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语 (1)
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生的;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我们爱神,又实行他的命令,
由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了。(箴5:1-2)
在过去的一年,NGC人一起学习落实联结共融,关爱邻社的主题:对内强化教会的联结合一及同心,对外则是践行关爱邻社的行动,发挥对他者的关顾并及时给予爱心的协助。若问为何要这样设定,其中的缘于不外乎回到大诫命-教会扮演光和盐的角色,将天国的爱、盼望和恩典等重要的特质注入到周遭更多的生命中;而当我们如此行的时候,这样的群体生命见证其实正正就是大使命的实践。
这样的愿景朝向肯定尚未达标!诚然,在学习联结共融的时候,我们遭遇了更多的挑战:各种的差异,各种的分歧,各种的不信任,各种的嫌隙…这都是很真实的阻力,我们发现很难做到爱人如己。但我们无需因此感到灰心却步,只要坚定持续向前,持定在上主使命的道路上好好生命,好好生活,好好信仰,哪怕我们因着各种软弱的缘故撞得头破血流,却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上主那出人意外地恩典,使我们可以再多走一里路。
有鉴于此,今年教会主题的设定就是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根细作,藉着使命小组的建立,往爱里同行的方向推进。我们今年会聚焦于鼓励信仰社群藉着更深度的小组生活,各人生命得以在其中因着爱而被转化,并进一步发现使命,不止是一昧的要求被爱,更是愿意在生活中与他者同行,透过个别的小组在不同的需要群体中进行实践!在2025年开始之际,甚愿我们NGC人可以这样的祷告作为我们的祈愿,也作为你我新一年的志向:上主,祢把我放在这个位置,究竟我可以在其中如何创建真善美,并把那些祢带到我面前的生命,视为同行的生命伙伴。阿门!
牧者心语 (2)
22众人都称赞他,并对他口中所出的恩言感到惊讶;他们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24他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接纳的。(路4:22,24)
人普遍上都会对既定秩序或熟悉的固有状态有一种的安全感和期待-如果可以的话,不要有变化就最好。故一旦生命/生活突然出槌,人们一般上都会感受到不舒服,迫切想要拔“乱”反“正”,而忘记了原来在尘世间少有不变的几样东西之一就是恒常的变化,又或者进一步去探索和思考这些改变背后其实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里要问的问题是:会不会有一种的可能-“出乎意料”或许并不一定是我们感受中的“乱”;而“不变”也可能并不是我们常认为的“正”。
我常在想,耶稣时代的人面对着耶稣的时候,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挣扎或感受?WHAT,宣告天国降临的竟然是木匠约瑟的儿子!弥赛亚的应许竟然应验在耶稣身上!!不会吧!!!其实不难理解,毕竟这突然而来的“惊喜”根本就没有按着过往所理解的剧本发展好吗。难怪其结果并没有让当时候的以色列人重拾盼望,却是拆毁想象;不是确定认知,而是纠正理解;不是坚固既定框架,而是颠覆传统…
会不会正正因为我们会期待在生命中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按着我想我要的剧本发生,所以当生命呈现的方式不如预期时,我们的反应不会是惊讶或兴奋,而是不安恐惧和愤怒,因为这些的事情会摇动我们的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需要改变的处事方式和习惯。甚至有时候哪怕这个的“惊喜”是来自于上主,我们大多数也会倾向于不愿意不想和不要,结果就拒绝了上主的恩典/呼召/心意也不自知…实在可惜。
各位NGC人,好不好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不再停留在想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有什么的阶段,而是愿意随时预备自己跟随耶稣的带领,勇敢接受上主给予的“惊喜”,与上主一同经历改变!阿们!
