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野放

「漸進式野放」顧名思義,是讓人工餵養大的幼鳥能慢慢重回大自然的方式,回歸的過程依個體差異,並不是每隻雛鳥都能順利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經由循序漸進的教導,讓幼鳥能更好的適應自然環境是最終目標,進行過程中人類的家會成為牠的後盾,直到牠有辦法在野外自立更生前,家都會在原地默默支持牠的一切成長與學習,讓牠在還沒學會自行覓食、尚未融入群體前都還能返回,不至於餓死野外,也為了避免野放的美意造成遺憾,需要時時觀察幼鳥是否有產生無法適應的狀態,避免適得其反造成對牠們的二次傷害。

漸進式野放小提醒

◆因無親鳥教導躲避天敵的技巧,存活率較一般野鳥低

◆最適合野放年紀為亞成鳥時期

◆不能與鳥過度親密,會不利於野放

◆也可以送至 救傷單位 請他們施行漸進式野放


實行條件

  1. 身體無殘缺:如果腳有問題,但仍可站穩、可抓穩,亦可。

  2. 會自行進食:可先教導並嘗試野外可能會遇見的食物,豐富多樣化覓食可能。

  3. 飛行能力良好: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需完整沒有缺口、尾羽不能有折損、羽毛剛噴到水時要能成水珠滾落不能失去防水能力。(飛行能力評估:不想進籠時飛給你追、抓不到、練習放風時觀察停降的靈敏度,這些行為都可當做指標)

  4. 建議實施年紀:亞成鳥〜2歲以前。但亞成鳥會較好,亞成鳥處於探索時期,行為模式是會觀察過後再慢慢遠離;成鳥容易一放飛就直接衝出去,找不到路回家的可能性較高。

  5. 逐漸減少接觸:如果不是想鴿子式放飛希望牠會固定回來,最好不要太過於親人,放的前一陣子跟牠疏遠一點,不然怕肚子餓飛去找人又被人抓去養,畢竟初衷是希望牠能重回大自然,跟人太過親近會產生其他不必要的風險與野外生存問題。我們可以藉由親訓增加親密度,也可以相反操作藉由減少實際接觸 (EX:不再手餵、不再讓鳥上手、讓牠有大量自己獨處或只和同類鳥伴相處的時間),當牠逐漸恢復野性,開始躲避人類碰觸時,刻意從各種角度碰觸而不抓到牠,讓牠學習閃躲,等到無法輕易碰觸到牠的任何一根羽毛,牠面對人類和敵人的警覺性與閃躲能力也會更好。但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段時間,訓練的地方要夠空曠避免碰撞受傷,力道的拿捏也很重要,另外減少他習慣降落在地面或低處的習慣,讓他保持一定的警覺性,沒事不會下地面,這樣也可以降低他在野外被抓到的機會。

  6. 能自己進籠:平時籠外不放食物及水,讓牠知道只有籠內才有吃的,在野外肚子餓才知道還能進籠中覓食。

  7. 實施地點:住宅位於6樓以下為佳,太高也會怕鳥兒飛不回去。

  8. 認家:剛野放的頭幾天的確可以有事沒事就叫叫牠的名字,都市的頂樓地形不好辨認,你的聲音可以幫助牠維持在附近安全的地點慢慢往外探索,都市由於建築物相像 (特別是從空中看),怕牠想回家卻不知怎麼回來,可以先把鳥籠放在窗台或陽台(準備野放的地點)7天,讓牠熟悉窗台、陽台外的環境。由於是手養大的孩子,還會對你的呼喚產生回應,因此,在地點開籠放飛後,你要繼續留在原地觀察陪伴。頭一星期準備一些飼料昆蟲在離開的地點,記得放在比較安全的高處避免被獵食,平時就要讓牠知道那邊有食物,即使這會吸引一些野鳥光臨,讓你的環境常有麻雀出沒,牠會更容易跟著同類找到這樣的一個避風港。

