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 張淑美(1988)。口說教學法在國中英語教學上之重要性。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編印﹕教育文粹17,266-271

  • 張淑美(1988)。王陽明哲學與教育思想初探。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編印﹕教育研究,2,35-50

  • 張淑美(1989)。死亡及自殺教育的重要性(譯作)。高市文教,34,44-47

  • 張淑美(1989)。口說教學法與國中英語教學。國立編譯館通訊,23,19-22

  • 張淑美(1989)。存在主義「人觀」對國中導師責任之啟示。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編印﹕教育文粹,18,60-72

  • 張淑美(1989)。國民中學導師制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編印﹕教育研究,3,167-181

  • 黃正鵠、張淑美譯(1989)。你如何處理死亡。中國教育學會高雄市分會:高雄教育簡訊,復刊第一期9-10

  • 張淑美(1989)。口說教學法在國中英語教學上之應用。中國教育學會高雄市分會﹕高雄教育簡訊,復刊第一期,12

  • 黃正鵠、張淑美譯(1989)。兒童的死亡概念﹕三個成份的文獻綜覽。高市文教,36,24-26

  • 黃正鵠、張淑美(1990)。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探討兒童及青少年的死亡概念。國教研究雙月刊,1241-43

  • 張淑美(1990)。父母如何向兒童解釋死亡。教育部訓委會與父母親月刊聯合主編﹕父母親月刊,66,8-9

  • 張淑美(1990)。「未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之探討。現代教育,91-99

  • 張淑美(1990)。進學生後設認知能力的策略(摘譯)。研習資訊,6739-41

  • 張淑美(1990)。未知死,焉知生?」─從死論生,探討死生大義。研習資訊, 6865

  • 黃正鵠、張淑美(1990)。如何對兒童進行晤談﹕實例訪談技術要點簡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編印﹕教育文粹,20,210-214。另刊於研習資訊,8(4),4-8

  • 張淑美(1991)。社會心理學在教育上的應用。高市教師研習中心編﹕高市鐸聲, 2,56-59

  • 劉日蓮、張淑美譯(1991)。如何輔導學生處理死亡事件。高市文教,4472-74。另刊於研習資訊,8(6),44-48

  • 張淑美(1992)。「如何教學生記得牢,學得好?」─增進記憶的教學模式之介紹。國立高雄師大實習室編﹕教育實習輔導通訊,創刊號14-15

  • 張淑美(1992)。死亡的意義與其對教育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3121-138(國科會八十一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獎助論文) (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

  • 張淑美(1992)。「大家一起來,學得快又好」─簡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國立編譯館通訊,5(4),43-45

  • 張淑美(1992)。如何教學生記得牢,學得好。國立編譯館通訊,5(3),32-34

  • 張淑美(1992)。合作學習的涵義、實施與成效。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編﹕教育文粹,21,20-25

  • 張淑美(1992)。李叔同與弘一大師。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哲學學會,129-31。 (七十八年慧炬雜誌社代辦康年獎學金得獎論文,經該社同意轉載)

  • 張淑美(1992)。增進記憶的教學模式(上)。研習資訊,9(3)27-29

  • 張淑美(1992)。增進記憶的教學模式(下)。研習資訊,9(4)23-25

  •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2)。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教育所系合編﹕教育學刊,10261-322。(國科會八十三學年度第一期乙種獎助論文) (TSSCI觀察名單)

  • 張淑美(1993)。國中生死亡概念與死亡態度之研究﹕質的分析。高雄師大學報,4141-93(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

  • 張淑美(1993)。社會心理學在消費者行為上的應用。研習資訊,10(6)24-28

  • Young, R. L., Chang, S. M., Jong, Y. S.; Huang, C. M., & Pfeiff, K. L. (1993) Effect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 on its educational syste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Journal, 11(1); 33-40.

  • Young, R. L., Pfeiffer, K. L., Huang, C. M.; Jong, Y. S., & Chang, S. M. (1993). 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college freshmen in Taiwa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No.2, 132-137.

  • 張淑美(1994)。不同地區教育機會差異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587-111(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

  • 張淑美(1994)。基礎的與應用的社會心理學的比較與融合。國立高雄師大教育學會﹕教育文粹,23160-165

  • 張淑美(1994)。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台灣省教育廳﹕中等學校輔導通訊,3439-41

  •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輔導。教育部訓委會編﹕學生輔導通訊,36,88-95

  • 張淑美(1995)。高雄市國民小學輔導工作「公共關係」與「家庭訪視」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11,317-349(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2006年起正式名單)

  • 張淑美(1995)。從死論生─死亡教育之介紹。台灣省教育廳﹕中等學校輔導通訊,44,5-8

  • 張淑美(1997)。從兒童與青少年的死亡概念與態度談死亡教育與自殺防預。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研究,5,33-40。(另轉載於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照顧會訊,34,1999年9月,17-24頁)

