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檳榔火車站
位於卑南鄉賓朗村,最早是大正11年(1922),鐵道臺東線開通後所設置的日奈敷乘降場(招呼站)。日奈敷是賓朗舊稱檳榔樹格(日治時期卑南八社之一的Pinasiki,亦稱檳榔)相近日本音Hinashiki的漢字。昭和18年(1943)改設日奈敷停車場(火車站),此時才有乘客上下。因此設置一個水泥建築,作為票房。票房的左側,有一棟日本人木山興建的日式木造建築,經營日本饅頭(manjyu,和菓子的一種)的製作與販售,是當時東線鐵道三大名產之一(另兩種是羊羹和花蓮薯)。
二戰後,日奈敷停車場改稱檳榔站。日本人木山被遣返日本,他所遺留的日式木造建築被政府接收,改為站房使用。該一日式木造建築,兩坡水切妻屋頂,外牆為英式雨淋板。依地勢落差分為兩層,較高的上層作為站房、票房、候車室等用,下層作為員工宿舍,下層外側為站長宿舍。除站房外,還有道班房、員工澡堂、小型庭院及蒸氣火車頭供水塔等。
檳榔站因坡度達千分之二十一,採用折返式的站場設計,是其特色。民國71年(1982)因應東線鐵路拓寬為1,067毫米並改道,於同年6月26日10點50分,最後一班列車由臺東離開後,嘉豐、東成、初鹿與檳榔等4站,隨即宣告廢站。只留下日遺木造,由民宅改為站房的歷史建築與殘存的附屬設施,以供回味762毫米窄軌鐵道的過往。
資料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