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守護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4年啟動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逐步建立荒野棲地之物種生態紀錄。2015年發表首本「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期望透過生態調查數據守護臺灣珍貴的土地。未來將串連各地生態觀察家,並透過公民教育將棲地調查、生態記錄普及全國,邀請全民一同蒐集、累積全台各地區生態數據,建構全面性的生態資料庫。自然棲地是台灣最珍貴的寶藏,棲地不僅是野生動物的家園,更是保護人類安全生活的重要屏障。自己的土地,由自己守護,邀請全民和荒野保護協會一同關心自己的家園。

關注棲地

一般植物無法自根部吸收足夠的礦物質元素,但食蟲植物卻可藉由捕蟲機制彌補,蓮花寺濕地為山坡地易崩塌而形成營養貧瘠的陷谷型濕地,以臺灣種類最多的食蟲植物及稀有伴生植物的生態系而聞名。

103年起,荒野在油羅租了幾塊地,以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的友善耕作方式,進行休耕田復耕。現在,油羅田在菜菜子們的照顧下,四季都有不同的樣貌;有著不同的農事等著我們忙碌,還有各種可愛的生物等著我們來拜訪。

2009年開始為了保護近年因產業道路修建、溪流水泥化後面臨生存危機的梭德氏赤蛙,每年10月新竹荒野發出「護蛙召集令」,招募志工們每天晚上排班到大山背「幫青蛙過馬路」。

介於客雅溪口至南港無名溝之間的香山潮間帶,原本規劃填土造地,歷經保育界長期抗爭反對而取消。此地為台灣特有且瀕臨滅絕危機的台灣招潮蟹於北台灣主要棲地,經多年復育,目前數量達六萬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