牧者心语 (3)
他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打鱼。」耶稣对他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路5:4,10)
在耶稣呼召门徒的这段叙事里面,从渔夫变成门徒,从打鱼到往后要得人,彼得等人最大的转变并不是潇洒的抛弃一切“裸跟”耶稣,而是生命的关注不再是“那里-几时-如何”捕抓更多的鱼,却开始关注跟随效法耶稣,寻求活出上主子民的生命。换句话说,撇下所有这个教导更适合从心灵的层面去进行把握,过于从事物层面的断舍离去进行理解-撇下所有不在于丢掉一切所经营的,而是不再为这些而活,转而把专注力放在上主国度的事情上。这样看来,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打鱼,以及从今以后要得人这类的呼召就不是某些人的专属,而是向所有愿意跟随主的人发出的。
门徒与上主的相遇让他们认识了上主的大能,认识了自己是罪人,也认识了自己的福音使命!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或许有不少与人相遇,然后某些东西出现变化或改变的经验。那与上主相遇呢?有什么不一样了吗?每一个与上主相遇的过程都可能会不同,有时是上主要征用我们生活中所拥有的某些工具,又或激动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甚或透过各人的特殊感召去行大事…诚然,其中确实有冒险的成分,也有困惑的时刻,但如果我们知道得人如鱼并不是建基于各人的专业、经验或努力,却是在于上主,那我们会否勇敢豁出去试一试呢?
各位NGC人,我们预备好了跟随耶稣的带领,勇敢接受上主给予的“惊喜”,与上主一同经历改变吗?我们是否开始意识到自己也只不过是众多罪人中的一员,没有什么可夸的,进而愿意更多的去爱而非恨?我们愿否相信无论是渔夫、农夫还是xx夫,上主要差我们去的地方同样都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但每当一个上主的子民被差到那里时,上主的灵会运行其中,并带来能够产生转化的美善力量?2025年,妳我会有勇气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去得人吗?
耶稣又对众人说:
「我就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必不在黑暗里走,却要得著生命的光。」
(约8:12)
我们即将迎来耶稣受难和复活纪念日,而事实上,若认真且诚实地审视发生的十架事件,我们得要承认确实很难说得出这个Friday有什么Good,毕竟那一天可是全然黑暗的一天。在那一天,黑暗降临大地;人内心的黑暗展露无遗;政治势力和宗教狼狈为奸;耶稣在十架上无助呐喊;圣父毅然离弃圣子…对耶稣和那些跟随耶稣的人而言,这正正就是在经历着仿佛身处地狱的痛苦和黑暗不是吗?
不幸的是,这不是单单只发生在那一天的特殊神秘经历,而是会出现在我们的社会、职场、家庭、教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生寄死归等各层面的当下实际遭遇。换句话说,你和我皆会或曾经历,或正面对,甚至即将面临这些的黑暗光景-就是那种不是something wrong,而是everything is wrong的遭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感到沮丧或严重焦虑,开始怀疑人生,无助呐喊…
庆幸的是,耶稣在十架上的死亡,以及后来的复活事件,让我们看到上主可以在黑暗中动工-即使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我们熟悉的规律或理由,也无法以我们的经验和能力去控制。复活更新的大能就是要告诉我们世界之光让自己被黑暗吞没,是为了让世界在他里面拥有生命之光。也只有透过这样破地狱的方式,才可以驱散和摧毁这世界的黑暗,因为在破碎、黑暗和死亡之处,创造了修复、安慰、光明和生命。这正正就是为什么耶稣受难日是Good Friday的原因。各位NGC人,我们预备好了要去面对生命/生活中的黑暗了吗?
