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鐵路地下化將於116年全線通車,沿線土地將重見天日,車站與周邊地區如今正迎來一次重新詮釋「城市門戶」的機會,此處不僅要引導人流,更要帶出城市風格、生活流動,透過在地條件與潛力整合,讓人流、資源與機會跨越軌道、流動成網。
台南鐵路地下化將於116年全線通車,沿線土地將重見天日,車站與周邊地區如今正迎來一次重新詮釋「城市門戶」的機會,此處不僅要引導人流,更要帶出城市風格、生活流動,透過在地條件與潛力整合,讓人流、資源與機會跨越軌道、流動成網。
趙伊茹丨美美的人
薛梓儀丨正正的人
林冠丞丨帥帥的人
馬竟展丨潮濕的人
黃俊祺丨酷酷的人
鐵路地下化
即將於121年完工,將為台南市帶來釋放地面空間及促進交通改善兩大效益
配合交通運輸系統建置串聯南科與沙崙綠能科學園區,提供臺南車站周遭核心發展區位
因應台南市都市計畫、綠園道設計原則等計畫指導,
此處應為──商業、文化、觀光的城市門戶樞紐
我們所想像的古都門戶!
在維護現有使用者生活前提下
打造讓所有人一出車站就能感受到台南文化氛圍的城市門戶!
定位|台南核心門戶
連結性|東西交融橋梁
功能|滿足多元使用者需求
空間景觀雜亂|
站區周邊街道環境不佳、建築老舊,缺乏吸引力,難以代表台南城市門面。
文化潛力待發揮|
文化創意園區緊鄰車站,經營成效卻不彰,且與周邊豐富文化資產缺乏系統性連結
面對未來車流增加之威脅
與平面鐵路消失之機會
公園南路、中山路等
都市綠環斷裂
含有豐富人文資源
但活化之策略以單點為主
遭車站、鐵路切割
東西側商圈性質差異較大
以「縫合鐵路東西側都市發展」、「活化文化資源利用」、「帶動地區商業共榮」為三大目標,擬定14項執行計畫
並依工程易達成程度、相關工程依賴性、財務經費需要等因素,以115年車站通車、120年地下化完工兩關鍵時間點,劃分短、中、長期計畫期程
創意日常基地
重建、整建並行
保留巷弄紋理, 營造特色文化旅居環境
文化旅居場域
重建、整建並行
成為民眾日常參與文化、創意之生活節點
城市文化展演
以重建為主
扮演擴大文化能量與深化藝文參與之角色
都市機能匯聚
以重建為主
延續公共設施量能,塑造友善公共環境
歷史脈絡保留
整建維護為主
優先保留、活化具代表性之建築量體
本案設定都市更新單元A為優先推動之單元
率先建立都市更新整體策略之起點與範例
新舊融合x創產升級x步行街區
引入觀光旅館、住宅大樓、生活館、旅客中心,結合文創產業進駐,配合站區及文創園區發展,帶動都市發展
保留歷史巷道及建物,以營運式整建維護延續場域長期效益,同時打造臺南市特有之巷弄氛圍,增添古都魅力
霹靂卡霹靂拉拉波波莉娜貝貝魯多!門戶地區即將變成這樣!
以新舊共融手法重塑都市風貌,透過更新與整建導入機能、保留紋理,
結合文化軸線與生態博物館概念,打造具文化深度的古都門戶。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