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質與植物生理研究
不同紅藍光株間補光對潮汐式水耕番椒‘麗紫星’
生長與果實花青素含量之影響
李尚紘¹ 楊祐仲¹ 徐振耀¹ 鍾興穎¹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番椒 (Capsicum annuum L.) 富含抗壞血酸、花青素等等營養成分, 被視為是一種健康的蔬菜,番椒多由設施栽培,而設施內常有光量不足的問題,葉片相互遮蔭會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因此,改善光照環境對生產高品質果實而言彌足重要。本篇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紅藍光比例的株間補光處理對‘麗紫星’番椒花青素含量與果實品質的影響。 本次試驗顯示出高藍光占比的RB0.4處理能降低明度與彩度,並提升果實花青素含量相關的電力產能及光子產能。RB0.4的補光處理在不降低果實產量的同時,顯著增進外觀並可提升花青素56.6%,是個可兼顧產量 與二次代謝物的補光處理。未來宜能進一步研究納入其他波段(如遠紅光)圖3、4 種補光光質下的‘麗紫星’番椒成熟果實外觀能否在維持花青素的同時,亦提升果實產量與品質。
光譜對觀葉植物觀賞性之研究
林季穎¹ 楊于頡¹ 鍾興穎¹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觀葉植物(Foliage plants)是指以葉片為觀賞主體的植物,光譜對植物光合作用有顯著的直接影響,特別是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外觀,相同植物且不同燈光下看上去,表現的顏色也不同,對視覺和商業上影響甚大,使用LED植物燈並搭配正確的光譜比例,可有效的提高葉綠素合成及維持斑葉顯色。
研究結果顯示,在三種光譜照射兩個月後,極光粗肋草的葉斑葉綠素讀值均下降70%,但在紅光處理組下綠色葉綠素讀值上升最多為62%。在白光處理組下泰國日出蔓綠絨葉斑葉綠素讀值上升最多為23%,同樣在白光下綠色葉綠素讀值上升最多為112%,經由100問卷調查後,79.2%人認為在紅光下極光粗勒草美觀最佳,而57%人認為泰國日出蔓綠絨在白光下顯著較美觀,紅、藍、白光兩個月所需電費分別為172.8、194.4、302.4元,三種人工光的Ra 值也有明顯差異,以往認為Ra值高可以忠實還原植物在陽光下的研究,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紅光偏多的人工光源可以顯著提升極光粗肋草在室內栽培的觀賞價值,同時也可以降低電費與提升生長。
不同光質對生產萵苣影響之研究
王枻羽¹ 王均育¹ 吳益盛¹ 鍾興穎¹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萵苣(Lactuca sativa L.)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各國都相當普遍被人食用,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食用。萵苣富含大量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營養元素,具有抗癌、促進新陳代謝等好處,而萵苣在植物工廠中是很常進行種植的蔬菜,其生長週期為35~42天,可以在短時間多次採收獲取數據。本研究探討萵苣在不同光質照射下,對於其生長及生物量的影響。品種分為奶油萵苣與紅葉萵苣,光質共有11種,由紅光、藍光、白光、UV-365、UV-385和遠紅光不同組合所構成;在生長箱進行種植,溫度維持在24度、濕度85%、CO2濃度1200ppm、光照16hr,使用山崎養液配方EC1.2 ms/cm、pH5.5~6.0,採收後,會檢測兩種萵苣的鮮、乾重、葉綠素、類胡蘿蔔素、硝酸鹽含量等數值的變化情形,紅葉萵苣會另外檢測其花青素含量。結果顯示,在奶油萵苣的部分,紅光、遠紅光比例較高的處理,其地上部鮮、乾重普遍高於其他處理;而有添加UV-365的處理,硝酸鹽含量皆較低,添加UV-385以及紅光比例較低的處理,總葉綠素、葉黃素、類胡蘿蔔素含量都明顯較高;而紅葉萵苣的部分,紅光比例較高的處理,地上部鮮、乾重皆較高,添加遠紅光的處理,硝酸鹽含量低於其他的組,添加UV-385的處理,對總葉綠素、葉黃素、類胡蘿蔔素等生成都有顯著提升的趨勢。可以根據所需求的目標,進行不同光質的處理。
關鍵字:萵苣(Lactuca sativa L.)、光質、UV-365、UV-385、遠紅光
不同光質對豆苗蛋白質含量之研究
羅宇洋¹ 吳秉諺¹ 洪笠熒¹ 鍾興穎¹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豆苗菜是一種新鮮、嫩綠的蔬菜,其營養豐富並富含蛋白質、纖維、 維生素C、維生素K和礦物質,例如鈣、鐵和鎂。豆類是素食者最主要 的蛋白質來源,而豆類的苗菜亦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本實驗的研究目的 是希望藉由不同的光質照射,去觀測豆苗中的蛋白質含量是否會出現變 化,比較不同光質處理下不同豆苗之產能。
根據兩次試驗結果,使用RGB (R66G12B22 )處理之黃豆處理有最 好的經濟效益,其蛋白質含量雖未高於相同光質處理之豌豆,但在 七天生長期之中,整體採收量FW (0.39 g/plant)遠高於豌豆,因此在經濟效應中黃豆有最好的表現,所以相較於黑豆、豌豆,選用RGB (R66G12B22)於黃豆進行短期苗菜培養,有最好的經濟效益。
不同光質處理甜瓜幼苗生長影響
陳皜¹ 鍾泳漢¹ 陳柏旭¹ 鍾興穎¹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甜瓜(Cucumis melo L.)為一種高經濟性的蔬果,目前多在溫室內栽培,以達到高品質的生產。隨著未來農業朝向植物工廠這類的設施栽培發展,由於密閉空間栽 培阻隔外界的環境因素,因此需由人工光源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目前人工光照普遍 使用LE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其優勢有壽命長、低耗能、光譜豐富。 本實驗透過三種不同品種網紋甜瓜幼苗:台南13、愛櫻及格雷西亞,在四種光譜下處理:W(B30G47R24)、RW(B22G32R45)、RB(B52R48)、RWB(B28G12R59),觀察三種品種甜瓜的幼苗生長狀態。實驗結果顯示,通過 RW(B22G32R45)光照處理下甜瓜幼苗的生 長性狀,甜瓜幼苗中的生物累積量在 RW(B22G32R45) 的光照處理下,與其他三種光 照處理組相比有顯提升。因此RW(B22G32R45)為最有效累積生物量的光譜。而在RB處理下,氣孔導度有顯著提升74%。RB處理沒有綠光抑制藍光的氣孔刺激開放, 故在SPAD中台南13號的RB光照處理下測得最高值51.83%,其他處理皆無顯 著差異,以複合狀苗指數 5 的數據來看,在RWB的光照處理組(1.084)明顯高於其他處理組,因此RWB(B28G12R59)在本次實驗為最適合甜瓜幼苗的光譜。且同樣是 甜瓜不同品種在相同光質下的反應還是不盡相同,故在種植前應該還是需要視植株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以達最高育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