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愛心餐
發放愛心餐
(含 QR Code 領餐辨識制度)
為確保愛心資源有效落實至真正有需求的弱勢族群,並杜絕重複領取、冒領等情形,特制訂本辦法,並導入 QR Code 與辨識制度,以提升發放效率與公平性。
第一通道:持證者(優先發放)
已建檔弱勢者,並持有附照片之 QR Code 領餐卡。
每日可優先排隊領取便當。
系統掃描判斷是否重複領取,一日限領一次。
第二通道:一般民眾(數量有限)
未建檔或無 QR Code 者。
領餐數量依現場便當剩餘量調整,發完即止,不保證供應。
若領餐人經常重複出現,鼓勵協助其納入正式建檔流程。
QR Code 卡內容
包含:姓名或代稱、QR Code、本人照片。
照片僅供現場肉眼辨識,不外流、不公開。
初次建檔須提供
基本資料(姓名、生日或識別編號)
拍照(如拒絕者,改走人工通道)
遺失補發
需本人親自前來辦理,志工現場驗證身份。
掃描驗證
每位持卡人於現場掃描 QR Code 進行核對。
系統自動記錄當日領取狀況,一日限一次。
照片比對
現場志工比對卡片照片與實際領餐者相貌。
若照片模糊或不符,暫停發放,移交人工認證。
人工認證通道
拒絕拍照或特殊狀況者,安排熟悉志工辨識。
志工需能描述其特徵(語調、穿著、慣用動作等)以為辨識依據。
異常處理
發現冒領、轉借他人等情況者,暫停領餐資格。
得由管理團隊面談輔導,核實後始得恢復資格。
每日輪值志工負責
協助掃描、照片核對、分流秩序。
記錄特殊狀況並回報管理員。
管理團隊定期查核
每週抽查身份真實性。
每月追蹤建檔名單異動與失聯狀況。
所有建檔照片與資料僅用於本計畫辨識用途,不對外分享。
所有個資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與非營利組織守則管理。
本辦法得依現場實務狀況滾動修正。
本機制推行初期,將同步公告、口頭說明與分流協助,避免民眾誤解。
本制度實施後,由管理單位依年、季、月作成改善回饋紀錄。
一、領取對象:
1. 限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街友、經政府核可之弱勢者。
2. 每人每日限領一次便當,請勿重複領取。
二、領取時間與地點:
1. 領取時間:每週一三四中午11點;二五六日下午5點
2. 領取地點:普聖宮後方愛心便當發放區。
三、識別與登記制度:
1. 領餐者需持有「愛心便當QR Code識別卡」。
2. 領取時由工作人員以手機掃描QR Code,核對資料後方可領取。
3. 持卡人需貼附本人照片於卡片正面,以利現場辨識。
4. 如拒絕提供照片,普聖宮有權暫停其領取權益,直至身份確認。
5. 為避免冒領,每位持卡人每次領取時,工作人員將同時人工比對樣貌與登記名冊。
四、遺失與停權機制:
1. 若QR Code遺失,需本人親自攜帶證件申請補發。
2. 若發現冒領、重複領取或借用他人卡片情事,將立即停權三日,情節重大者取消資格。
五、其他:
1. 請珍惜愛心資源,勿造成食物浪費。
2. 領取後請依序離開發放區,保持秩序與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