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之冇退秦師》
右 轉
真正作者:NAHAHA
寫作日期:中七AL某一天
寫作原因:讀到神經失常、發癲
作 者:
右轉是一種國際通用路牌,多為藍底白箭咀或白底黑箭咀加紅外框。詳見有關國際法。
解 題:
本文出土自屯門官立中學地底七百七十七公里的一個春秋遺址,估計完成於魯僖公三十年,題目為有關發掘人員參考內容及史實後多事所加的。卒之,廣東方言,始終的意思。魯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即後來之晉文公)因遭受驪姬讒言而在外流亡。期間由宋逃至鄭時,鄭文公並未以禮相待。鄭大夫叔詹曾加勸說,但終無效。魯僖公三十年,晉文公、秦穆公以此為口實,另又因鄭文公為人古怪凶殘,於是聯兵攻鄭,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為此四出求救,望能逃過劫數。無奈鄭文公已眾叛親離,無人肯出手相助。後來鄭文公竟親自前往秦國軍營見秦穆公,想與他同歸於盡。結果鄭文公遭亂箭射死,鄭國亦因而滅亡。
據有關發掘人員表示,由於此文與已知史實有所出入,極可能把歷史改寫。文中句子時常省了主語、賓語等,令有關人員解釋時有一定困難。目前已由有關當局及發掘隊贊助商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
原 文:
晉侯01、秦伯02圍鄭03,以為豪04,且欲觀客所為,力請客。然皆不足用05,辭去。晉軍函陵06,秦軍汜南07,追之不及08。
佚之狐09言於鄭伯曰:「國危矣!吾去矣!」公曰:「止!」曰:「但觀之10,來日便見。」公從之。次日,聚眾將於帳下,教請孔明11議事。孔明曰:「若使燭之武12見秦君,師必退。」公曰:「吾不能早用子13,吾決意斬之!」孔明曰:「以何公道14斬之?……」言未畢,公曰:「椎!」宋將軍15屏息觀之,賊16應聲落馬,馬首盡裂。股栗欲墜17,孔明曰:「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此係公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先生幸勿推卻。」孔明曰:「自當效勞。」公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願納軍令狀18。」宋將軍欣然曰:「吾騎馬挾矢以助戰。」置酒相待19曰:「待軍事畢後,自有酬勞。」笑談渴飲匈奴血20,飲了數盃。辭去21,夜縋而出,地塵且起22,後遂不復至。
注 釋:
01 ^ 晉侯:晉國君主,即晉文公,名重耳,侯爵乙名,雖為戰爭發動者,卻只是客串。
02 ^ 秦伯:秦國君主,即秦穆公,名任好,伯爵乙名,為本文大配角,其弱點為怕嘈吵。請參考注釋 27及 28。
03 ^ 鄭:國名,其時由鄭伯統治。鄭伯,即鄭文公,名捷,(殭屍)伯爵乙名,嗜飲匈奴血(見注釋 20),為人情緒化,心情不好便會椎人,頗為凶殘(亦是今次鄭國被圍的其中一個原因),有一口二用之絕技(見注釋 27)。
04 ^ 豪:豪爽、豪氣。
05 ^ 然皆不足用:然而(客人)認為(秦晉兩國)皆無足夠的能力僱用(他們)。此處省了主語「客」、賓語「秦晉」、名詞「能力」。(不知何故仍能成句。)
06 ^ 函陵:地名,屬鄭國,在今河南新鄭之北。
07 ^ 汜南:汜水之南,約在今河南中牟之南。汜,粵音「似」。另有一說指「汜」為「似」之誤,即「似在(鄭國)南面」之意。
08 ^ 追之不及:追不到客人。
09 ^ 佚之狐:鄭國大夫中的俊傑,頗識時務。食邑於佚,故以佚為氏,名狐。「之」為介於姓名之間的助詞。據流言記載,佚之狐乃狐仙乙名,不知何故任職於鄭國,後於秦晉圍鄭時僥倖逃離鄭國,隱居某雪山,外號「 雪山飛狐 」。
10 ^ 但觀之:即管觀察一下。但,在此解作「即管」。
11 ^ 孔明: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山東陽都人,漢末隱居於湖北襄陽的隆中,後來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據流言記載,孔明在隱居其間除了曾發明木牛流馬、連弩等外,還創製了全太陽系第一部時光機,故能在此客串當配角,演出「逃出魔掌」一幕。本文中,我們再一次見識到孔明的機智、才華,實值得我們借鏡。至於那部時光機及其設計圖則,再據流言記載,因孔明見識過古人(鄭伯)的凶殘,逃脫受驚後已遭毀滅,實在可惜。
12 ^ 燭之武:鄭國大夫中的可憐蟲,食邑於燭,名武,在秦晉圍鄭一事中無端端被鄭伯椎死,死時不足二十五歲,可謂天妒英才。
13 ^ 子:指燭之武。時燭之武仍是小子乙名。(見注釋 12)
14 ^ 公道:道理。事實上鄭伯並無甚麼道理可言。
15 ^ 宋將軍:姓宋,名不詳,字不詳,不知何許人,為鄭國將軍,於鄭國被秦國所滅之前逃離鄭伯魔掌。根據流言記載,宋將軍其後一直隱居於涿州,化名趙匡胤,並於公元九六零年起兵,建立宋皇朝。
16 ^ 賊:反賊,指燭之武。至於為何無故燭之武被稱為反賊,實在令人費解。
17 ^ 股栗欲墮:栗,即「慄」,恐懼的意思。股栗欲墮是大腿發抖得要跌下去,形容極度驚慌的樣子。此句省了主語「眾人」。
18 ^ 軍令狀:將士於接受軍令後立的文書,載明如不成功,願受軍法處分。顯然孔明已預見鄭國即將滅亡,否則不會如此輕率立下軍令狀。
19 ^ 置酒相待:此句省了主語「鄭伯」,指鄭伯設置酒宴,款待孔明、宋將軍。
20 ^ 笑談渴飲匈奴血:此句省了主語「鄭伯」。鄭伯嗜飲匈奴血,每次設宴,或心情愉快,必飲數盃。
21 ^ 辭去:省了主語「孔明、宋將軍」。二人藉詞出使秦軍,乘機告辭離去。
22 ^ 地塵且起:宋將軍騎馬載著孔明離去的情景。
23 ^ 子犯:晉文公舅父,名狐偃,字子犯,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國助文公建立霸業,是晉國重臣。據流言記載,子犯曾於秦晉圍鄭時,埋伏至鄭國做間諜,打算在開戰時倒戈;在孔明和宋將軍去如黃鶴後,子犯游說鄭伯開戰,無奈鄭伯竟欲與秦伯同歸於盡,其後鄭國無端端被滅,子犯無功而還。
24 ^ 秦伯說:秦伯(對左右侍衛)說話。此句省了賓語「左右侍衛」。
25 ^ 闕:應為「闋」之誤。闋,一首歌曲或詩歌的意思,這裏借指唱歌。
26 ^ 觱篥:古代管樂器,蘆首竹管,音調悲涼。觱篥,粵音「必律」。
27 ^ 一面擂鼓吶喊:一面吹觱篥一面吶喊,可見鄭伯之絕技。
28 ^ 薄:此處解作「弱點」。
31 ^ 乃還:於是撤軍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