1. Cheng-Chi Yu*, Chih-Chi Chiu (2017, Sep). Ride Response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Systems.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123, 00005.
2. Cheng-Chi Yu*, and Chi-Shiun Chiou (2016, Sep). Development of a Plug-In Hybrid Powertrain System with Doubl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and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10(8), 1443-1449. MOST 104-2221-E- 027-111.
3. Cheng-Chi Yu*, Jia-Shiun Chen, Yu-Wei Lee (2014, Jul). Development of New Vehicle Power Integration System.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598, 219-223. MOST 102-2221-E-027-017.
4. C. C. Yu*, and Y. Y. Wu (2012, Jul). Effect of Vibration Absorber on Vehicle Ride Comfort.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14, 129-135. NSTC 99-2218-E-027-001.
5. C. C. Yu*, and W. F. Hsu (2012, Ju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pension Geometry and Ride Characteristics.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13, 90-98. NSTC 98-2218-E-027-015.
6. C. C. Yu*, C. K. Chen, and W. F. Hsu (2012, Apr). Novel Design of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Parking Brake System.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8, 176-181. NSTC 99-2221-E-027-014.
7. B. C. Chen*, C. C. Yu, W. F. Hsu, M. F. Lo (2011, Oct). Design of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for Rollover Prevention us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56(1-4), 224-245. (SCI). NSTC 98-2218-E-027-015.
8. J. H. Shyu, C. K. Chen*, C. C. Yu, and Y. J. Luo (2011, O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 Adjustable Elliptical Exercis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 308-310, pp. 2078-2083.
9. M. J. Kao*, C. C. Yu, K. D. Huang (2011, Oct). Fabrication of TiO2 Nano-Oils by a Plasma Arc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system.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6(3), 1357-1361.
10. B-C Chen*, C-C Yu, and W-F Hsu (2007, Jul). Steering control of six-wheeled vehicles using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Vol. 221, No. D4, pp. 1231-1240. (SCI). NSTC 92-2623-7-027-004.
11. B. C. Chen*, C. C. Yu, W. S. Lee, and W. F. Hsu (2007, Jul). Design of Electric Differential System for Three-wheeled Electric Welfare Vehicles with Driver-in-the-loop Ver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SCI). NSTC 92-2218-E-027-009.
12. M. J. Kao*, C. C. Yu, H, Chang, T. T. Tsung, H. M. Lin (2006, Aug). Suspension Geometry Measure.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Vol.48 pp.255–258.
13. C. C. Yu*, T. Liu (2005, Apr). Full Control Modes of a Four-Wheeled Vehicle with Zero Body-Sideslip Angle and Zero Body Mo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Vol.38, No. 1, pp. 79-95. (SCI).
14. C. C. Yu*, T. Liu (2001, Jun). Full control modes of three-wheeled vehicles with zero body sideslip angle and zero body mo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K: Journal of Multi-Body Dynamics, Vol. 215, No. K2, pp. 103-117. (SCI).
1. Chia-Yu Lee, Cheng-Chi Yu*, Che-Yu Lin (2022, May).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for Vehicle Passing Through Ditche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_ICPMMT 2022, Kenting, Pingtung,Taiwan. NSTC 110-2218-E-035-007.
2. Cheng-Chi Yu*, Yu-Shiue Wang, Kei-Lin, Kuo (2017, Oct). Mechanism Desig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Active Independent Front Steering Systems.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ASET), New York, USA., MOST 105-2221-E-027-034.
3. Cheng-Chi Yu*, Chih-Chi Chiu (2017, May). Ride Response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System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ICPMMT 2017), Kenting, Pingtung, Taiwan.
4. Cheng-Chi Yu*, and Chi-Shiun Chiou (2016, Aug). Development of a Plug-In Hybrid Powertrain System with Doubl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ICVD 2016: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Design, Vancouver, Canada. MOST 104-2221-E-027- 111.
5. Cheng-Chi Yu*, Jia-Shiun Chen, Yu-Wei Lee (2014, Jun). Development of New Vehicle Power Integration System.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Simulation and Control (ICMSC 2014), Moscow, Russia. MOST 102-2221-E-027-017.
