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语 (1)
“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行
耶和华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
好让你无论做什么,
不拘往何处去,尽都亨通。“ (王上2:3)
一场疫情,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时间感知都乱了套,许多人都在懵懵懂懂、踉踉跄跄的情况下踏入了新的一年。说实在的,你我还记得自己2021究竟曾经历过什么吗?好不好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一年...
你我感觉到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
你我面对最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
你我所拥有最快乐的回忆是什么?
你我有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
你我有什么事情是要继续坚持的?
你会给明年的自己什么样的建议?
忆述历史并不是只为了要将过去定格供回味,而是意欲推进一步将之转化成你我以后应对未来的燃料。我们确实可能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的遗憾、很多的缺失、很多的不足、很多的失败、很多的埋怨;但肯定也会有不少温馨的时刻、出乎意料的收获、意外的发现、额外珍惜的恩典、愿意坚持的信念等...正正就是这一些生命的片段构成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你和我,皆是无法从我们的生命中抹除的。若是这样,在上主话语的加持下,我们是否愿意学习藉着记忆的力量,让过去(或好或坏)成为燃料,燃点生命的灯火呢?
凭着这一种信念,我们学习相信无论做什么,或不拘往何处去,上主都会保守带领!故此,NGC人去年学习「连结分享,同心前进」,今年我们就尝试学习「灵命更新,生命同行」!我们祈愿在上主恩典的帮助下,教会得以在未来5年落实强化教会-对内营造信仰共同体;转化社会-对外营造生活共同体!你预备好了吗?
牧者心语 (2)
耶和华说:「起来吃吧!因你当走的路什远。」(王上19:7)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同感,今年春节的氛围阴沉沉地,隐渗一种令人不安的淡淡沉郁?其实这两年下来,你我应该都需要意识到,重要的并不是怎么过节,而是你我真的能够与爱我们的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安然渡日。因此,无论是宅家过年;就地庆祝;还是防疫过节;或小聚;或独处;或休息;或拜年…我们尚有生命气息已经是值得大大力的去感恩了,不是吗?诶...话是这样说啦,但你我都清楚,人们嘴上虽然说没关系,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若可以像往常一样过新年,有谁会不想要?
这样的纠结把我们带进以利亚的故事中:可能我们并不是活在亚哈那极度黑暗的年代,也没有经历过乌鸦的供养,或穷寡妇的帮助,又或反杀巴力先知,却又被迫逃亡的经验...唯超过2年的疫中抗战,多少也会让你我对以利亚在罗腾树下求死的那种心累产生共鸣。不一样的是,我们并没有一座可以遇见上主的何烈山,而只能望着Melati山扪心自叹:“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
确实,在这段叫人煎熬的时刻,你我肯定会怀疑,该如何在黑暗、漫长、无光的日子里存活?又该如何在看似没有尽头的等待中仍然相信上主的时间(God Time)必定会来临?或许在这样的节点,我们真的要诉诸信心的跳跃(Leap of Faith),去相信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起来吃喝,因为知道当走的路什远,不论明天将如何,但祂恩典一定够用!
各位NGC人,祝大家新年蒙恩!无论你我身处何方,或经历什么困境,或面对什么挑战,甚愿上主的平安、康健和喜乐都与大家同在。好好享受,好好休息,靠着上主恩眷,我们一起期盼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心)出发,虎气冲天,互助互爱!