祢是黑暗中的光芒 祢是绝望中的盼望
认识祢不再迷失方向 有祢引领我不再彷徨
祢以喜乐代替忧伤 祢使软弱转为刚强
认识祢不再迷失方向 道路真理生命在前方
牧者心语 (5)
我們愛,因為上主先愛我們。(约一4:19)
在基督信仰的社群圈子中,应该没有人会否定爱与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就诚如拥抱这个行动一样,它并不如我们设想中那么简单,因为一种单向的拥抱(关怀)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强抱,在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会造成骚扰。若是这样,我们就不能忽略或不去关注关怀与爱其实是一种相互邀请-相互回应的双向奔赴行动。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时候某些人虽然是处于缺乏的状态,但这并不等同他们愿意接受关怀与爱。这种说法好像很奇怪?就再以拥抱作为类比吧:关怀者张开双臂,主动挪出了一个空间,邀请受关怀者接受爱,但倘若受关怀者拒绝,那关怀就不会发生。被拒绝无疑会让主动付出的那一方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不能不考虑人与人之间边界感(Sense of Boundary)的问题,毕竟以关怀为名出现的压迫对受关怀者而言于本质上可归类为是一种的不尊重。
这样看来,关怀者就得要有一种的先设-接受自己会被拒绝,甚至还要预备自己去接受就算受关怀者愿意接受帮助,最终也不一定会改变现状,而是有可能会被现实狠狠地击倒。但纵使是这样,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付出爱与关怀,因为拥抱的意义是在于分担他人的苦难,为他者创建一个分享心声和眼泪的空间。
NGC人,我们是否愿意预备自己,去理解他人的破碎和苦痛?去主动开放自己,拥抱受伤的生命?去约束自己,不止为满足自己的善举,却也尊重他人的意愿?去提醒自己,接受即使付出了努力,也有可能没有改变发生?去敞开自己,欢迎他人与自己同行?去提醒自己,不理所当然化别人的关顾?爱或许不易,但正正就在爱里,我们得以与上主相遇。
牧者心语 (6)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
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
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约13:34-35)
耶稣在上十架以前非常掛心门徒在祂离开以后不懂要如何生命、生活和信仰,就口水多过茶般交代了一大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颁布了一条爱的命令。在基督信仰的社群圈子中,应该没有人会否定爱与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我们往往却没法相爱,咋整?
第一,如果这是命令,那就不是一些我们不会做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否则命令就没有意思。就好比倘若你我被命令要去生产氧气,那不是命令,而是不可能的任务。换句话说,人是会/是能/是可以彼此相爱的,只是更多的时候不愿/不想/不要去做罢了。可以爱却不愿意去爱,就需要命令,这是耶稣的用心良苦。别误会,耶稣不是要逼我们去爱,而是因为深切知道人性的软弱,同时又知道缺乏爱的亏损,才会借助命令这种方式想要帮助我们保持在爱中生命和生活。
其次,这条命令是新的,因为耶稣给出了一个新标准-耶稣怎样爱门徒,门徒也要效仿怎样彼此相爱。诚然,如果把这个标准拿去,自己去定义彼此相爱的话,实践这个命令就变得容易得多。很多时候我们会将爱浪漫化,幻想爱就是让自己得满足,得享受的东西,而不是要去承担、去付出、去创造的那样东西。这样的前设底下所产生的爱往往容不下伤害,但这不是耶稣爱门徒的方式,因为耶稣明知道犹大会出卖祂、彼得会不认祂、门徒会抛弃祂,祂仍然为他们洗脚。耶稣是如此的专注在爱的事情上,没空去想去理会其他的东西。
是的,爱或许不易,但这是耶稣给出的新命令,祂也亲自示范了要如何相爱,我们愿意效法耶稣吗?若是,众人就可以认出NGC人是耶稣的门徒了,阿门?
牧者心语 (7)
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抵擋魔鬼的詭計。
因為我們的爭戰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
而是對抗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
以及天空靈界的惡魔 (弗6:11-12)
保罗提醒信徒,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属灵争战的战场!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战争离我们很远,以为争战就是牧师传道的事,就是医病、赶鬼、行神迹,殊不知我们每时每刻的一个祷告、一个爱的行动,其实就是为上主而战。当信仰社群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于争战之中,也没有预备自己去抵挡仇敌的攻击时,结果往往就会在生命的不断被拉扯中站立不住。
如果这是一场全民争战,那么撒旦最厉害的攻击武器是什么?我们要抵挡的又会是什么呢?根据保罗的说法,恶者最大的攻击就是破坏上主与人的关系,破坏人与人的合一。这样的撕裂是与福音的真理相违背的,毕竟福音最大的功效就是建立与上主和好的群体,上主十架救恩能力的彰显就是要叫原本分裂的在主里合而为一。
保罗要信徒穿戴起上主的全副军装,就是要竭力守护这一个的教会合一。因为当教会如此行的时候,正正就是在挑战着撒旦的权势。换句话说,什么是属灵的争战?什么是为上主争战?什么是上主的军装?不是赶鬼那么简单,而是彼此饶恕,去展现十架的能力。保罗把我们日常最平凡的事情-合一视为最重要的属灵争战,因为这是人类世界里面其中一个最不自然的事情。
各位NGC人,我们能够爱,我们能够合一吗?求主帮助我们愿意穿起上主的军装,为主勇敢走出去!
