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蹟廟算
專訪台中市丹慶季媽祖會
前理事長廖福龍先生
文 / 彭姿毓 圖 / 楊絮安
文 / 彭姿毓 圖 / 楊絮安
生活中也許每個人都有信仰,無論是什麼對象,大家都有顆虔誠和敬仰的心。本刊製作團隊初聞烈美堂老二媽神蹟,覺得很不可置信,世上竟然有這麼神奇的趣事,也許會在冥冥之中給予你暗示與提醒,並且包容你、慈愛你。
但你不一定曉得媽祖又被分為「大媽、二媽、三媽……」甚至到六媽,主要是因為信眾越來越多,媽祖的工作量變得更加龐大,所以需要雕刻更多的神像來分工,因此有了今日的各種稱號。
這樣的趣事哪裡能容易聽到呢?所以快跟著我們一起來探索神明與信徒之間的奇聞與異事吧!
在嫡系子孫的傳承下,甫卸任理事長重任的廖福龍先生,從他出生開始就與媽祖結下不解之緣。家族歷經爺爺、爸爸那一輩,再到他來主持2021年的省親遶境活動。
第一則,當初因為宗祠靠近逢甲,來作商圈會很繁榮、有利可圖,當初管委會已經談好要賣掉。廖福龍理事長上告媽祖說:「妳的家要賣掉了,請妳顯示神力」。最後透過了自助、人助和神助,終於把宗祠烈美堂保存了下來。
第二則,信徒要做神袍,讓媽祖顯得很莊嚴,但衣服太大件,去迎接時發現轎門又太小,問媽祖要換嗎?她不同意,最糟糕的是媽祖進不去神轎。問媽祖她說自己會解決,後來才發現原來兩百年前的老轎子是可以拆很方便!
第三則,有次理事長的手臂抬不起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才曉得是媽祖祂的手臂被人撞傷,他趕緊回去道歉並請人修復,最後手臂就不藥而癒。
以上告訴我們只有誠心必會有神靈幫助你,也應證「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是真的。
以前張廖家族並不是很重視女性的地位,畢竟那是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但經歷過時代的洗禮,現在開始注重女權,眾生平等。
透過舉辦活動的結餘款,媽祖會為推廣媽祖慈悲、關懷的精神,造福幫助一些弱勢家庭。希望經由代代人的傳頌,使得信眾身心靈能獲得安頓。
省親遶境的參與人數儘管比不上大甲媽祖遶境,但對西屯區的人來說意義重大,是當地的重要宗教盛事。對第一次參與的人,絕對不可錯過的是老二媽與聖二媽神轎會面,倆倆接觸融合的時候,就在光明路與西屯路交叉口。必須提早佔好戰略位置,才能夠看清楚神秘精彩又令人動容的會靈儀式。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二媽遶境首夜都駐駕西屯清靈宮,而今年的遶境選定在祖厝「烈美堂」過夜,總算完成老二媽返家的心願。
說起來這也是我們的緣分,因為僑光科技大學陳瑛珣副教授促成我們到烈美堂的採訪工作,讓我們體驗老二媽的神蹟妙算,或許是她知道我們會來,所以選定這裡,但這只不過是我們猜想罷了,或許只是她想回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