  • 張淑美(1998)。從美國死亡教育的發展論我國實施死亡教育的準備。教育部訓委會﹕學生輔導通訊,54,32-43

  • 張淑美(1998)。從美國死亡教育的發展兼論我國實施死亡教育的準備方向。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14,275-294(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2006年起正式名單)

  • 張淑美(1998)。兒童面對死亡的情緒反應及其處理﹕兼談死亡的準備。台灣省教育廳﹕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4,56-59。【並載於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文粹,27,72-75)(另轉載於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蓮花會刊,第38期,1999年11月,9-12頁。】

  • 張淑美(1999)。死亡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台南師院:國教之友,50(4),8-11

  • 張淑美(1999)。失落與悲傷的面對與超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16(2)2,45-480。【另載於南華大學生死所:生死學研究通訊,3期,1-3;並轉載於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蓮花會刊,37,1999年9月,8-10頁。】

  • 張淑美(1999)。死亡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南華大學生死所:生死學通訊,1, 20-22

  • 張淑美(1999)。誰來教孩子死亡真相:教師教導學生死亡課題的準備與原則。 台灣省教育廳:輔導通訊,58,39-45。【另轉載於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照顧會訊,35,1999年12月,40-45。】

  • 張淑美(1999)。利用契機教導生死教育的實例舉隅。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輔導通訊,59,41-44

  • 張淑美(1999)。中小學「生死教育」之實施。中華安寧照顧協會:安寧療護季刊,14,44-58

  • 張淑美(1999)。震災後的教育省思—論生死教育的理念與實施。高雄市政府人力發展資源中心:公教季刊,3(4),1-14

  • 張淑美(2000)。生死的震撼、省思與教育。北縣教育局:北縣教育,33,25- 30。【並轉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文粹,29期,1-13頁】

  • 張淑美(2000)。「生死教育」之實施心得舉隅。國立彰化師大編: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1),56-57

  • 張淑美(2000)。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實施概況與省思—以台灣省與高雄市中等學校教師對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為例。台灣師大教研中心:教育研究資訊,8(3),72-90(更名為當代教育季刊,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2006年起正式名單)

  • 張淑美(2000)。論生死教育在我國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16,281-304(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2006年起正式名單)

  • 張淑美(2001)。國小教師對生死教育的看法與需求-以高雄市「國小生命教育研習班」為例。元照出版社:教育研究月刊,85,54-65

  • 張淑美,劉玲君(2001)。成年人之失落經驗、失落反應及其因應行為之探討。中國輔導學會:輔導季刊,37(2),23-29

  • 張淑美(2001)。「生死本一家」-死亡教育是臨終教育還是生命教育?國立空中大學:空大學訊,301,58-61

  • 張淑美(2001)。國中生的生命教育-從死亡概念與態度論國中階段生死教育的實施。國立教育資料館:26輯,355-375

  • 張淑美(2002)。「生死教育」就是「善生善終的生命教育」。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輔導通訊,69,8-13

  • 張淑美(2002)。參加2001年「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年會學術會議心得。中國輔導學會:輔導季刊,38(3),75-78。(NSC 89-2413-H-017-024)

  • 張淑美(2002)。把死亡放在生命中:淺談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教育部與國父紀念館主編:回饋,十月號(生命教育專輯),22-24

  • 張淑美(2003)。從自殺傾向兒童與青少年的死亡概念與態度—談生死教育與自殺預防。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公教資訊,7(3)37-47

  • 張淑美(2004)。早知道早幸福?兒童死亡概念之發展與生死教育。教育部訓委會:學生輔導通訊雙月刊,93,166-175

  • 張淑美(2004)。生命是學校,處處有測驗。教育部訓委會:學生輔導通訊雙月刊,94,180-182

  • 張淑美(2004)。早知道早幸福?談兒童的生死教育。高雄市:全能出版社主編:親情輔導資訊,第四期,第一版,11月

  • 張淑美(2004)。誰道農曆七月不是溫馨生命教育天。師友月刊,449,49-50

  • 張淑美(2004)。開啟生命教育專業的新紀元-「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正式成立。教育部訓委會:學生輔導通訊雙月刊,95,100-104

  • 張淑美、巫明蓁、吳惠珊(2004)。中國時報及聯合報民國九十年度自殺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高雄師大學報,17,57-73(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

  • 張淑美(2004)。與書共舞~面對死亡、活過悲傷、發現希望。泰山文教基金會編印:真愛家庭雙月刊,30,10-11

  • 張淑美(2004)。面對死亡、活過悲傷、發現希望。安寧照顧基金會編印:安寧照顧會訊,52,25-28

  • 張淑美、謝昌任(2005)。台灣地區生死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分析。NSC91-2413-H-017-012.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生死學研究期刊,21-44

  • 張淑美(2005)。失落與悲傷的生命教育。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會刊-生命雙月刊,70,20-22

  • 張淑美(2005)。生生不息-【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怎樣看待生命與死亡】導讀並悼念伊莉莎白.庫柏勒.羅絲。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照顧會訊,56,10-12

