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內百貌 花叢間的觥籌

昭和二年(1927)十月二日醉仙閣藝妲慰安攝影紀念(豐饒文化提供)

色與藝

酒樓,除了有作為大型公共空間的用途外,有著另一個讓文人雅仕趨之若鶩的吸引力:藝妲。藝妲會在宴會進行時會侑觴於客席間,另因具有詩文素養,能與詩人們有著心靈、詩文上的交往。


有關臺灣藝妓、歌妓的敘述,佐倉孫三(1861-1941)敘述:藝妓多為二十歲以下的年輕少女,具備著歌唱與表演的技藝,打扮與體態必須良好,在酒筵時陪伴客人。


日治時期臺灣的藝妲是集「色與藝」於一身的女性,其雖然具有詩文、音樂素養,但仍脫離不了「性」的範疇。藝妲是日治時期,少數被放在大眾的眼光下檢視、品評的女性。被描寫的情慾書寫,以及照片等,就算是沒有前往酒樓消費的人,也能一窺藝妲風采。


來自醉仙閣的百花

從台南醉仙閣一窺日治時期的藝妲面貌


小寶治

醉仙閣藝妲中最善長應酬接洽者,當屬小寶治與雪艷琴,對小寶治的描繪裡,可知確實善解人意:


小寶治。為予友戴君所眷。嬌小玲瓏。善窺人意。古曆中秋。戴君約予至醉仙閣小飲。小寶治亦謂予曰。君倘來時。妾當盡訴衷曲。惜予以病。屆時不果赴約。辜負摯友與美人之雅意良多。至今思之。尚覺耿耿於懷。


引文對於小寶治的樣貌並沒有太多的敘述,只知其體態嬌小玲瓏。這則〈花間瑣語〉的作者描述小寶治對待其如同摯友一般,從藝妲的角度而言,熟識的消費者是可以傾訴心事的對象,而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能遇到此體貼的藝妲,在視其為宴席、飲酒時陪酒的女人之外,更將其當成知心好友。


雪艷琴

同樣被視為善於應酬的另一位,就是雪艷琴了:

稚妓雪艷琴。本姓鄭。隸籍醉仙。為新近失戀下野素珍之妹。色雖不逮若姉。然嫩花蓓蕾。二八年華。嬌小可愛。而斷髮時裝。舞衣翩躚。望之儼然一妙曼之舞姬。殊合現代時髦之脾胃,且命名亦頗別致,因之艷名噪一時,馬龍車水,應接不暇,顧琴獨善歌喉,竟不善舞蹈,未免失若輩之期待,少殺風景。但琴之度曲,聲韻瀏亮,音字分明,非如學得幾句。


雪艷琴裝扮「斷髮時裝」可知其在打扮上是有跟上時代潮流的,且跳舞能力優秀。從消費者主觀的審美來看,儘管雪艷琴的容貌姣好,但還有一項特殊的才能,就是語言能力,其擅長使用日語與客人交談:


敘述中並沒有特地說明雪艷琴的待客手腕,但能透過另一則敘述:「雪艷琴,醉仙閣雛妓也,數月不見,嬌憨甚益。昨偶於寶美邂逅之,覺容華煥發,大異從前,每逢薄醉,輒曼聲低唱娓娓動人。」 不難想像視覺與聽覺交織而成的畫面。

錦霞寫真(豐饒文化提供)

錦霞

錦霞為稻江產的北妓,隱逸其姓,擅長跳舞、彈唱與應客。 從良後又曾現身於珈琲店。

這裡的錦霞,以及前述的雪艷琴,都將「跳舞」當成一項特殊技能,來作為吸引消費者的特色。臺灣在接觸到日本藝妓文化以前,藝妲並不學習跳舞,乃因日治以後接觸到了日本藝妓,在表演與酒席之中為了迎合消費需求,開始學習舞蹈這項才藝,也隨著唱盤的引進與流行,跳舞成了現代大眾交際應酬的主要娛興之一。

阿秋寫真(豐饒文化提供)

阿秋

醉仙閣歌妓,阿秋,崁南崖,芳紀二十,眉目秀,婉變可人。近以臺灣代表美人入選某報,想讀者所熟知也。其所謂女性美,曲線美,故毋庸頭陀節外生枝,再為吹拍。惜其生過柔順,又脅於鴇母之淫威。……阿秋,曲兼南北管,第學而未工。除天賦之姿容嬌艷以外,似無所短長,惟賦性略似月仙,幾不知愛情為何物。


這則描述除了介紹阿秋的生平之外,更得知因外貌出眾入選報紙的美人代表。而另一則有關阿秋的描述:「醉仙閣阿秋南妓也。其假母某鴇。於日前去世。客有對姬致賀者。有亟表哀忱者。姬則悉以無言答之。日惟默坐冥思。盈々欲涕而已。」


從上一則引文可知其受鴇母淫威,亦可從客人祝賀鴇母過世一事,得知其受鴇母的欺凌,然此種生命歷程,像是鴇母將其手下藝妲作為搖錢樹,虐待其身心等,在藝妲的生命故事裡是屢見不鮮的。

摘文、改寫來源 :
《酒樓物語:臺南醉仙閣的前世今生》,黃李森著,豐饒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