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地下化與成功大學
南鐵地下化與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校園自創校以來與臺南火車站都是鄰居,見證了臺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如今鐵路即將首次自臺南的地面上消失,成大作為一直以來的鄰居,與城市共榮並進是當然的目標,而面對鐵路地下化帶來的都市環境與活動變化,我們認為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藉著各種直接或間接的阻隔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與外界隔離,開放校園將城市活動納入成大校園規劃的考量也與成大「大學城」的校園規劃理念不謀而合。
跟著城市一同更新環境,不僅可以為城市核心提供由整體規劃而產生的社會責任貢獻,更能夠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提前掌握潛力資源——
規劃團隊
王威翔—組長老大,建模鬼才,公關代表,情緒價值給好給滿
楊卉羚—台中來的姊,槍桿子出政權,排程總經理
戴伯齡—設計總監,來自屏東的奇才,人美排版也美
柯宏儒—Google Map之神,特聘交通顧問
洪世翔—曼徹斯特小翔,本組點子王,即將出國深造
總之,成大為什麼需要做這些?
原因一:鐵路地下化即將完工
提高都市東西向連結度,串連南北之綠園道
成大從東區邊緣成為隱形城牆鐵路消失後的核心
三棟商業大樓:預計20~30層樓
北側轉運站商業大樓:客運&捷運綠線
立體連通道:地下連通道+空橋
位於十字軸線交匯處之核心
校園西側緊鄰未來車站開發計畫
原因二:成大也想變更好
我們以受校園規劃小組委託將依校方之期望之角度進行規劃
成大位處城市重要區位
應綜合城市整體考量規劃
帶領周邊環境發展
回應社會對頂尖大學的期待
成大融入台南都市結構
針對外部現有計畫或草案對校園進行適當調整規劃
並對與自身高度相關的設計提出建議與整體規劃
提升成大人生活便利性
發展商業機會,改善校內財務
解決現況校內不足機能
計畫願景
共 ∙ 成 大學城
以「大學城」為校園規劃概念,加深與城市紋理的連結,使機能並進發展
取「攜手共進」的「共」為規劃核心
把握契機使校園空間與城市共同發展、融合
哪些地方最緊急?
公園南路節點
塑造貫通城市動線的連續性軸帶促進人流流動
校園南側與城市間介面
配合周邊環境之機能調整
提供共同活動場域,匯聚多元性質活動
校園西側與車站間介面
塑造連續性景觀軸帶
著重人本交通設計,最大化東西向往來便利
預留的地下連通空間
串聯校園及車站,並結合活動空間及商業機能
減緩車流阻隔兩側發展
融合車站與校園空間
增進校園與舊市區的連結
連續的步行軸線增加校園活動的曝光
利用區位展現校園活力
立體化使用補足校內需求
串接車站地下連通道
串接城市與校園綠色空間
型塑連續性步行及自行車動線
融合校園與都市空間,消弭隔閡
以人為本、行人友善的空間設計
開放校園同時避免教學品質受影響
立體多目標設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現況
圍牆、司令台還有操場都堵住了未來很重要的節點跟動線
而且現在的機能沒有辦法發揮「車站門口的土地」的價值
怎麼做?
圍牆?
拆了吧!
模糊校園與城市界線
回應計畫「共築、共通」目標
拆除圍牆後...
設置寬廣人行道以及入口階層式廣場
消除操場空間與前峰路阻隔,讓活動可由校園蔓延至城市空間
除去操場東側地形高低差並連結學生第一活動中心前開放空間
使中正堂成為車站向東的視覺焦點,形成廣大開放的入口意象
設置多樣機能滿足活動需求
回應「共聚、共通」目標
考慮到校園內師生缺乏的一些空間機能
設置可以提供展演、討論的「沙龍」空間
不僅能夠服務校內需求,也能促進與外界的交流機會
地標建物與車站串接地下連通道
促進校內外人員的流動並結合多元商業機能
成為交通、資訊、藝文交流的重要樞紐
現況
校門前,或者說車站出口前並沒有與新的城市再開發核心整體考量規劃
維持原樣的話,著實浪費了這麼好的區位價值
高架網及高程差大程度阻隔了街道與校園互動
而且戶外球場也須因應天氣使用
這裡將是與前站連接的重要城市軸線,但未有完整的整體性規劃
作為成大與城市鄰接的重要介面,卻被圍牆及攔網阻隔兩側互動
怎麼做?
