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承載意義。然而意義的生成,隨著文本脈絡和社會語境變化,從不簡單。紙張、字體、版式、圖像強化閱讀的感官經驗,各類副文本引導、包覆、介入正文的理解,身體感受與認知活動又往往同時並進,啟動、形塑、更新讀者對於自我、社群、乃至世界的想像。

此一工作坊希望在過去書籍史以及副文本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邀集同好學人探索書籍作為一種感知媒介,其物質特性在書籍空間與社會場域中,各類文本元素及文化行動者(cultural agents)不斷交會碰撞,形構、創發意義的動態過程。書籍的編作者如何調度書籍體式設計,以中介知識、引動情感、滿足慾望、改變讀者的視野與自我認知?倘若我們將承載編寫者文思心念、手藝聲口的文本,視為曾被賦予某個時代社群之「生氣」的主體,而非平板之「物」,那麼書籍、古典時期讀者與現代研究視角彼此間的多維度觀照,可能透顯出哪些過去未得體探的社會文化脈動?當我們對於意義構築與詮釋活動的觀察,在平面文字周邊加入視覺、感官與空間向度,重審感知思維變化的理路,則前現代中國文學與知識媒介的幾番巨變,或許未嘗不能為當代的新媒體革命,提供若干對話與反思的空間。

摘 要

工作坊學者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CONTACT US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古典文學研究室
115201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Unit

TEL +886(2)2789-5757
FAX
+886(2)2789-5799
Email cclit@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