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歲、就讀聖約翰科技大學企管系的陳夢甜說,她從小就嚮往能前往海外讀書,希望藉此獷展視野。相較於歐美讀學府的高學費,她認為台灣不僅治安好,教育資源更是多元且鄰近馬來西亞,回家方便。為了赴台唸書,她在網路上事先收集很多台灣教育資訊,當她進入聖約翰科大網站瀏覽時,立刻被校園依山傍海的美景所吸引,加上台灣教育資源豐富,她當下就決定前往台灣就讀聖約翰科大企業管理系。
剛到台灣時,陳夢甜擔心可能會不適應當地生活,但聖約翰提供許多輔導措施,尤其是師長同儕的真誠關懷令她感動,就連不認識的同校學生也很樂於助人。她說:『因為老師與同學常噓寒問暖,讓我身處異鄉也不覺得孤單。』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天,她在校門口等公車準備外出,天空突然飄起雨來,她正發愁沒帶雨傘會被淋濕,忽然有位不相識的同學跑過來幫她撐傘:後來到了目的地後,更主動將傘借她。當下讓她覺得感動得無以復加,心想就連陌生同儕都這麼樂於助人,讓她心中湧起無比的感謝,更慶幸自己當初做出到台灣唸書的正確決定。
對此,今年二十歲、就讀聖約翰資工系的賴永升也有同感。他談到到台灣之前,看了很多關於有關台灣的介紹,擔心自己屆時不知道是否能適應台灣的生活。沒想到,才到聖約翰不久,就有許多當地的同學帶他採購生活用品、介紹校園特色,讓他猶如吃了定心丸。他笑說,到台灣最大的收穫就是選擇了資工系,這不僅是聖約翰的招牌科系,對於想學習的同學,老師更是不吝嗇提供各種資源,讓他獲益良多。此外,若是想進一步了解其他領域知識,學校還能讓學生到其他系上修課。學校同時還提供許多管道,讓他們前往產業界累積實務技能,提前與職場接軌。
(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2016留學台灣特輯)
就讀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的潘瑞琪,則對台灣豐富的高教資源給予高度肯定。她以聖約翰科大為例,工管系本就是聖約翰科大的招牌科系之一,除了辦學有特色,校方更常邀請業界專家到校分享相關的管理與實務經驗,令她獲益良多。
(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2017留學台灣特輯)
#成績差#不會讀書#沒出息
這些標記在我中學時期沒少過。多少人因為英文馬來文不好,就被否定沒未來。我曾是一個不被看好的國中生,上課190 曠課50 天,罰站在課室外遙望遠處是上學最美麗的風景。考試11 科只有華文和數學及格,其餘的都100 分,但是要6 科加起來才有。
畢業後,考不进也讀不起大學,听着这社会的声音,相信學習手藝不会饿死,找尋屬於自己的出路,最终成為烘焙師,與姐姐一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甜點品牌,那年我23 歲。
生意快速成長,店面不斷擴張,員工也迅速的增加,所面對的問題已不再只是你的商品是否好吃,隨著而來的是品牌要如何推廣、組織如何有效領導協調、公司未來發展的策略,財務是否有效分配等等,許多企業面臨的管理決策。你會發現企業要持續經營,靠的不單是技術或是投入的資金,而是需要豐富的知識支撐你每一個決策。為了更好的未來發展,我決定卸商歸學,選擇來台就讀聖約翰完成從小的大學夢。那年我26 歲。
老師曾經說過,“世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如果有人問我聖約翰是最好的大學嗎?我會很確定的說未必,但是它是最適合的!聖約翰堅持“德以輔材、學以致用”對於認真的求學的學生,不會因為你的以前的成績差,而拒人與千里之外,如家境貧困也會給予許多獎助學金,幫助你能順利完成學業。加上聖約翰是前身是“上海聖約翰大學”和“新埔工商” 有更多優質的師資和資源,協助我們在求學和畢業的路上能更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