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海洋守護者:追尋龍紋鱝的蹤跡
團體名稱 | 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
調查地點 | 嘉義至彰化海域
參與型態 | 海上
參與人數 | 32位船長
資料筆數 | 1,266筆
計畫狀態 | 進行中
計畫名稱 | 海洋守護者:追尋龍紋鱝的蹤跡
團體名稱 | 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
調查地點 | 嘉義至彰化海域
參與型態 | 海上
參與人數 | 32位船長
資料筆數 | 1,266筆
計畫狀態 | 進行中
▌追尋龍紋鱝|是漁民也是公民科學家!守護海洋生態危機
協會創立緣起
2020年為了回應政府,因推動離岸風電政策對西部沿海漁民生活所造成的衝擊,決定搭建漁民與政府、財團之間的溝通橋樑,一群熱心的漁民朋友們共同創立了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協會的目標不僅是維護漁民權益,也積極推動海洋永續。透過與學術單位及非政府組織的合作,本協會致力於漁業資源與海洋廢棄物的調查工作。
計畫介紹
自2023年7月開始,目前仍在進行中。
調查方法
蒐集從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間,在嘉義至彰化海域所捕獲的龍紋鱝數據。具體方法包括:
於沿近海魚市場蒐集龍紋鱝的體長資料。
以照片記錄並使用磅秤測量體重,精準至1克。
參與者任務
參與者的主要任務包括在岸上及海上進行拍照、錄影和資訊記錄,重點記錄龍紋鱝的體長、體重等數據。
計畫成果
截至2024年9月30日為止共蒐集了1,266筆龍紋鱝科體長體重資料。6月到8月的捕獲資料占整體資料量近九成,6月份捕獲記錄148隻,7月份442隻、8月份524隻。這段期間也是龍紋鱝幼魚的捕獲高峰期,7月份經常觀察到1個網次就捕獲二三十隻幼魚。目前共有32位漁民提供捕獲資料,資料分布從彰化到台南,大部分資料來自雲林沿海。
遭遇的挑戰
資料收集困難: 秋冬季節捕獲的龍紋鱝數量較少,部分漁民提供的照片中未包含比例尺,使得資料分析出現困難。
數據準確性: 確保收集到的數據準確且可靠,需要持續的培訓和指導。
印象深刻的事
巨大龍紋鱝: 有漁民捕獲超過2公尺長的龍紋鱝,這樣壯觀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國際合作: 外國學者來到漁民船上進行龍紋鱝的資料採樣,並拍攝了一部有趣的影片,這種國際合作為計畫增添了不少色彩。
未來展望
協會期望透過公民科學家的方式,提高大眾對於龍紋鱝保育的關注和意識。希望這些資料能夠為未來臺灣西部沿近海域的生態保護做出貢獻,實現海洋資源的保育與沿近海漁業的永續發展。
總結而言,「海洋守護者:追尋龍紋鱝的蹤跡」計畫不僅為協會帶來了寶貴的科學數據,也為保育工作開闢了新的道路。這些努力將有助於提高社會對海洋生態問題的關注,並為未來的海洋保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