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乾坤-
台中木偶劇團團長王英潔專訪
文/ 詹惠瑩 謝依秀
圖/ 詹惠瑩 林庭榆 彭姿毓 楊恩慈
文/ 詹惠瑩 謝依秀
圖/ 詹惠瑩 林庭榆 彭姿毓 楊恩慈
在科技進步的時代裡,許多傳統技藝也跟著逐漸沒落,因此本刊特別專訪延續傳統布袋戲的台中木偶劇團團長─王英潔,就跟著我們一起了解這位人物吧!
王英潔告訴我們,傳統的布袋戲共有280多個角色,但現今也因應劇本的需求增加了不少角色。一顆未上色的木偶要刻3~5天,上色則一批至少要7~10天的工作日,而木偶的材質原是選用梧桐木,但因梧桐的驟減,後來則改用樟木。
由於布袋戲上色的原料特殊,是膠彩畫,原料為鹿角膠,所以上漆時可以加壓,等到附著後就會變硬,能防碰撞,在演出時就能起到保護作用。另外如果要將漆洗掉,則必須拿刀刻掉後,浸泡在清水一個月再刷掉,而衣服和音樂部份都是請專人製作,經過如此繁瑣的程序,才能完成一隻布袋戲人偶。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王英潔在他那精湛的木偶彩繪技術背後,是下了許多功夫的,為了演出需求,再加上需節省成本,也因此木偶的雕刻與上色大多都是手工製作而成的。
沒有拜師學藝的王英潔,起先是不知道怎麼上色的,曾有一次上完二十個人偶後,卻因調和比例的不對,隔天才發現膠全都裂開了,是到了後期才有機會再重新學習上色的技巧,王英潔失敗很多次,也曾經有想過放棄的念頭,但他都堅持下來了。
經過這次專訪,認識到木偶製作的不易,而王英潔為了這項傳統技藝的推廣與傳承,他從幕後的木偶製作走到台前,還連續三年獲得台中市傑出表演團隊獎,誠如他的掌中人物般,演什麼像什麼,不管是操偶或主持活動均活潑生猛,深獲群眾認同喜愛,筆者深信布袋戲這項傳統技藝必將因他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