6. K. L. Kuo*, C. C. Yu (2013, Jul). Study on Shifting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 CVT). 8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 ENVIRONMENT (EE '13), Rhodes Island, Greece. NSTC 101-2221-E-027- 043.
7. C. C. Yu*, W. F. Hsu (2011, Dec).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pension Geometry and Ride Characteristics.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MST 2011), Guangzhou, China. NSTC 99-2218-E-027-015.
8. C. C. Yu*, Y. Y. Wu (2011, Dec). Effect of Vibration Absorber on Vehicle Ride Comfort.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MST 2011), Guangzhou, China. NSTC 99-2218-E-027-001.
9. C. C. Yu*, C. K. Chen, W. F. Hsu (2011, Nov). Novel Design of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for Electric Parking Brake System.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1 (ICEIT 2011), KengTing, China. NSTC 99-2221-E-027-014.
10. K. L. Kuo*, C. C. Tsao, C. C. Yu (2011, Oct). Rotary Ultrasonic-Assisted Milling of Brittle Materials. The 2nd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bri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HyMaP 2011), Busan, Korea.
11. J. H. Shyu*, C. K. Chen, C. C. Yu, Y. J. Luo (2011, Se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 Adjustable Elliptical Exercise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DME 2011), Guangzhou, China.
12. M. J. Kao*, K. D. Huang, H, Chang, C. C. Yu (2010, Nov).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pherical Titanium Oxide Nanoparticales in Reducing Friction.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NST 2010), Emei Mountain, China.
13. M. J. Kao*, C. C. Yu, K. D. Huang (2010, Feb). Fabrication of TiO2 Nano-Oils by a Plasma Arc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syste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ufacture (ICAM 2010), KengTing, China.
14. S. J. Huang*, G. Y. Lin, C. C. Yu (2009, Aug). Model Car Roadside Parallel Auto-Parking Motion Control Using Self-Organizing Fuzzy Controller. 2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Tracks (IAVSD 2009), Stockholm, Sweden.
15. M. J. Kao*, C. C. Yu, Y. Y. Wu, K. D. Huang (2009, Jul). Evaluation the Role of Spherical Aluminum Oxide Nanoparticales in
Reducing Friction between PTFE and Aluminum Alloy Cylinder.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tastable, Amorphous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ISMANAM 2009), Beijing, China.
16. B. C. Chen*, C. C. Yu, and W. F Hsu (2006, Aug). Optimal Steering Control for Six-Wheeled Vehicles. AVEC 2006,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nstc 92-2263-7-027-004.
17. C. C. Yu*, B. C. Chen, and J. F Chiou (2006, Aug). Advanced Headlight Distribution Control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s. AV.EC 2006,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18. B. C. Chen*, C. C. Yu, and W. S. Lee‡ (2005, Aug). Electric differential system for three-wheeled electric welfare. IAVSD 2005,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Tracks. NSTC 92-2218-E-027-009.
1. 張皓睿*,尤正吉,朱子文(2023年12月)。八輪甲車液氣式半主動懸吊之舒適性控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十屆全國學術研討 會,台灣彰化。