牧者心语 (3)
“你们去,以所发现这书上的话,为我、为百姓、为全犹大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祖先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话,没有遵照一切所写有关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王下22:13)
撒母耳记的结尾/列王纪的开始,呈现的乃是以色列告别漂流和动乱,国家进入太平盛世的一幅景象;然而列王纪的结束让我们看见的,却是灾难(审判)临到,时历400多年的王国灰飞烟灭的场景。这样的反差确实是令人唏嘘+感慨…
若我们仔细地阅读这一大段的叙事,就会发现亡国的噩运不是突如其来的偶发意外,而是积累多年,不听命所导致的结果。以色列国的诞生与覆灭、以色列民的崛起与没落、圣殿的兴建与被毁按着谱系追溯,皆有迹可循-耶和华与以色列之约:遵守耶和华的律例典章必蒙赐福;违背耶和华的必遭灭亡!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知,却是老早就已经藉着众多先知的口不断的被强调的教导/原则。显然,上一代的以色列并没有听进去,更不用说传承给下一代了。约西亚王是在偶然的情况下透过律法书“发现”了这一个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也立即的回转归向耶和华,但终究还是来不及扭转整个的局势。
各位NGC人,我们各自生命的潮起潮落又到了什么样的一个光景呢?我们“发现”了上主的法则了吗?如果“发现”了,我们愿意顺服听命吗?我们还来得及回转吗?以色列的历史让我们非常清楚地见识到上主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却是一生之久!面对着一位始终都愿意守约施慈爱的上主,你我会作出什么样的生命抉择呢?请不要忘记,结果并不会陪我们一起演戏,何不在尚可回应之时好好把握机会呢?
牧者心语 (4)
我不会忘 十字架上祢 永恒的爱
天天带领我 脱离羞耻与綑绑
我不会忘 祢无条件的爱 使我充满盼望
怜悯降下 恩典永流 在全地上 (约书亚乐团)
恩主,2000多年前祢像羊羔一样被牵到宰杀之地,纵使鞭子、铁钉、荆棘冠冕让祢遍体鳞伤,祢却选择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静默无声,因祢定意担当世人的忧患,背负众生的痛苦。祢尝尽苦杯,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不配的、渺小的、尘土一般的罪人得平安、得医治!祢被压伤、受刑罚、被十架、流血舍身,叫一切的过犯罪孽归在祢的身上,叫那些愿意回转的免受父上帝公义的怒气。如此恩典,怎能不叫人颤兢?
恩主啊,2000多年后的我们正遭患难:肆虐的疫情+无情的战火+社会的撕裂+家庭的破碎+生活的贫穷+生命的匮乏…主啊,今日的景况就犹如昔日祢在十架时一样-遍地都黑暗了。主,此时求祢照亮我们心中的眼睛,叫我们在失望和胆怯中仍心怀盼望,去相信祢从死里的复活经已驱逐了黑暗,并给予了人们豁免于被死亡和黑暗权势吞灭的生命救赎之源。是的主,是祢为处于灵魂黑夜的众生赐下了曙光,如此恩惠,怎能不叫人信服?
牧者心语 (5)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
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
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希12:1-2)
受难-复活纪念日前后,竟相续获悉两位备受敬重的属灵前辈突然安息主怀的消息,心情甚是沉重,久久不能缓过神来。生命骤然的消逝真的会让人不知所措,纵使人会在理性上尝试说服自己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但感受上终究还是很难霎时释怀的不是吗?
面对着耶稣基督的死亡事件,我想初期教会的信众应该也是经历着同样的心境-惊慌、难过、惧怕、内疚、疑惑、无语。毕竟耶稣就如属灵的父亲一样,带着爱心地督导和提拔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毕竟耶稣也曾像属灵的师傅一样,带着忍耐一字一划地调教一个又一个的后进。祂离开了,活着的人要如何去接受这个分离?要如何去承担这一份记忆?又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我想Χριστός ἀνέστη ! Aληθώς ανέστη !(基督已经复活了!基督真的复活了!)应该就是上主对这人生大哉问的确凿回应-是复活的盼望帮助人们释怀;是复活的大能帮助我们带着激情继续走下去;是复活的信念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跟随者效法基督;是复活的生命点燃许许多多的传承。
眼看最新一批的主力军即将迎来结业,望着这些年轻的下一代,耳中不禁再次响起了老师傅的教诲:吃得起苦,做得起工;受得起气,挨得起穷!诚然,他们就犹如云彩般的见证人一样,向我们展示着复活的意义,更交待我们要将这一份的坚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谨此,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祷告说:愿那感动他们的灵,加倍的感动下一代吧!
