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生命的交映共響-屏大USR計畫在餉潭

2021-12- 19 18:10 國立屏東大學 / 計畫助理 曾嘉民 / 編寫

110年12月17日,屏東大學大學社會責任種子型計劃「學校作為地方場域創生的引動點」計畫團隊師生辦理「爐邊聽社區的故事:社區故事及生命史桌遊創作與感恩分享會」,邀請餉潭國小師師生及社區居民共享計劃執行兩年來的成果,分享共學與陪伴歷程中的感動與學習。


本次活動由計畫主持人劉育忠教授、計畫共同主持人王慧蘭副教授及協同主持人王大維助理教授,共同帶領屏大跨系所學生及多名印尼外籍生前往新埤鄉。上午計畫主持人劉育忠教授安排騎單車走讀新埤國中小場域活動,透過雙腳騎著單車在果樹旁、養殖場旁及環保林地穿梭,深刻地經歷與看見了場域中的地方景象,此外,還在路程中走訪了新埤鄉運動公園、新埤國中及大成國小,新埤國中張浩鳴校長及大成國小鍾秀鳳校長也親自接待計畫團隊,介紹與分享學校特色及場域文化,不但讓我們認識了新埤國中發展狀況及其特殊的歷史古蹟及生態特色,也在大成國小瞭解了新轉型成藝術實驗小學的課程特色及特殊空間建置與規劃。


在單車走訪後,晚上舉行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是餉潭特色美食感恩分享餐會,邀請社區在地總鋪師烹煮餉潭社區有名的飯湯美食, 並在學校中庭放置了十三張傳統宴席圓桌,帶入傳統社區生活中的慶典儀式感,也象徵計畫所護持的培發迴圈所有成員的相互連結與凝聚:包含屏大師生、餉潭國小師生、餉潭樂齡中心及餉潭社區居民。


當天的活動高潮是計畫的生命史社區桌遊創作分享會,由計畫主持人劉育忠教授及計畫場域專家林秀英校長共同主持,公開放映了由參與本計畫與教育學院合辦的「邁向地方創生的SUPER教師培力」微學分課程的學員團隊,在「社區連結力敘事培力營: 社區故事生命史採集實作及訪談」實作活動歷程中,訪談社區多名長者所整理後製出的三部生命故事影片:「憶之餉梅」、「活出退休人森生命力」及「洄餉夫妻:離鄉又返鄉的創業路」。映後座談會也邀請影片創作學生與社區民眾交流回饋,不光是計畫師生在生命史故事及桌遊改編創作歷程中的思考與學習,社區民眾也在聆賞社區夥伴的生命故事中有了更深的社區意識連結,以及同理共感後,流下了眼淚,在敞開與面對的歷程中得到支持與療癒。分享會最後,由餉潭樂齡學習中心的千歲爺奶展現了他們樂齡學習的精彩舞蹈,帶給計畫團隊師生驚艷到餉潭社區夥伴所涵納的豐沛能量、熱情與生命力。


晚會的最後一場活動是青銀台語歌晚會,並特別籌劃由屏大計畫團隊師生準備的印尼傳統舞蹈及結合當代流行文化與動漫應援舞的螢光舞演出,帶給社區夥伴不同的文化體驗與文化參與,以台語歌唱為媒介,串起了不同世代人們的記憶與情感,螢光棒的螢光、社區中少數還亮著燈的校園,會場中瀰漫歡笑、溫馨與感恩的氣氛,體現了屏大USR團隊與地方的能量匯聚及連結,以相互的深度關係引動共同的成長與學習,共創了彼此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記憶。


本次活動以學習結束圈的帶領畫下句號,計畫主持人劉育忠教授引導參與學員進行學習回顧與反思,並邀請所有學員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收穫。其中,參與活動的印尼外籍生Sariah Saragih、Rani Purba、Angelica Sitohang都提到:「我找到了家」、「在過程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善與溫暖」; 教行所博士生Zobi Mazhabi也分享:「這次的活動是一個學習的典範,學習應從內心的感動開始,要包含知識與專業外的陶養與學習,而想要改變世界,或許就可以從改變像這樣的小地方開始」;教育系大四學生劉芸嘉則分享:「在這次的活動中,我開闊了我對於學校的想像,原來一所學校能帶動整個社區」。在計畫執行的第二年尾聲,計畫團隊與社區、學校建立了深度的共感與連結,也促發許多學生對於教育、教師與學校的重新想像與再定位。青銀生命在餉潭的交映共響中,編寫出持續發展中的社區故事與生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