  • 張淑美、李玉蘭(2005)。生命教育講座專題報導-孫效智教授剖析「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展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刊,63,4月,22。

  • 張淑美(2005)。職前師資培育階段「生命教育」課程之實施與省思。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24,67-87(曾列入TSSCI觀察名單,2006年起正式名單)

  • 張淑美(2005)。加強推動生命教育,才是自殺防治根本之道。教育部訓委會:學生輔導通訊雙月刊,96,132-140

  • 張新仁、張淑美、丘愛鈴、李玉蘭(2005)。教育部93年度「生命教育專案計畫」「精采過ㄧ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培育」研習會與工作坊活動紀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刊,64,6月, 3-4。

  • 張淑美(2005)。活著就有希望—從自殺事件談起。高雄市:全能出版社主編:親情輔導資訊,11月號,第二版。(另轉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知識平台時事評論」,2006年2月10日)

  • 張淑美(2006)。活著就有希望。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會刊-生命雙月刊,75期,生命教育專欄,1月,22-24

  • 張淑美(2006)。青少年自殺防治與生命教育。 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公訓報導雙月刊,124,17-19

  • 張淑美(2006)。家庭中的生命教育-引導小孩感恩與惜福。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知識平台時事評論」,10月6日,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t-5-293.php?board_no=B000000

  • 張淑美(2006)。生死本一家。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知識平台時事評論」,10月19日,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t-5-293.php?board_no=B000000

  • 張新仁、張淑美、魏慧美、丘愛鈴(2006)。 大專校院實施生命教育特色調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1, 1-24。

  • 張淑美、陳慧姿(2006)。癌症病人生命意義與靈性關懷之探討。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第七期,1-20

  • 張淑美、陳慧姿(2007)。尊重生命-由優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條論胎兒生命權的抉擇與維護,南華大學主編:生死學研究半年刊第五期,1-42

  • 張淑美、陳慧姿(2007)。死後留後Vs.問題遺後?「死後取精生子」生命權的思辨。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1期,「應用倫理的回顧與前瞻」專刊2月號,65-77。

  • 張淑美(2007)。生命教育是自殺防治的根本之道。高雄市:全能出版社主編:親情輔導資訊,9月號,首版。並轉載於10月28日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之生命教育「知識平台時事評論」,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t-5-index93_2007.php

  • 張淑美(2007)。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62期,70-78。

  • 張淑美(2007)。我們可以找回生命與教育的靈魂。載於11月03日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之生命教育「知識平台時事評論」,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t-5-293.php?board_no=B000000169&seri_no=376&pageth=1

  • 黃國城、張淑美(2007)。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吳鳳學報,15,221-242。

  • 張淑美、陳慧姿(2008)。高雄地區高中教師靈性健康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生死學研究7,89-137。

  • 張淑美(2008)。生命教育相關資源與專書簡介。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會刊-生命雙月刊92期,生命教育專欄,11月,12-13。

  • 張淑美(2009)。找回生命與教育的靈魂-《生命教育-推動學校靈性課程》序言。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會刊-生命雙月刊93期,好書介紹,11月,12-13。

  • 張淑美(2009)。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親情輔導資訊,50期,首頁。(高雄:全能出版社)

  • 張利中、胡宜芳、張淑美(2009)。大學生「覺察他人受苦」之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3),57-78。(TSSCI)

  • 陳欣欣、張淑美(2009)。《論語》生命觀對生命教育的啟示。生命教育研究,1(1),27-54。

  • 張淑美(2009)。活出生命的美善,安寧告別人間。安寧照顧基金會編印:安寧照顧會訊74,「看時事話安寧」專欄,頁40。

  • 劉麗惠、張淑美(2010)。幼年時期父親自殺對子女的衝擊與悲傷調適歷程之敘說研究。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生命教育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二期,頁33-73。

  • 劉建人、張淑美(2010)。生命教育「倫理思考與抉擇」融入技職院校「資訊倫理」課程之教學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5卷第4期,頁1-32。(TSSCI)

  • 張淑美、黃柏鈞(2015)。愛的接力-兩岸三地生命教育溫馨交流在高師大。高師大校刊,第55卷第4期,頁1-32。

  • 劉麗惠、張淑美(2016)。喪親兒童復原力之初探。南華大學幼兒教育研究,7 期,頁1-19。

  • 張淑美、唐欣葳、凃金堂(2017)。高雄市幼兒園家長生命教育態度與生命教育需求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43,12月,1-30。

  • 劉瑞芳、杜美蓮、張淑美✽(2018)。台灣地區醫學教育中生命教育課程現況之探討。長庚科技學刊,29,12月,31-36。

  • 張淑美(2019)。堅持與開創—賀高師大生命班「生如夏花,死如秋葉」電子期刊創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學會發行:《生如夏花,死如秋葉》電子期刊,創刊號,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