牧者心语 (8)
所以,我劝你,首先要为人人祈求、祷告、代求、感谢;
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要如此,
使我们能够敬虔端正地过平稳宁静的生活。
这是好的,在我们的救主上帝面前可蒙悦纳。
(提摩太前书2章1至3节)
过去一年来,世界局势急剧转劣,俄乌战争、以巴冲突、以伊互轰等轮番接力上阵,好不热闹。我们都知道地缘政治动荡不止会影响区域和平,也会引发全球人道和经济危机。但老实说,这都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我们还是可以照样上班打卡喝奶茶吃roti canai。现在好啦,隔壁国家开打了!这次不是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或中东,而是邻居泰国和柬埔寨,我们还会/还可以无感吗?
虽然我国并不是当事国,但地理位置接近、又是东盟区域政经共同体,一旦战争局势升级,受波及的肯定不会只有泰柬两国,势必整个东盟都会受到牵动,无法置身事外。Ok,这确实重要,但与我们的信仰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就是当我们知道原来各人(特别是公共人物)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当代局势影响,而各人(尤其是公共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局势的发展,才会意识这是阅读和理解福音书不可或缺的一种视野,毕竟我们所跟随的耶稣可是祂那个时代众人瞩目,各造密切关注的非常人。
诚然,政治不是离我们很远的“那件事”,而可以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件事”;政治也不是那些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政治更不会是只影响某些人福祉的事,却是会影响到所有人的事。各位NGC人,马来西亚进入建国68周年,这一份的独立得来不容易,我们需要继续在祷告中纪念在位的领导者会以正直、公义、良善的心打造、治理国家,实践MADANI的概念,带领人民迈向昌明大马,建设和平邦国,使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另外,我们也需要祷告求主让战争不要临到这一片的土地,破坏掉坚持守护了近70年的和平与安宁。最后,我们还要祷告中求主赐给信仰社群政治智慧和勇气,可以活出基督徒公民的见证。
我来是要把火丢在地上,假如已经烧起来,
不也是我所希望的吗?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受,
在这事完成之前,我是多么地焦急!
你们以为我来是要使地上太平吗?
不!我告诉你们,是使人纷争。(路加福音12章49至51节)
大多数人对基督宗教的认知是一个能够带给人平安喜乐和谐幸福的信仰,但福音书却记载耶稣亲口说祂来不是要叫地上太平,而是叫人纷争。WHAT?今日世界的纷争已经够多-文明冲突、文化战争、社会撕裂、家庭破裂、彼此纷争-不是要靠耶稣去解决的吗?想不到的是那位及以厚望的竟然可能是最不稳定的X因素,怎么办?
倘若我们认真的查考上下文和考究犹太文化背景,我们会知道耶稣之所以这么说,乃是要宣告祂的到来会正式activate旧约所预言的摩西之歌-一段指证百姓日后偏离上主时,上主会如何对待百姓的经文。换句话说,百姓已经做了惹怒上主的事情,上主就透过耶稣宣告天国近了,新的事、新的异象、新的方向将会以一种超越过往认知的模式出现,为的是拨乱反正,重新把子民带回到上主里面。
然而,这个新的开始却会弄到子民很不爽很不安,因为其中涉及了对既有制度、既定传统、既得利益等的冲击甚至颠覆。诚然,当人顽梗地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上主的方式来信仰时,就算耶稣宣告天国的信息,人也不会听得进去。这就是纷争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是耶稣或基督信仰本质上是分裂性的,而是人不愿意从歪曲的道路U-TURN回来,就出现了无法“河蟹”的纷争。
耶稣不愿意祂的子民一路黑到底,也不希望祂的子民被当时的宗教领袖带到一锅熟的绝境,所以才发出了这种看似很不和平的言论,实乃是为拨乱反正。今日马国的信仰社群会不会也是处于相似的处境?在众多政治、族裔、文化、宗教的撕裂状态中,我们看得见本质性的问题吗?我们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选择追随耶稣呢?我们愿意付代价吗?
