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宗教的生死觀是什麼?
基督教認為生命死亡後,會經由上帝的審判,決定信徒升入天堂或地獄。
在漢人原始信仰裡,人死後魂靈會下到黃泉或陰間,或升上天界。
在道家莊子看來,人由於氣的結合而生,炁的散滅而死亡,人死後不過是回歸自然,完成了使命。
在印度宗教傳統中,普遍接受輪迴轉世的概念,認為動物死亡後會投生到下一世動物身中,不僅是人類,還包括畜生類和鬼神類。
這在佛教中尤有闡發,提出六道(或五道)輪迴,人、畜生、餓鬼、阿修羅、天人之間可以互相輪迴,因此死亡並不是生命的徹底的終 結,而閻魔羅王會根據人的生前的功過 來判斷下世投生之所。
這也影響了道教的生死觀,形成了閻王形象。佛教、道教也因此形成了超度的宗教儀式,謂做功德將亡者的神魂送往天(仙)、人善道或淨土中投生。
(維基百科)
活著目的為何?死後我去哪裡?如何過一生才能死而無憾?
我認為生命沒有任何目的與意義,但正因沒有任何意義,生命才如此絢爛綺麗。對人生意義的尋找、懷疑、確信,甚至是徹底絕望,更加豐富了我的人生。假使人自生到死都被賦予了他人所認同的意義,那又怎能說是為自己而活呢?活著的目的唯有自己能去探尋,我想這過程本身也是構成我們人生的一部份。
我幾乎不曾想過死後會去哪裡的問題,即使是現在心臟正在穩定跳動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哪。不同於其他生目標與規劃都明確的人,我很難想像未來的生活,也許是一種消極逃避,但比起預支未來的煩惱,我現在更想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無法決定未來的我們,至少能讓現在的自己全心感受、全力以赴,有些拖延症的我更想把後天的事放到明天再煩惱,死後的世界我我應該在臨終前才能開始想像。
人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加渺小,這種無力感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只會日益遽增。隨著年紀增長,只會發現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遠比做得到的事多。而遺憾往往是一種對過去無能為力的自己的感嘆,其實也是對未來的自己的桎梏。意義都是可以由自己賦予並不斷修改的,每件事都具備多面性,其實只要換個角度想,也許就能徹底的改變自己的念頭,畢竟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完全掌控的事了。
自己的人生觀和各宗教的人生觀是否有異同?
我不認為我真的建構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觀,甚至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不具備自己的人生觀。「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生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無論是因為外在世界的衝擊,抑或是內心世界的動盪,沒有經歷過徹底崩塌再重建的思想,也不過是循規蹈矩,拾人牙慧罷了。不曾反覆推敲、親自實踐過的思想,又怎能稱為「自己」的思想呢?「懶得思考和評判自己的人會順應世俗的禁忌法則。他活得輕鬆。而有些人的戒律卻來自心中,在他們看來,正派人天天做的事未必不是禁忌,而遭人唾棄的事在他們眼中卻是不乏合理之處。每個人都得為自己而活。」越虔誠的信徒,也許正是最遠離自己內心的人,輕易地信奉戒律與教條,是不敢去思考與審判自我的一種逃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