2. 尤正吉*,陳庭毅(2023年11月)。車輛行駛於坑洞路面時之半主動懸吊控制。中華民國第二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台 南。國科會:110-2218-E-035-007。
3. 張家榕,尤正吉*,朱子文(2023年11月)。具非線性液氣式懸吊系統八輪甲車之半主動懸吊控制。第32屆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 台灣桃園。兵器系統及載具工程領域最佳論文獎第一名。
4. 王翔毅,尤正吉*(2023年11月)。整合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之四輪向量扭力控制。中華民國第二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 台南。佳作論文。
5. 陳相羽,尤正吉*(2023年11月)。主動式懸吊系統之機構運動分析與應用。中華民國第二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台 南。國科會:110-2218-E-035-007。佳作壁報。
6. 歐晁翔,尤正吉*(2023年10月)。電動巴士後輪向量扭力之多目標整合控制。第26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雲 林。ADAMS論文獎第二名。
7. 尤正吉*,朱子文,張家榕,張皓睿(2022年11月)。具液氣式懸吊八輪甲車之動態特性。2022 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台灣桃園。
8. 陳振毅*,王翔毅,尤正吉,歐晁翔(2022年09月)。向量扭力功能分析與驗證。第二十七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台中。
9. 尤正吉*,蔡嘉霖(2021年11月)。一種新型摩托車無段變速機構之研究。第二十六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彰化。
10. 尤正吉,李家佑*(2021年11月)。車輛行駛於缺陷路面時之半主動懸吊分析與控制。第二十六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彰化。科 技部:109-2218-E-035-007。MSC Software論文獎。
11. 尤正吉*,黃咨榕(2021年11月)。一種自行車機械式無段變速機構之研究。第二十六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彰化。科技部: 108-2637-E-027-004。
12. 尤正吉*,李憲冠(2020年11月)。基於非線性車輛模型之舒適性分析。第二十五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新北。科技部:108- 2218-E-035-013。
13. 蘇嘉永,尤正吉*,鍾允睿,劉峰廷,林資峻(2020年11月)。差速器對於八輪驅動車轉向特性之影響。第二十三屆全國機構與機 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嘉義。ADAMS論文獎第一名。
14. 尤正吉*,何秉叡,黃咨榕,陳鵬宇,曹嘉,何政翰,蕭宇君(2019年11月)。具差值驅動力控制之四輪轉向系統。第二十四屆車 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15. 尤正吉*,林子揚,黃咨榕,陳鵬宇,曹嘉,何政翰,蕭宇君(2019年11月)。具外傾角控制之四輪轉向系統。第二十四屆車輛工 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16. 尤正吉*,林承頡(2019年11月)。2F1R機車操控性分析。第二十四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17. 林暉恩,尤正吉*(2019年11月)。用於機車煞車系統之輪胎正向力分析。第二十四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18. 王永昇*,尤正吉(2019年11月)。自行車單層鏈片鏈條設計。第二十四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19. 王永昇*,尤正吉(2019年11月)。自行車浮動式變速傳動系統。第二十二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嘉義。
20. 蘇嘉永*,尤正吉,鍾允睿,劉峰廷,林資峻(2019年11月)。八輪甲車動力與傳動系統之評估。第二十四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 灣台南。佳作論文。
21. 尤正吉*,洪銘澤(2018年11月)。非線性半主動式懸吊之車輛舒適性分析與控制。第二十三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苗栗。
22. 尤正吉,龔冠文*,林承頡(2018年11月)。2F1R機車前懸吊機構之設計與分析。第二十三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苗栗。
23. 尤正吉,林暉恩*,蕭有崧(2018年11月)。參數變動對機車煞車力影響分析。第二十三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苗栗。
24. 賴彥均,尤正吉*,鍾允睿(2018年11月)。6WS八輪甲車轉向特性分析。第四十二屆全國力學會議,台灣台北。
25. 尤正吉*,邱智頎(2017年11月)。以非線性懸吊模型為基礎之車輛舒適性分析與控制。第二十二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
26. 莊筑州*,尤正吉(2017年11月)。低底盤巴士之獨立式後懸吊設計。第二十二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
27. 賴彥均*,尤正吉,,鍾允睿(2017年11月)。8WD/6WS八輪甲車之轉向特性分析。第二十二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
28. 尤正吉*,張伯豪(2016年11月)。插電式複合動力系統之分析與優化。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十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新 竹。科技部:104-2221-E-027-111。
29. 尤正吉*,王譽學(2016年11月)。主動式獨立前輪轉向系統之機構設計與動態分析。第二十一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科 技部:105-2221-E-027-034。
