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陸蟹生態守門員-在地小小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
調查地點 | 高雄援中港
參與型態 | 岸上
計畫狀態 | 進行中
陸蟹生態守門員-在地小小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
在台灣高雄梓官的援中港濕地,「陸蟹生態守門員-在地小小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的活動,號召將當地的學生和教師轉化為對海洋生態充滿熱情的公民科學家。
如何調查陸蟹
由團隊帶領國小孩童及家長,於7至9月月圓週期間,於19:00-20:30間於典寶溪南岸堤防道,以左去又回方式進行調查,紀錄凶狠圓軸蟹陸蟹降海釋幼與路殺情況。記錄項目包含:時間、座標、數量、拍照、體型、是否受傷與抱卵。調查完畢後,以立可白標註陸蟹,以避免重複紀錄。調查共9天,書寫於紀錄表格上。
師生的角色
對於參與的學生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學習公民科學的寶貴機會,更是一次對專業科學調查方法的深入瞭解。這個計畫的設計旨在讓孩子們成為主要參與者,從中學習和實踐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這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科學調查技巧,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觀察結果整理成報告,而老師則將成果製作成教材手冊來推廣。
計畫成果
已辦理4場講座,參與人次107人。以及一場陸蟹警示牌工作坊,參與人數41人,產出 30 面陸蟹警示牌,懸掛於援中港濕地周邊圍籬。於2024年7至9月,9次調查共紀錄59隻陸蟹。
計畫的挑戰
然而,計畫的進行並非沒有挑戰。要設計一個適合國小學生的調查方式,並確保他們的安全,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團隊過去沒有執行公民科學調查的經驗,因此,首度在夜間帶領三五個家庭步行調查,才發現有視線不佳與蚊蟲叮咬等問題。後續藉由事前場勘、工作人員引導與所有人員穿著長褲包鞋與螢光背心,來確保眾人行進的安全。
未來展望
計畫的目標不僅僅是收集數據和生態資訊,更重要的是培育未來的公民科學家和專業生態保育師資,以及透過系統性的課程教育來加強學生對海洋及其故鄉的認識和珍愛。學生們在這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科學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將這些知識和保育概念傳播到更廣泛的社區中。
未來,隨著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加入這個計畫,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完整的調查數據和記錄,以及更廣泛的社會影響。這個計畫不僅是一次對陸蟹生態的科學探索,更是一次對社區參與和環境責任的深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