牧者心语 (6)
不惧怕(莫等待)从今后(莫彷徨)
持守异象向前走 我们坚信主信实的带领和应许
为主摆上 莫再迟疑
齐同心(要合一)除万难(要前进)
充满活力传福音 培育健康成长主门徒
生生不息遍全地
1993年4月,钟老师在母会加影生命堂的差派下来到汝来开拓教会,租用了一层店屋的楼上作为据点,开始社区服务的工作。事过境迁,经过了29年的耕耘,NGC如今不只是拥有一间的建筑物,我们还有其他比之前更为完善的软硬体设施;有开拓的堂会;甚至还有新建中心...可是,没有内在生命的建构,再宏伟、再多的建筑物都不过是徒有其表,因为上主设立教会不仅仅是要求软硬体基设的完善,同时更是要求人生命的献上。所以,每一次当建筑工程在某个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们都得要追问:what is the next then?我想答案应该会是-持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建立生命!
然而,要持续保持谦卑和顺服,定意走在合乎上主心意的道路上一点也不容易。因为我们若没有常常寻求在上主里面灵性的转化,不断地拨正自己的心思意念,就会渐渐变得自大,不知不覺陷入悖逆之中,走自己的道路。届时就不是上主不再賜福予我们,而是罪使我们不再能够盛载上主的恩典与福分了。换句话说,路还很遥远,此时当下的一切肯定不是NGC人的终点,因为上主还会继续赐下恩典;上主还会继续使用NGC成为祝福。未来会怎么样,正正就取决于我们这个社群愿意不愿意勿忘初心,深耕细作! 各位NGC人,在周年记念之际,我们是否愿立志:在上主的教会中学习灵命更新强化教会;生命同行转化社会呢?
牧者心语 (7)
于是耶和华伸手按住我的口,对我说:“看哪,我已将我的话放在你口中。
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
为要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利米书 1:9-10)
以色列人立国,建造圣殿,设立圣城,建设家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资源可说是无法算计的天文数字。然而上主却在某个历史节点任凭王国被灭、圣殿被毁、百姓被掳,将那些被视为至宝贵的交由他人践踏羞辱;让那些过去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建构起来的成功付诸东流,实在叫人错愕。
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脑补:是上主不在乎了吗?为何上主那么忍心不顾念?何必那么浪费?或许真的可能是想多了,但人大了总会对某些曾经拥有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意结不是?恰恰就是因为认真努力付出过,才会纠结心疼难以let it go
其实若说人意难平,上主又岂会好过?可是正正因为上主最在意的不是损失了多少的钱银;或浪费了多少的时间;又或付出过多少的精力(诚然这些都很重要),而是祂的孩子是否愿意真心从罪恶中归正,回转继续行在祂的心意中,活出真善美的生命,所以下手才会那么重。换句话说,上主不惜透过停止祝福/帮助,为的是叫人清醒过来,重拾起初对上主的信靠,离开罪恶回到上主的面前,因为祂最看重的终究是祂所爱的众生。
若是这样,上主的孩子们就真的是要当心了,切勿自以为聪明/骄傲,而是要常常察验上主的恩典怜悯,趁着还有机会的时候快快转向归回。因为人看为是全然毁坏的绝境,在上主那里,也可以是全新的开始!
牧者心语 (8)
你与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觉得累,怎能与马赛跑呢?
你在安全之地尚且会跌倒,在约旦河边的丛林要怎么办呢?
(耶 12:5)
耶利米蒙召被指派去施行拔出、拆毁、颠覆,尔后还要建立、栽植,可以说整个的生命经已预了会面对各种内在外在的波折和挑战。纵使这样,先知在某个节点还是扛不住挫折与沮丧,按捺不住向上主发出埋怨和质疑-祢玩我啊?就假设当下的信仰社群蒙召背十架跟随主也会面临类似耶利米的际遇,那我们这些年间是不是也同样在内心OS了无数次:“主啊,点解…”呢?
诚然,我们在头脑上都应该知道跟随主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平坦的,就像是长途赛跑,不僅是体力也是意志力的考验。然而,当你我经验到身处的世界(学校/职场/情场/家庭/社会/教会等…)不如预期时,可能就会开始进退失据了:有者开始压抑了过去的感动或热诚;有的被困于情感伤害无限Loop;甚或万念俱灰选择躺平退隐的也大有人在...
