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MEIL海洋聲景公民科學

團體名稱 | 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研究室

調查地點 | 全臺

參與型態 | 海下

計畫狀態 | 進行中

一起聆聽海洋吧!建立海洋聲景的公民科學平台

 

什麼是聲景?

海洋並非寧靜無聲,許多動物,包含:鯨豚、發聲魚類、無脊椎動物都會透過水下聲音溝通、求偶、覓食,在河口、珊瑚礁等生態熱點,甚至還能聽到喧鬧的海洋動物大合唱!這種由環境音生物音人為噪音所建構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簡稱聲景)蘊含著許多關於生態系、棲地環境變動的訊息。

 

透過記錄各種海洋環境的聲音,並分析聲音中各種來自於環境、動物以及人為活動的資訊,不只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環境變遷,更可以幫助我們調查人為噪音對海洋生物的潛在干擾。讓我們一起聆聽超乎想像的海洋之聲,探索海洋聲音的各種風景!

 

如何調查海洋聲景

海洋聲景顧名思義就是海洋聲音的景觀。只要有一台錄音機和一個專門用來感應水下聲波壓力變化的水下麥克風,就能竊聽海洋的聲音XD

 

近年來隨著水下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將小型且省電的錄音機放在耐水深100 公尺、甚至更深的防水盒中,透過大容量的硬碟或記憶卡,能收錄長時間的海洋聲音。海洋錄音機可以被錨定在海床上,透過電腦的自主排程定時收錄一段聲音,或是連續不斷地收錄聲音,直到耗盡電池或儲存空間不足為止。水下麥克風是專門感應水中聲波的感測器,除了人耳可聽見的音頻範圍之外(2020000 赫茲),許多的水下麥克風甚至可以靈敏地收集到超音波範圍的聲音(> 20000 赫茲)。因此,透過海洋錄音機,研究人員便可以偵測地殼活動、人耳可聽見或是超音波範圍的動物聲音、以及各種人為噪音,了解海洋生態的變化趨勢。

 

公民科學家如何幫助聲景監測?

雖然水下錄音機可提供高品質的錄音,但價格昂貴,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建立大規模的水下監測網路。如果潛水客能分享水下拍攝的照片跟音檔,將有助於克服目前僅能在少數地點監測的侷限,也可望有更大時間尺度的聲景資料。

 

未來展望

目前中研院的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研究室正執行海洋生物多樣性聆聽計畫,透過國際合作建立涵蓋潮間帶、河口、珊瑚礁、海草床、大陸棚、深海熱泉等生態系的水下聲景監測網路,將聲音轉換為棲地品質、生物多樣性、人為干擾的生態指標,以協助了解海洋生態變化並規畫保育管理措施。

 

而研究室也期待,未來透過號召潛水社群回報水中錄影與時間地點等基本資訊,交由機器學習辨認聲音種類,來建立各潛點的聲音名錄。研究人員能因此了解各個潛點的聲音多樣性,甚至分析不同季節或長期的時序變化。

 

進一步了解

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研究室

 

參考資料

一起聆聽海洋吧!建立海洋聲景的海洋公民科學平台海報

Kayaking-based marine soundscape mapping: Observing the habitat disparity of snapping shrimp sounds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