30. 尤正吉*,邱智頎,楊純賓,楊光勳(2016年11月)。車輛舒適性模型之建構與分析。第二十一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31. 尤正吉*,賴彥均,黃士泓,鍾允睿(2016年11月)。八輪甲車轉向模型之建立與特性分析。第二十一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 南。
32. 尤正吉,張伯豪*,陳明賢(2015年12月)。EV-X4混合動力系統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十二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高 雄。科技部:104-3113-E-027-002-CC2。
33. 尤正吉*,王譽學(2015年12月)。八輪甲車之轉向特性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十二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高雄。
34. 尤正吉,王譽學*(2015年11月)。可變轉向幾何系統之動態分析。第二十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彰化。
35. 尤正吉,邱麒勳*(2015年11月)。雙無段變速器式混合動力系統之發展。第二十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彰化。科技部:104- 2221-E-027-111。
36. 陳明賢,尤正吉*,張伯豪(2015年11月)。增程式複合動力系統。中華民國力學學會第三十九屆全國力學會議,台灣台北。科技 部:104-2221-E-027-111。
37. 尤正吉,林韋廷*(2015年10月)。自行車行星齒輪式無段變速機構。 第十八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台北。
38. 尤正吉*,張晁瑋(2014年11月)。動態減震器於車輛舒適性之應用。第十九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桃園。科技部:101-2221-E- 027-025。
39. 尤正吉*,陳一凡(2014年11月)。獨立主動轉向系統之設計。第十九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桃園。
40. 尤正吉*,陳奕廷(2014年11月)。可變桿長式懸吊系統之分析與應用。第十七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台中。
41. 尤正吉*,李育維(2013年12月)。新型車輛動力整合裝置之發展 。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屏東。國科會:102- 2221-E-027-017。
42. 尤正吉*,張家禎(2013年12月)。行星齒輪機構於非獨立式懸吊系統之運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十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宜蘭。國科會:99-2221-E-027-014。
43. 尤正吉*,陳建瑜,楊純賓(2013年12月)。新型多連桿懸吊機構之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十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 灣宜蘭。
44. 尤正吉*,陳建瑜,陳一凡,楊純賓(2013年12月)。新型硬點可調式前輪懸吊系統之參數分析。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 研討會,台灣屏東。
45. 尤正吉*,謝宗諭(2013年11月)。可變桿長式懸吊系統之特性分析。第十六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新竹。
46. 尤正吉*,張育誠(2013年06月)。動態減震器於車輛舒適性之設計。第二十一屆中華民國振動與噪音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台 北。國科會:101-2221-E-027-025。
47. 尤正吉*,陳齊國(2012年11月)。行星齒輪式可變齒比轉向機構之設計。第十七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南投 。國科會:99- 2221-E-027-014。
48. 尤正吉*,陳柏豪(2012年11月)。獨立式懸吊機構之空間運動分析。第十七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南投。
49. 尤正吉*,柯彥名(2012年11月)。新型車輛動力分配裝置之發展。第十五屆中華民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台南。
50. 尤正吉*,陳志揚(2011年12月)。整合式電動輔助轉向系統與主動式轉向系統之發展。第二十八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學術研討 會,台灣台中。
51. 尤正吉*,吳宜諺(2011年11月)。減震器於車輛舒適性之應用。第十六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國科會:99-2218-E-027- 001。
52. 尤正吉*,李家豪(2011年11月)。車輛輪椅升降機構之設計。第十六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
53. 尤正吉*,陳柏豪,李家豪(2010年11月)。車輛輪椅舉昇機構之設計與分析。第十五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54. 尤正吉*,徐偉峰(2010年11月)。懸吊設置比與懸吊幾何關係之分析。第十五屆車輛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南 。國科會:98-2218- E-027-015。
55. 尤正吉*,林凱毅(2010年10月)。行星齒輪式轉向系統之分析與設計。第十三屆中華民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台 北。國科會:98-2752-E-027-001-PAE。
56. 尤正吉*,許名凱(2009年11月)。雙A臂式可變幾何懸吊系統之車輛動態分析。第十二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 嘉義。國科會:97-2752-E-027-002-PAE。
