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擬選定中興新村舊宿舍群中的一處區域(由數棟宿舍構成),進行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該基地鄰近第三市場、中興大操場,周邊亦分布多家知名商店,無論對觀光旅客或在地居民而言,皆為日常造訪與交流的重要據點。
作為南投縣的門戶,中興新村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我們計畫結合南投在地的代表性產業──茶業,透過宿舍群的修繕與再生,導入展演、餐飲、文化體驗等多元功能,打造「南投茶業文化館」。此空間將成為推廣地方茶文化、串聯社區生活與觀光產業的新平台。
營運模式方面,將採取OT(Operation Transfer)方式,由政府提供優質場地,並引進民間專業團隊負責營運管理,實現公私協力,期待透過本計畫恢復中興新村的文化活力,並進一步促進當地觀光與經濟發展。
中興新村,作為臺灣歷史上的重要據點,曾是省政府所在地、台灣首座花園城市,完整配置各項行政機關與生活設施,並以大規模的國有省府宿舍群為特色。
然而,隨著精省政策推動及隨後的九二一大地震重創,人口與原先支撐地方發展的資源大量外移,使中興新村逐漸走向沒落。原有的宿舍與公共空間逐漸閒置,社區活力與地方認同感逐漸流失,這些空間曾是居民生活、情感交流的場所,而過去活化計畫多因缺乏專屬性、統一性及在地深耕而成效有限,為回應地方發展困境與文化保存需求,本計畫提出以「南投茶業推廣館」為核心,結合產業與文化資源,活化閒置宿舍空間。
尊重並保存中興新村低密度、綠地與人本交通的特殊環境。
以文化景觀保存區的規範進行活化。
整合南投茶產業資源,發揮南投作為全台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優勢,打造具備產業深度、廣度與彈性的推廣平台。
藉此促進地方經濟與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
透過居民參與、文化活動與教育體驗,提升在地認同。
建構文化生活圈,將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推動觀光與文化共榮。
計畫選址於中興新村光榮南路一帶,基地面積約0.64公頃,鄰近主要交通幹道,具備良好可及性。
基地選址條件
基地範圍
餐飲/售票銷售、手作體驗、展覽空間、農民學院、眷村保存及行政會議空間。各空間依開放程度與人流特性配置,兼顧居民日常、遊客體驗與產業發展。
以閒置宿舍空間為主體,設置展覽、體驗、餐飲與商品銷售區,結合半開放座椅、互動節點設施與公告牆,營造友善的休憩與交流環境。
居民日常活動與遊客觀光動線分流,延續市場與巷弄人流,確保私密性與便利性,並有效串聯產業相關空間,降低活動對社區的干擾。
保留原有植栽與綠地,設置休憩座椅,維護花園城市的景觀特色。
預期促進文化傳承與教育體驗
保存南投茶文化
舊宿舍活化
體驗經濟帶動消費
茶業與文化產品消費
吸引觀光人潮(預估5萬以上)
有助於茶文化普及
提升產業形象
促進在地認同
促進在地文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