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風華 空間與人情

艋舺遊廓、萬華、寶斗里

自從漢人來到艋舺開墾定居,臨近淡水河的碼頭周邊出現了許多性工作者群集的風化場所。到了日治時期,總督府把現在的西園路到環河南路一帶正式劃為「艋舺遊廓」,成為日本官民尋花問柳的日式紅燈區。


因臺灣話「艋舺」,與佛典中日語發音「万華」相似,「艋舺」被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改稱萬華後,萬華遊廓更名副其實,據說,當年的尋芳客,只要登上人力車,說聲:「萬華!」就會被帶到此風化區來。


國民政府來台,設立「寶斗里」,從華西街10巷、16巷,與中間俗稱「八間仔」的巷弄所圍成的H型區域組成,是為當年最繁華的娼館區。尤其八間仔這條巷子,民國50年代到80年代,營業時間總是人滿為患。 2001年台北市政府正式廢除公娼後,寶斗里併入青山里,寶斗里的消失,也象徵青雲閣與周邊的青樓色彩逐漸退去。

青雲閣與青山宮

透過當時的萬華花街地圖,不難發現這些風化場所幾乎都在青山宮的周邊。每到入夜時分,這個區域頓時成為艋舺的不夜城與銷金窟。根據傳聞,只要有性工作者衣衫不整地在青山宮附近招搖攬客,經常會撞見面色不善的七爺、八爺現身顯靈,往往嚇得當事人倉皇地落荒而逃。


值得注意的是,青山宮與日治時期的遊廓文化並非總是站在衝突的對立面。當時在酒家上班的女侍或是性工作者,認為既然青山王有著驅除瘟疫的神力,那祂應該也能保佑她們不會因為工作染上疾病。


因此,這些遊廓的女性工作者不只經常參拜青山宮,還在廟宇重修時捐款贊助整修工作,儼然把青山宮當成了重要的精神寄託。


北妓南寓

北妓會特地由北部南下,是因為藝妲在十四、五歲時,會隨著養母南下到各大城市吸取經驗,俗稱為「飲墨水」,多半在臺中待了一兩年後,耳濡目染到足以出外應客,再南下到臺南待了幾年,熟稔藝妓的功夫後,返回臺北。


大正十三(1924)臺南市藝妲陪酒價格的相關資訊:


北產藝妓。僑寓市內料理店。自彌為樓妓。自高聲價。驕傲侮人。惹人生厭。甚而陪酒料。照舊價上二圓。今則高攀三圓。比他處增加一二、然就營業上面諭。藝妓規則。由官裁定面陪酒料。自行多加。且無申込。稟請許可。與樓主並曲師。共謀一氣。朋比為奸惹人疑問。倘若得不當利益之財利。與橫領似無以異。

《臺灣日日新報》


但來到臺南飲墨水,並非每次都是滿載歸北,比如在大正十三年(1924)時,就有北妓寄寓寶美樓與醉仙閣,但生意已大不如前而急欲從良。


北妓在南部擴展完客源之後,返回臺北後會整修自己的住家,也就是「藝妲間」。 臺北的藝妲平時是住在自己的藝妲間,當酒樓中的消費者有所需求時,再從藝妲間前往酒樓。然而,北妓在臺灣南部,是倚靠酒樓作為居所,不像在臺北有屬於自己的藝妲間。


日治初期在南臺灣活動的藝妲,普遍被認為是北部下來吸取待客經驗的,縱使他們多麼妖豔魅惑、萬眾寵愛,給人形成的印象還是「總有一天會回到臺北自己開設藝妲間」。這個論述放在南部的各間酒樓,基本上皆成立,並不會對某個限定區域產生特殊意義。


摘文、改寫來源 :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艋舺青山宮:讓「寶斗里」又敬又畏的另類城隍廟 宋彥陞 文 ,The Lens News 關鍵評論

《酒樓物語:臺南醉仙閣的前世今生》,黃李森 著,豐饒文化出版、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