57. 尤正吉*,王清輝(2009年11月)。混合動力車之動力整合分配機構效率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六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 灣台南。
58. 尤正吉*, 郭桂林, 林凱毅, 黃乾穎, 羅民芳(2009年11月)。行星齒輪式電子機械式煞車系統之分析與設計。第十四屆車輛工程學術 研討會,台灣雲林。
59. 楊永慶,尤正吉*(2009年11月)。車輛懸吊機構之構造合成。第十四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雲林。
60. 尤正吉*,姜奕弘,郭俊宏,林信宏,陳柏豪,陽泰和(2009 年11 月)。高續航電動機車之發展。第十四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台灣雲林。
61. 黃緒哲*,尤正吉,黃國維(2009年11月)。車型四輪可傾車之傾斜作動控制。第十四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雲林。國科 會:97-3114-E-027-001。
62. 周松豪*,陳柏全,尤正吉,李承和,彭毓瑩(2008 年11 月)。多輪驅動之車輛力學模型建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五屆全國 學術研討會,台灣彰化。
63. 尤正吉*,許名凱(2008 年11 月)。混合動力機車動力系統之設計與實作。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五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彰 化。
64. 尤正吉*,林新凱(2008 年11 月)。前輪獨立式轉向系統之設計與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五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彰 化。
65. 尤正吉*,吳展毅(2008年11月)。拖曳臂式可變幾何懸吊系統之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國科會:96- 2221-E-027-086。
66. 尤正吉*,林育詩(2008年11月)。雙A 臂式可變幾何懸吊之分析與控制。第十一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國科會:96- 2221-E-027-086。
67. 徐正會*,尤正吉,吳慶星,張峯泰(2008 年11 月)。引擎蓋彈升裝置之設計與分析。第十一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 台灣新竹。
68. 徐正會*,尤正吉,吳倉宇,羅明芳(2008 年11 月)。車用摺疊椅之分析與設計。第十一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台灣 新竹。
69. 尤正吉*,李祐吉(2008 年10 月)。六輪車輛積極轉向系統之控制與分析。第十三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台北。
70. 尤正吉*,鄭文龍(2007年11月)。可變幾何懸吊系統之研究。第八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機構與機器概念設計組,台 灣台中。國科會:96-2221-E-027-086。
71. 尤正吉*,徐正會,李獻文,吳明川(2007 年11 月)。肘節式電子機械煞車系統之分析與設計。第十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 討會,台灣台中。
72. 尤正吉*,徐培恩(2007 年11 月)。前輪獨立轉向車之運動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灣桃園。
73. 徐正會*,尤正吉,陳柏睿,李獻文(2007 年11 月)。對合式電子機械煞車系統之分析與設計。第十二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 灣屏東。
74. 尤正吉*,張祐祥,李祐吉(2007 年11 月)。六輪轉向車輛之操控性能分析。第十二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VF-16,台灣屏東。 國科會:92-2623-7-027-004。
75. 尤正吉*,吳展毅,王清輝(2007 年11 月)。線控煞車機械式備用機構之設計。第十二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屏東。
76. 尤正吉*,徐正會,林新凱,陳柏睿(2007 年11 月)。新型電子機械式煞車系統分類與分析。第十二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 屏東。
77. 尤正吉*,張祐祥(2006年11月)。六輪車輛之操控性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輛工 程組,台灣台南國科會:NSC-92-2623-7-027-004。
78. 尤正吉*,蕭名宏,林啟琛,陳庭暉,林易助(2006年11月)。可調阻尼電子式懸吊控制技術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三屆 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輛工程組,台灣台南。
79. 賴柏旭*,尤正吉,陳柏全,葉智榮(2006年11月)。車輛循跡控制之側向運動模型建立。第十一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彰 化。
80. 許佑華*,陳柏全,尤正吉,葉智榮(2006年11月)。發展即時模擬之縱向運動模型以提供硬體在迴路中之應用。第十一屆車輛工 程學術研討會,B1-4,台灣彰化。
81. 蕭名宏*,尤正吉,林啟琛,陳庭暉,林易助(2006年11月)。可調阻尼懸吊系統單晶片控制器設計。第十一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 會,台灣彰化。
82. 徐培恩*,尤正吉(2006年11月)。電子節氣門之機械式備用系統設計。第十一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台灣彰化。國科會:94- EC-17-A-16-S1-051-A2
83. 尤正吉*,羅仁勝(2006年11月)殘障機車之翻覆性改良。第九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醫療設備與輔具設計,台灣高 雄,國科會:-93-2622-E-027-030-CC3
84. 尤正吉*,姚志樺(2005年12月)。可變幾何懸吊系統之分析。第八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機構與機器概念設計組。