无论什么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 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
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26-27,33)
有些人信耶稣是好奇想看神迹;有些是希望耶稣保佑生活无忧;有些是把祂当阿拉丁神灯来拜;有些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就人信我就信,人走我就走…诚然,跟随耶稣各有各的目的和动机,未必会有很多人(或者说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曾认真想过跟随主是要附出代价的;或甚至有人知道,却不愿意也不想带着做门徒的心志这样去信仰。殊不知耶稣在这件事情上却非常的认真,曾经多次指出若有人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做门徒,显然耶稣并不希望人多,而是希望那些欲要跟随祂的人是有先想清楚的。
那跟随主的条件是什么呢?首先,是要爱主过于其他的人事物,这不是叫我们看破红尘一切皆空,而是优先选择或偏爱的意思。换句话说,倘若在跟随主的道路中出现会令人遗憾的抉择,耶稣的要求是要祂的跟随者将优先位置摆正。这也正是我们各人的十字架,考验着我们是否愿意受苦,甚至牺牲的一种挑战。最后,要撇下所有跟随主,既是经过计算了之后,还是願意放下所拥有的,专心做主门徒。
总的来说,要跟随主,就得要尽心(理智与情感)尽性(胜过自己的生命)尽力(付出所有的力量和财产)爱上主!可惜的是,今天很多人只喜爱耶稣的国,但很少人愿意背十字架;很多人渴望得安慰,但很少人愿意流泪;很多人願意分享主的筵席,但很少人願意以主为优先;很多人渴求与主一同喜乐,但很少人願意为了主受苦;很多人因主所显的神迹惊讶,但很少人愿意分担祂在十架上的牺牲。各位NGC人,如果这就是做门徒的代价,我们还要继续吗?
「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
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给上帝吗?」
於是他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路17:17-19)
在医治十个大麻风病人的叙事中,受苦的有十个人,求助的有十个人,得医治的有十个人,记得回来讲谢谢的却只有一个。那九个没回来的,他们肯定会依足规矩去给祭师查看身体,完成律法的要求,然后极有可能会高兴地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去做自己许久不能做的事;又或去到那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所以(可能)(也许)(暂时)就不包括回来找耶稣了。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起事件理解为忘记,毕竟忘记感恩是大多数信仰者的习惯-困境时难感恩,顺境时忘记感恩。可是想深一层,忘记会不会也是某种价值取向?说白了,就是内心深处只是想要上主所赐的恩典,将上主视为神灯,却不一定想要上主。这样的话,得医治-再次融入社群-恢复过往的生活就会是重要的事,而感恩上主却是可以忽略、可以忘记、可以等下先的那件事了。
经文的最后,耶稣对着那个回来的撒玛利亚人说:信心使你得痊愈+得医治+得拯救-十个麻风病人得医治,一个得了拯救!诚然,耶稣能够给予的不仅是身体外在的医治,更是身心灵全人的医治,代价是我们愿意相信和跟随耶稣。然而,真的有人在意吗?恐怕更多人在计算了感恩需要付出的条件后,心思或生命会是倾向选择放下感恩的态度,以及忘记那位值得感恩的上主吧。
各位NGC人,或许这段经文更深层的意义不是叫我们去论断到底谁是那个回来的,谁又是那九个没回来的,却是进一步挑战着我们去反省曾经生命同行的那九个去了哪里?以及可不可能把这九个也找回来,一同的跟随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