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育洲先生
文 楊絮安、宮浣芯、楊孟恩
沈芸妃、許珊綾
圖 林育洲、楊孟恩、賴采孜
現代人的養生趨勢使營養密度高的酪梨大受寵愛。
酪梨的產期為每年6月至隔年2月,但嬌貴的它不但容易感染病蟲害、栽培相對不易,面積增長也有限,使酪梨成為高單價的蔬果。
酪梨王子-林育洲先生
今年45歲的林育洲先生是個土生土長的車籠埔囝仔,外表憨厚英挺的他以機械為主業,因父母皆為全職農夫,基於對山林田園的熱愛,他一直把農作當成自己的興趣,也希望能傳承給下一代。
雖然整個車籠埔滿山的龍眼、荔枝,但像這些象徵太平農產特色的果樹,在種植與採收工作上都較危險,基於安全考量和因緣際會下,林育洲認識了在南部種植酪梨的前輩,因而踏上了種植酪梨的旅途,一路從見習小白走到行家。
林育洲的酪梨田位在一個臺語叫做「北勢坑」的地方,是雙親父執輩的一塊土地,面積為一甲八分地,換算成坪數大約是3000坪左右,並以當地社區意向「貓頭鷹」來為果園命名。
酪梨相當怕水,因此在種植時需十分注重園區內的排水,幸運的是林先生的果園位於丘陵地,地勢較高,無需擔心排水問題,除非在採收時遭遇豪大雨,才會嚴重影響品質。
而採摘下來的酪梨除了靠自己販賣外,也會配合著像是在當地的興農社區、在地青農農產品銷售等。
林育洲並沒有雇用任何員工,因此他只能利用假日時間和家人一同照顧農田。這樣的生活模式看似疲憊,但在林育洲眼裡,這是個一舉數得的休閒活動,既能增加許多親子互動的時間,也能在行銷過程中廣交各路朋友,小小的水果卻放大了世界!
「那是他們的家,也是我們的根」—— 酪梨王子 林育洲先生
酪梨小筆記
酪梨嬌貴,成果後必須一一套袋
主因:
1.防止蟲類,例如:果實蠅、椿象
等。
2.防止太陽光,因太陽光直射會造
成果實外表不美觀,難以出售。
酪梨相當怕水,若是遭遇豪大雨,讓根部泡水長達兩天以上,酪梨就有可能缺氧而死,嚴重影響品質。
如果授粉不完全,酪梨的外觀會形似小黃瓜。這樣的酪梨也是可以食用的,味道和口感並不會受到影響。
尤其這類型沒有中間的果核,所以整顆都是可食用的果肉,價格也較一般酪梨貴。
酪梨是一種百變的食材,它可以生吃、熱炒,做成醬料、奶昔,甚至在蛋糕、捲餅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麻豆、佳里、大內等產地,農會的家政班都會去開發酪梨的創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