85. 蘇耿達*,尤正吉(2005年11月)。機車幾何姿態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輛工程 組。
86. 黃建勳*,尤正吉(2005年11月)。運用ADAMS分析軟體於汽車懸吊系統之操控性改善”第十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87. 尤正吉*,蔡博任(2004年11月)。獨立懸吊系統之運動分析。第七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連桿機構組。國科會:91- 2212-E-027-004。
88. 尤正吉*,蔡博任(2004年11月)。尺寸設定對懸吊系統特性之影響。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 類車輛工程組。國科會:91-2212-E-027-004。
89. 尤正吉*,陳希銘(2004年11月)。車身翻滾之前輪定位角度分析。第七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連桿機構組。國科 會:91-2212-E-027-004。
90. 尤正吉*,陳希銘(2004年11月)。前輪輪胎定位角度之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輛 工程組。國科會:91-2212-E-027-004。
91. 李偉碩*,陳柏全,邱模生,尤正吉(2004年10月)。六輪轉向控制策略之設計與分析。第九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92. 尤正吉,龍源湖*(2004年10月)。輪胎定位角度對行駛偏向之影響分析。第九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93. 尤正吉*,陳柏全(2004年5月)。輪車動態模式與軟體程式研究發展。陸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暨國科會國防科技航空技術學門研 究成果發表會。
94. 尤正吉(2003年12月)。四輪車輛之完全操控模式-縱向直線行駛。第二十七屆全國力學會議,動力學與控制組。
95. 尤正吉(2003年10月)。改裝殘障機車之性能分析。第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96. 尤正吉(2002年11月)。三輪車輛之完全操控模式-縱向直線行駛。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九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 輛工程組。
97. 尤正吉(2002年11月)。車輛懸吊機構之運動分析。第五屆全國機構與機器設計學術研討會,連桿機構組。國科會:90-2815-C- 027-020-E。
98. 尤正吉(2001年12月)。車輛輪胎定位角度之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車輛工程組。國科 會:89-2815- C-132-007R-E。
99. 尤正吉(2001年4月)。車輛主動底盤系統之整合控制。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工業類車輛工程組。國科會:89- 2212- E-132-005。
100. 尤正吉(2000年12月)。三輪車輛之獨立控制-縱向直線行駛。第二十四屆全國力學年會,固體力學組。
101. 尤正吉(2000年12月),四輪車輛之獨立控制-縱向直線行駛。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固力與設計類機械動 力學組。
102. 尤正吉(2000年4月)。感知器訊號對於引擎運轉狀態之影響。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工業類車輛工程組。
1. 尤正吉,李育維,邱麒勳(2017年06月)。雙無段變速器式車輛動力混合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I586559。
2. 尤正吉,林韋廷(2015年03月)。雙馬達行星齒輪式自行車無段變速裝置。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 CN106143785。
3. 尤正吉,張登翔,李英傑,李哲緯(2014年10月)。機車後照鏡收摺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 M488423。
4. 尤正吉,陳齊國(2014年07月)。行星齒輪式駐車剎車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I443273。
5. 尤正吉,李家豪(2013年11月)。車用輪椅升降機之載台收摺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I413516。
6. 尤正吉,羅民芳(2010年10月)。電子機械煞車系統之直線傳動單元。中華民國新型專利 M390897。
7. 張峰泰,張達明,尤正吉(2010年8月)。引擎蓋舉昇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 M386211。
8. 尤正吉,吳展毅,王清輝(2010年07月)。可變槓桿比之踏板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I327541。
9. 徐培恩,尤正吉(2009年08月)。電子節氣門之機械式備用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I313724。
1. 尤正吉,朱子文,張家榕,張皓睿(2023年12月)。八輪甲車液氣式避震器控制邏輯設計(2/2)。軍備局209廠產學研究案成果報 告。
2. 尤正吉,柯景軒(2023年10月)。自動二速電動機車之高速離合器評定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 尤正吉,朱子文,張家榕,張皓睿,林哲宇(2022年12月)。八輪甲車液氣式避震器控制邏輯設計(1/2)。軍備局209廠產學研究案 成果報告。
