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話機器人碰上詩詞意境美-

以對話機器人結合敘事題項探究詩詞美感

/廖冠智-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

/周佩儀-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學生/

  「詩詞」經歷了時間淬煉,留下不朽的情感意識,不只乘載了中國文學的智慧,更是千古不衰藝術表現形式,想像讓人類思維得以突破真實世界的限制,延伸與多樣思維廣度。在文學書寫與創作裡,詩人經由想像凝聚出唯美浪漫的情境,臨摹出膾炙人口的詩詞語句,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透過想像讓內在意識轉換成真實作品。

廖冠智教授主持的科技部計畫「字詞語意與聯想圖像-詩詞意境之視覺化設計方法」將詩詞意象用科學化方法,進行文字與圖像的解構再重構。第一期完成了十首唐詩、十首宋詞,進行語意詞彙的發想、蒐集聯想語彙並建構詩詞意境圖像,描繪意境圖像的構圖元素及語彙的對應關係,並詮釋文字激發聯想與圖像內容特徵,彙整詩詞意境視覺化的設計方法的雛形。意境圖像建構過程以語意學的語詞激發模式,經雲端蒐集聯想語彙,自詩詞文字與圖像聯想而建構的語意網絡內容,瞭解文字轉換為意境圖像的歷程,發現詩詞意境的特性。

第二、三期建立蒐集聯想語彙之數位雲端平台,將完成的詩詞圖像設計作品,彙整出詩詞文字的語料庫,以雲端平台協助蒐集詩詞文字的聯想語彙結果,分析圖像局部特徵與語彙之關聯,建構出意境圖像的語意網絡,並探究詩詞文字與圖像兩者間語意網絡的差異,進而詮釋詩詞文字、詩詞意境的感知與意境圖像之關係,詮釋文字激發聯想與圖像內容特徵的關係,系統建構詩詞意境視覺化設計方法。

第四期發展工具為LINE對話機器人,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的學生團隊聯手創建學習工具,研究生吳玟秀參與後台的系統程式設計,而周佩儀參與創建機器人與編輯對話內容「敘事題項」,將此對話機器人命名為「詩詞意象美:My Poetic Bot」,透過詩詞文字與圖像的聯覺產生美感體驗,提供對話式的空間,透過後台程式將編輯完成的敘事題項輸出,以問答選項觸發下一段對話,問句和詩詞圖像搭配完成詩詞學習引導,此工具不受限於時間空間,隨時與使用者同在引發學習,以「敘事題項」的對話揭開作者意念與意象氛圍。

「敘事題項」奠基於引導式提問的基礎上,擴充至詩詞文學領域,引導使用者對詩詞意象的聯想,且敘事題項根據詩詞圖像與詩詞原文進行對照,讓使用者觀看圖片與文句細節,理解詩詞意象所帶出的美感與意境氛圍。研究當中選取了經典作品唐詩與宋詞各兩首,參照詩詞文意、近遠景視角推移之聯想圖像,研究詩詞意象與美感間的關係。

詩詞意象美:My Poteic Bot平台結合敘事題項後,以實體工作坊形式進行對話機器人的應用說明,實際請受試者操作平台並填寫問卷,運用「詩詞意象美:My Poetic Bot學習詩詞意象滿意度量表」分析使用者對詩詞與美感學習的滿意度。以LINE對話機器人為學習工具,結合詩詞意象與美感學習的敘事題項,探究詩詞文字意象與圖像美感之間的關聯,讓使用者更易於觸及詩詞意象當中所帶出的美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