回應計畫「共築」,將城市與校園門戶對接
讓廣場可以看見校內的地標建物
轉角加入代表性雕塑、成大字樣
保留現有廣場上的拱門,加入紅磚元素,展現成大與台南之意象
讓校園空間及人行道形成開闊的開放空間,增加城市與校園的互動
改變人行道鋪面,增加公共設施帶、綠植及街道家具,使人行空間更加友善通暢
以廣場串接重要軸線—大學路與校園空間
以步道劃分成四大區域
機能:社團活動、大型活動、休憩&運動
臨大學路作人行步道,改善步行環境
將宿舍區植栽移植至此廣場
現況
光復宿舍群座落於未來公園南路的路衝
不僅意象不佳,又形成了動線阻隔
而且以後當高強度的車站商業裙樓開發完成
住對面的住宿生肯定沒辦法好好休息
以後會很吵、很亮、很多人,完全不適合休息
現在也只有一個小小的側門搭配樓梯提供通行
怎麼做?
城市軸帶銜接端點 回應計畫「共通」目標
有機布局製造多元使用空間 回應「共聚、共築」目標
地面層東西向穿越以來往中西區使用者為服務對象
把前鋒路縮窄至約5.5米,然後鋪上減速鋪面
路側設置植栽、草皮隔離車輛
自行車專用道也是成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行人穿越道比路面高,公園南路至大學路口之間有三個
廣場入口與前峰路側等高,廣場綠植島採小丘設計
鋪面與人行道統一,看起來整個開放空間更大了
設置棧板區,平時可以在上面休息,活動時可以多元運用
最後再以遮陰常綠喬木以及街道家具提升舒適度
前鋒路人行穿越道示意圖
現況
光復操場佔據了車站正對面一大片空間
卻僅僅只是讓人跑步的一個「大空地」
在我們分析過後認為雖然操場的存在確有必要
不過可以立體運用地下的空間,並且串聯現在車站已經預留好的連通道口
怎麼做?
地下空間平面圖
提供轉乘師生及民眾便利轉乘通道
回應計畫「共通」目標
銜接車站預留通道口,地下通道可由一活前機車停車場
直通此處地下空間與車站
師生轉乘便利性提升,可由校內直達車站
適應春夏季氣候,提供行人舒適通行空間
滿足校內缺乏空間
回應計畫「共聚、共築」目標
除提供校區與站區全天候的行人通行空間外
可結合餐飲、育樂、藝文等多功能使用強化空間機能
校內使用同以供學生小規模社團活動、展覽、討論空間使用
出租店鋪可補足因本計畫改造而消失的光復餐廳供給
育樂、藝文類商家延續地面層創意、活力商業氛圍
停車場補足改造前供給,並滿足商家所需
共230格車位供校內使用,補足原有供給
其餘111格供月租、260格供時租,滿足商家及來客需求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這些做法可以達到目標:
長程而言
我們希望可以成為串聯台南市
傳統中心-再發展軸心-新興副都心
的大學城生活節點
將教育、生活、文化、經濟
由成功大學城完整串聯
數位模型導覽
實體模型照片
本案介紹 Podcast👂
城市有事嗎?EP.149 | 都計114級畢展專欄 G2+3南鐵地下化大哉問!周邊地區該如何應對?上集/下集
計畫完整報告書、簡報資料
計畫簡報
重點圖資
財務計畫綜整
計畫預計時程
其他相關配套計畫
的重點呈現
計畫報告書
完整分析圖資
財務計畫
計畫預計時程
動線計畫
宿舍遷移計畫
其他配套計畫
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