  9. 喚回:如果牠飛出去了,牠的好奇心會讓牠在外面逗留一陣子。肚子差不多餓的時候,你再去呼喚尋找牠,牠會聽你的聲音回來,如果不會,但你有發現牠,自助式抓回來關籠,隔天再放。你可以從小故意製造一個聲音,於餵食前響一下再餵,讓牠聽習慣,這樣傍晚時還沒回來就可以在陽台播放或敲打以呼叫牠回家(例:我是在窗戶呼喚牠的名字,牠聽到聲音就會飛過來)。

  10. 野放的時機:最好是天氣預報一週內都是好天氣時,減少他一開始就碰到風大雨大氣候的機率,鳥兒還不懂該去哪裡躲雨時,此舉可避免他在外淋雨結果生病。 春季是野放的好時期,如果到了發情期有同種野鳥被牠吸引前來對牠更是有利(透過配對繁衍的過程更有機會受到同伴帶領),而春季也是食物來源豐富的時期,大概3-5月是昆蟲大量繁衍的季節,野放的鳥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環境,雖然六月左右有梅雨季,正好可以當作颱風來前的小試煉,春夏秋這段期間也一直有各種植物輪流結果,如果住家附近有公園,在野放前就可以多以外出籠帶去散步,幫助牠未來能找到更安全的躲藏地點和食物來源。(牠如果已經準備好要獨立,其實都會觀察離開的路徑) 需注意的是春秋兩季也是換羽期,野放要等待換羽完成才安全。

  11. 野放的環境:如果你的陽台或庭院有野生麻雀拜訪,通常會在一天中固定的時間過來,可以提前將自家麻雀帶到外面讓牠在籠子裡觀察同伴們怎麼互動取食,畢竟牠飛出去後靠的就是模仿、學習同類的動作來知道如何在野外生存。如果你的玻璃是反光玻璃,那躲在後面不要動野生麻雀就不會逃跑,一般玻璃則需要拉下窗簾輔助躲藏。但人不能離開也要保持隨時注意的警覺心,牠可能會被同類欺負,並避開伯勞鳥、烏秋(大卷尾)...等掠食者會出沒的地方,避免剛放出去什麼都不懂就被抓去當點心了。 牠見過野外的同類以後可能會更嚮往外面的世界而顯得更野,在尚未完全訓練好前要注意加強出入安全避免提早逸籠,這都是需要先了解並準備的。

  12. 標記:為了確保個體在野外的發展,你可能會想為鳥類上環標記。這樣的做法稱為環誌,對於以野化為可能選擇的個體上目前不是很推薦。由於需要讓人類容易辨識,環誌可能顏色鮮明、不易脫落且閃亮等特質,這些特質可能會影響族群接納度和增加天敵的注意,並且容易被勾住、纏住,對生存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能排除以上問題,標記並無不可。

漸進式野放方法

1. 先將鳥關籠吊在陽台至少7〜10天,這是為了讓牠能多觀察並認識家附近的 環境,才知道怎麼回來。

2. 開始野放後將籠門保持開啟,籠內一樣要放飼料及水,讓牠肚子餓回來可以吃。籠門前等高處最好有樹枝或欄杆,不然直接要鳥飛進去是有點難度的動作

3. 然後可能會回來也可能不會回來,鳥奴開始感到心裡很煎熬。

4. 剛開始應該會固定回來睡覺,傍晚天還未全黑還沒回來時請善用上方條件所 寫的聲音呼叫牠回家,回來後可觀察籠子底盤的便便,是否有樹籽、樹葉等, 以評斷牠是否有野外覓食的能力,知道牠有所成長鳥奴也能比較放心

5. 牠也可能會帶朋友回來,知道牠交到朋友也是一個能讓鳥奴安心加分的點, 漸漸地,當牠融入野生群體後回來的次數可能就變少了,甚至就直接不回來 了,這時候漸進式野放就任務完成囉!

補充:有打算野放的麻雀,盡量不要和家中的貓狗接觸,否則在外面以為是朋友而飛進,結果剛好成為點心。


★參考資料來源:紅嘴黑鵯[關於漸進式野放]一文,由黑汪汪撰寫

★參考資料來源:翁翁保護局網頁

★此內容已由 Silence Shi修整、 徐嘉君補充,調整為麻雀適用。(編輯日期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