4. 尤正吉,歐晁翔,陳羿翔(2022年12月)。電動巴士獨立輪懸吊系統之設計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5. 尤正吉,歐晁翔,陳羿翔(2022年11月)。電動巴士舒適性與操控性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6. 尤正吉,陳振毅,王翔毅,歐晁翔(2022年10月)。向量扭力功能分析與驗證。鴻華先進科技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7. 尤正吉,黃咨榕,李家佑(2022年06月)。電動大客車底盤系統設計開發。金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8. 尤正吉,蘇嘉永 (2020年12月)。輪型甲車防滑差速器特性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9. 尤正吉,蘇嘉永,王凱,李家佑(2020年07月)。大客車底盤特性分析。金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0. 尤正吉,何秉叡,黃咨榕(2019年12月)。車輛轉向機制之整合控制技術。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1. 尤正吉,林子揚,黃咨榕(2019年11月)。具外傾角控制之電動四輪轉向系統。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2. 尤正吉,蘇嘉永(2019年04月)。輪型甲車傳動線設計與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3. 尤正吉,林暉恩,李憲冠(2018年11月)。機車車身動態穩定控制分析。中山科學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4. 尤正吉,龔冠文,林承頡(2018年08月)。2F1R機車前懸吊機構之設計與操控特性之分析。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究案成 果報告。
15. 尤正吉,李憲冠,林承頡,林祐任,林暉恩(2018年02月)。大貨車40%爬坡度性能測試暨實驗分析。神通電腦公司產學研究案成 果報告。
16. 尤正吉,賴彥均(2017年12月)。輪型甲車乘載性與操控性之動態分析。工業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7. 尤正吉,洪銘澤,龔冠文 (2017年06月)。二輪載具智慧安全輔助系統功能規格測試方法之規劃。中山科學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 果報告。
18. 尤正吉,邱智頎(2016年12月)。微型利基車輛底盤技術先期研析。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19. 尤正吉,賴彥均(2016年12月)。輪型甲車動態模型修正與分析。工業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0. 尤正吉、王譽學、劉宇瑄(2015年12月)。輪型甲車動態模型建立與分析。工業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1. 尤正吉、林韋廷(2015年01月)。自行車無段變速機構之設計分析。久鼎金屬實業公司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2. 尤正吉, 陳建瑜, 陳一凡, 楊純賓(2013年12月)。新型硬點可調式前輪懸吊系統之發展。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產學研究案成果報 告。
23. 尤正吉, 謝宗諭(2012年10月)。力帆820車輛舒適性分析與改善。產學合作成果報告。威壢科技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4. 尤正吉, 李育維, 徐偉峰(2012年09月)。公車行駛特性分析。產學合作成果報告。蘇黎世產物保險等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5. 陳柏全,尤正吉, 劉柏昭, 陳志揚(2010年11月)。電動輔助轉向控制策略研究與傳動機構設計。華創車電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6. 尤正吉, 林信宏(2010年08月)。車輛動力分配裝置之設計分析。巨獅創意科技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7. 尤正吉, 李家豪, 陳柏豪(2010年06月)。車輛輪椅舉昇機構之設計與分析。啟皇實業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28. 尤正吉, 郭桂林, 林凱毅, 黃乾穎, 羅民芳(2009年12月)。電子機械式煞車系統之設計與製作。中山科學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 告。
29. 尤正吉,姜奕弘,郭俊宏,林信宏,陳柏豪(2009年)。混合動力機車Supportive-Power-System動力系統之設計與實作(II)。巨獅 創意科技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0. 尤正吉,徐正會,姜奕弘,吳倉宇(2008年)。電動收摺座椅機構設計研究。產學合作成果報告。中山科學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 報告。
31. 尤正吉,徐正會,姜奕弘,吳慶星(2008年)。提升行人安全防護之汽車引擎蓋昇機構設計研究」。中山科學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 果報告。
32. 陳柏全,尤正吉,周松豪,許名凱(2008年)。多輪驅動之車輛力學模型建構。產學合作成果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 果報告。
33. 尤正吉,許名凱,王聖元,林義舜(2008年)。混合動力機車Supportive-Power-System動力系統之設計與實作(I)。巨獅創意科技 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4. 尤正吉,徐正會,林新凱,李獻文(2007年)。新型電控煞車系統分析與設計。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5. 尤正吉,蕭名宏(2006年)。可調阻尼電子式懸吊控制技術研究。產學合作成果報告。工業研究院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6. 陳柏全,尤正吉(2006年)。車輛運動模型建立。產學合作成果報告。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7. 蕭名宏,尤正吉(2003年)。台北市政府垃圾車之承載及操控安全性能分析。台北市政府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
38. 尤正吉(1999年)。感知器訊號對於引擎運轉狀態之影響分析。大慶汽車產學研究案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