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我读中五。那些年,我沉醉写作,立志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后来有一位朋友赴台读师大英语系,我常跟她通信,听她分享赴台读书的生活经验,一切看来多么精彩、美好,使我萌起要去政大攻读新闻系的念头。
那时候,国中生不能凭中五毕业的资格直接申请台湾的大学,必须先到台湾的侨大熬上一年先修班,再等侯分配大学。
不知当时是谁给的点子,我斗胆去见镇上一位华文独中校长,想走报考统考,以便保送台湾的大学那条路。
校长一听我说要报考统考,马上挥挥手,摇头说NO。他说,如果开放让你们国中生报考统考,那独中就完蛋啦。
他丝毫没请我坐下谈话的意思,只让我站着跟他说话,当他把话说完就立刻打发我走。
我有一位同学,后来去老家附近的另一所独中先插班修读高二,后通过统考考上台南暨大。
四十年过去,我跟留台前辈提起当年留台愿望未能实现的往事,至今心里仍然纳罕。为何当年我没有获得这样的献议?
朋友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教育兴国,人才兴邦。孩子不论从什么学校毕业,只要有心出国升造进修,其意愿应该先获得尊重、聆听。他若能说得出鸿鹄之志,长辈岂有不给予鼓励和帮助的道理?
当年若果真赴台,我走的人生道路,也许就是另一番风景了。
(写于202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