出乎意料的,与马同跑竟然是上主就先知的投诉给出的回应。基本上这不是安慰、也不是答案,而是挑战!当我们觉得已经是极限;已经是绝境;已经是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上主说现在就放弃未免太早了吧!往往在困境之中,上主不一定会把我们面对的困难拿走,而是挑战我们坚持下去,因为这远远都还不是尽头,我们还可以经历更多更多上主奇妙的作为。
确实,耶利米的信心并非是在温室中长成的,他也软弱过,他也想躲开一切,甚至感慨是不是被上主愚弄了,但他终究用他实际的生命来印证他的决定-我要与马赛跑!此時此刻,但愿我们心里的路仍然清晰,方向尚且坚定,不被眼前的苦难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却是在艰难的日子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忠于日常的信仰,为即将到来更大的艰难做好预备,为主多走一里路。
牧者心语 (9)
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信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福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哀 3:23-24)
耶利米哀歌所記載的,是耶路撒冷沦陷、圣殿被毁、百姓被掳的凄凉场景。值得留意的是,上主并没有要去掩饰或否定这一段失败的历史,却是藉着先知在极为哀痛的状态下创作了哀歌去抒发内心深切的哀鸣,并邀请当代的读者一起进入到这哀働中走一场灵性之旅。这另类的传统给予了我们一种特别的视域去看待被掳、失败和创伤。或许这样说吧,我们或多或少也活在某种“新”被掳或“再”被掳的光景中:有者受困于当下的恶劣生活场景、有者被罪所捆绑、有者纠结于某些人事物、有者被流放于身心灵的黑夜…在眼泪尚未干的情况下,出路和盼望何在?
我常说,责骂/质问/投诉并不等于放弃,真正的放弃是冷漠。在先知心碎的同时,他的哀哭和眼泪正正表示他仍然心存期待-上主既信实地执行了公义的审判和刑罚,也必然会以同样的信实按着应许施予怜悯和救赎,而这恰恰就是支撑着整整一代人继续生命、生活与信仰下去的信念。诚然,经历痛苦是真实的,甚至可说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基督徒当然也会失败,也会经历生命的低谷,也可以心里苦涩和忧闷,甚至没有指望。届时,我们还剩下什么样的信念?我们会像先知那样,选择真诚的、毫无保留地向上主祷告寻求帮助吗?
基督信仰并没有要信仰社群拒绝失败,否定哀伤。相反的,正因为上主接纳和看重众生在痛苦中向祂发出的哭诉和哀求,也愿意施怜悯安慰那些回转归向祂的生命,我们就有了底气去拥抱伤痛,去大声的呐喊及大力的哭泣了。
各位NGC人,此时当下,我们有什么话想对上主说的吗?
牧者心语 (10)
于是,我便按耶和华的吩咐说预言,气息就进入他们里面,骸骨便复活了,并且站立起来,成为一支大军。(结 37:10)
对以西结那一代人而言,被掳不只是肉身失去了自由,同时也意味着赔上了盼望-没有家园、没有圣殿、没有未来。不禁在想…当一个个前途和理想被整个大环境无情淹没的年轻人在迦巴鲁河边沉思时,他们究竟是在留恋过去?挂念那动人的时光?抑或是在埋怨当下?控诉着生不逢时?
细思极惊,方才发现原来在这样的状况下出现异象应该不会是什么好事,因为人大可在不如预期的患难中为自己编造理由去认命、去摆烂、去放纵,甚至去接受被同化,继续在迦巴鲁河边躺平;而诚实确认异象却是跳坑的表现,因它正意味着要在飘荡不安的大时代里承担起某种的责任,背负起某种的使命。
再说,这突然出现的异象其实正在颠覆着整个过去的传统。这不是说之前的理解是错误,而是那些对上主的认识、约的概念、王国的制度、土地的神学等因为時代变迁的缘故意义来到了墙角,需要有全新的reframe,方能再次被聆听。换句话说,先知必须要在心态上从这里开始改变,才会意识到亡国被掳不是终点;回应异象也不是很傻很天真的举动。
综合以上几点,以西结书极度震撼的骸骨复活这画面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今日的我們无疑也身处在大時代中,世界的亂局正把我們的肉身和心灵一片片的擄去。当流离与放逐越来越容易成为常态时,我们在留恋什么?在控诉什么?我们还有勇气求异象?甚至还会有意愿回应呼召吗?以西结书的異象能否为我们这时代的流散者帶來安慰和盼望呢?我们会是复活大军中的一员吗?
