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辦人的慈善初心
普聖宮慈善會創辦人吳敏誠先生,出身彰化農家,從小體會貧困與飢餓之苦。童年時因家境清寒,常見其他孩童有點心可吃,自己卻只能在旁觀看,深刻感受到物資匱乏帶來的無力與心酸。這段經歷種下他立志「若有能力,必定幫助有需要的人」的種子。
成年後吳創辦人投身建國市場雞肉販售事業,經歷創業艱辛與人生低谷,並曾負債新台幣兩千多萬元,但仍堅持努力拼搏。隨著事業逐漸穩定,他開始實踐早年立下的承諾,投入慈善事業,成立「普聖宮」,以宗教慈愛精神作為慈善事業的核心支柱。
二、慈善行動的起步:從一碗切仔麵開始
最初,吳敏誠先生以簡單的切仔麵為起點,提供餐食給弱勢飢餓的人。由於初期來領餐人數難以預測,選擇麵食便於掌握數量與成本。隨著領餐人數逐步成長至百人以上,便轉型為現場供菜形式,之後因疫情影響改為便當分送,每日定點發放。
三、愛心便當的現況與規模
目前普聖宮平均每日發送愛心便當約300至400個,每月發放總量超過10,000個,由普聖宮主辦,並由其他合作慈善團體(如慈光圖書館、重生堂.越南佛教.慈濟陳醫師.明善堂等)輪流協助製作便當,實現一週七日、天天供應愛心便當的目標。
愛心便當有素食與葷食兩類,便當的菜色強調營養、溫飽與節省資源的原則製作,食材及經費除由創辦人吳敏誠先生提供之外,其餘多由台中建國市場的攤販與溪湖及西螺果菜市場的果菜批發商及各地的善心人士熱心捐贈支持。
四、堅持與信仰:從宗教到社會責任
普聖宮供奉「行善祖師公」,融合清水祖師、普庵祖師與慚愧祖師三位祖師及各路神明,本於慈悲、施予與社會關懷的精神,發揚道教、佛教與基督教等宗教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普聖宮成為「施食布施」的庇護所,而非只停留在寺廟的傳統儀式中。
五、未來展望:建立永續慈善系統
1. 普聖愛心農場
設置自營或合作農場,邀請城市家庭認養耕作,產出的蔬果供應愛心便當,並培訓弱勢族群從事農事工作,達成「食物自給 、 技能訓練、 經濟自立」的慈善愛心的目標。
2. 普聖愛心商店
打造平價公益商店,販售農產品、二手物資、便當、咖啡及麵包等產品,兼具實習訓練場域與收入來源,幫助弱勢族群從「受助者」轉為「參與者」。
3. 普聖科技便當與特製便當
規劃科技便當、長者軟質餐、病患營養餐等差異化便當,並開發網路訂購平台,將便當產品商品化,創造社會影響力與可持續收入。
4. 普聖教育計畫
創辦道教大學及發展AI學習平台,提供弱勢青少年量身訂製課程與陪伴機制,避免失學、誤入歧途,讓他們未來有一技之長可立足社會。
六、善的循環:施比受更有福
普聖宮慈善會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受助者來領餐,不應僅是索取,更應鼓勵他們參與農場耕作、便當製作、物流配送等工作,培養自立能力。讓每一位被幫助的人,未來也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一份子,實踐「普惠眾生,聖善同行」的精神。
七、誠摯邀請:廣結善緣,共襄盛舉
普聖宮與普聖慈善功德會秉持「慈悲大愛、利益眾生」的初心,長年推動愛心便當發放、急難物資援助及各項公益慈善活動。我們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善心人士,共同加入這個充滿溫暖的行善團隊,一起承擔與傳承這份愛與責任,將善念化為行動,將希望帶進人心。
自發起以來已邁入第八年,隨著每日發送便當的數量不斷增加,包含食材整備、便當製作、現場發放、環境清潔、秩序引導及行政文書等工作量也日益繁重。我們急需更多志工投入服務,共同支撐這項長期且溫暖人心的公益行動,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協助的弱勢族群。
· ✅ 歡迎捐贈|食材、經費、便當盒等各類物資
· ✅ 歡迎合作|企業、農場、醫療機構、學校等共建永續公益體系
· ✅ 歡迎志工加入|成為普聖宮志工行列的一員,一起服務社會、溫暖人心
得道多助,行善無悔
在這片土地上,只要我們願意伸出援手,每一份力量都是點燃希望的火光。
邀請您與我們一同寫下最動人的善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