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青雲 昇華的柔情

窗內的溫柔與寄託


廢娼後的萬華,產業與年輕人口外移、居民年齡層老化,曾經鼎盛的聲色,也不敵後起新秀如林森北路,僅存的是零星低調營業的茶室,以及緩慢流動的時空。


隱密的茶室中,年邁的小姐與賓客或許低調、不起眼,但仍有許多故事與人生,只屬於萬華,也只在這才能感受的歸屬感、溫情與庇護。


以下訪談節錄自各文摘:


茶室不只讓她們得以賺取一天數百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零用錢,還讓年邁的她們再次交到知心好友,姐妹們也偶爾相揪去進香去玩,老小姐一樣可以活得青春。


「萬華就是讓社會各個角落的人能有喘息的位子,這種包容可能讓外界感覺更灰暗、好像髒髒老老舊舊都在這,但這裡,其實是個很溫柔的地方……」


「這些女性會變得更弱勢,他們在茶室工作至少還可以靠自己人際資本、手機通訊錄叫客人來,但現在完全停掉了,而當他們不被主流社會承認、被封禁,就會墜落下去。」


「茶室已經是萬華某個文化特色,他有正面部份與負面部份,如果可以取其中精華、成為一個外地遊客認識萬華入門方式,就像香港有蘭桂坊,艋舺也會有屬於艋舺特色的酒店文化……文化有他軌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管怎麼想抹去、不管時間過多久,大家還是會知道萬華存在這些文化,你怎麼把文化拿掉呢?」


「無論你是怎麼樣的人,你心裡都會希望有個被溫柔對待的管道。」


延續溫度,重新擁抱


昔日萬華紅燈區最大藝樓的青雲閣,經台北市文化局與志榮建設的通力合作,如今再現,不只還原遺構與原始樣貌外,更延展了新的內部格局,象徵不僅外觀重現往日,更以現代的靈魂,接續過去的服務精神,繼續帶給眾人的藝術、交流與慰藉。


新的青雲閣以兩層樓的閣樓場域,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將提供展覽、攝影、沙龍聚會、工作坊等多元活動,蘊含人們對藝術的想像。文化局為更配合當代展覽形式,縮減實體介紹裝置,以數位化QR code的方式輔助導覽,讓觀眾能最大化的體會青雲閣風華。


期盼,透過這裡原有的女性溫柔力量,穿梭百年幻化重生,讓每一位踏進青雲閣的人,感受閣樓內流動的時間與光影,及不同時期的藝術力量與美,並在此獲得療癒。


新時代的青樓,將擁抱所有人,也為所有人開放。


摘文、改寫來源 :
義氣撐萬華》他人笑罵是「破口」 年近60茶室老闆娘卻揭不為人知「孤獨老人」哀歌,謝孟穎 文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