牧者心语 (11)
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 。。。
(但3:16-18)
在二战的一场战役中,联军被近四十万德军包围。英国军官发出一封只有三个字的电报:But If Not...亦即他们明白除非有奇迹,否则肯定会全军覆没;而就算没有奇迹,将士也定了意会拼死一战。结果大撤退出乎意料成功,获救的人数远超预期,史称此战役为敦刻尔克的奇迹(Miracle of Dunkirk)。
这里的即或不然(But If Not)是出自但以理书第三章。当时巴比伦王造了一个金像,并命令天下各族人民听到角声、笛声时都要俯伏跪拜,否则就会被扔在烈火的窑中。要么跪;要么死,偏偏就有三个被掳的犹大少年坚拒不跪,只因为即或不然的信心。结果他们真的被丢进火窑里,但却神迹般的毫发无损。
值得留意的是,无论是被掳巴比伦的犹大少年,抑或是敦刻尔克战役的将士,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最终会不会真的出现期待中的结果/奇迹,但因为他们相信掌权的终究是上主,就毅然选择了坚持到底。这些人有着一种超越的视野,即便是处于身不由己的处境,依然展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志气,正正就是因为他们看见、也认识,更相信上主仍然掌权。
回到马国当下的场景,日前选举硝烟又起,唯碍于国家正处于后疫情的复苏阶段,加上即将迎来年底季风洪灾的高峰,更因为三年三度更相的纷乱政象,许多人都在怀疑投票还有没有意义,甚至犹豫要不要出来投票。当人面对时局的转变和挑战时常觉得无助,并容易倾向放弃坚持,总显得意兴阑珊,会不会就是欠缺了即或不然的眼光呢?惟愿这即或不然的故事,可以成为NGC人的提醒-上主仍然掌权!以致于我们可以继续生命、生活和信仰,并有勇气/有盼望/有意愿地去作出正确的抉择。
牧者心语 (12)
因为那有权能的为我做了大事;他的名是圣的。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膀臂施展大能;
他赶散心里妄想的狂傲人。
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
他叫饥饿的饱餐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1:49-53)
等待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想必我们这段日子也同感深受。如果连等待首相人选都那么“刺激”的话,那待降呢?耶稣时代的人们对耶稣的降生有过什么样的期待?而当下的信仰社群又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和预备去迎接基督的第二次再临呢?
诚然,马利亚由心发出尊主颂是因为她看到上主对世间既有苦难和不公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社群的关顾。首先,弥赛亚的降临会赶散那些狂傲自大的愚妄人,而让那些谦卑悔改的知罪者得怜悯。第二,基督的临在不是叫有钱有权有地位的权贵,而是那些被轻视的卑谦者升高。第三,圣子的降生也不是叫那些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却是让那些缺乏的也能得饱足。
换句话说,因着基督的降临,马利亚意识到爱与善的革命即将为人类世界注入力量,整个社会将会出现道德经济的改革和解放。而这却不是用刀枪、政制手段,却是以十架和爱去完成的。这样的看见激励了她学习顺服,不止是停留在领受上主在个人身上的心意,更是愿意付出参与在这翻转世界的计划中。这样的等待才“美妙”,这样的等候才有价值和意义,不是吗?
各位NGC人,今年的圣诞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安静下来,在待降的过程中,学习如同马利亚一样尊主为大,数算上主的恩典,寻求上主的美意,进而看见上主对众生的关怀和永恒的祝福呢?就让我们继续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份,继续操练灵命更新,生命同行,一起经历疫燃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