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he 8th Annual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研究生:賴彥澄

會議時間:2023年4月28日   

會議名稱: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he 8th Annual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會議地點:高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發表題目:不同運動族群之捲腹運動動作分析

研討會報告

最佳論文獎

心得

感謝莊老師讓我參加這次的ISME第八屆 台灣機電工程國際學會,讓我練習發表報告題目,在這次的報告中我很榮幸獲得了最佳論文獎,感謝台灣機電工程國際學會在這疫情險峻的時刻還有舉辦研討會,讓我可以參與、觀摩學習其他同學的發表報告。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機器人視覺辨識-五金元件分類加工系統

報告者是來自宜蘭大學的學生,這邊主要講解AI與機器視覺辨識系統的結合,並搭配機器學習提高零件裝配、分類的成功率,透過機器學習方式將精確度提高。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氣體流速與感測器溫度之多重物理量模擬

報告者是來自台灣大學的學生,透過COMSOL軟體熱流耦合與逆向運算,模擬加熱端溫度與流體流速間關係,未來將製造成原型機。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基於切削溫度之切削熱傳的數值模擬

報告者是來自台灣大學的學生,利用溫度感測器量測加工時刀具的單一點溫度變化,並使用COMSOL軟體模擬出切削過程中刀具隨時間變化的溫度場資料。

研究生:黃翌 

會議時間:2023年4月28日   

會議名稱: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he 8th Annual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會議地點:高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發表題目:移除載台製程之製程時間對晶圓級扇出型封裝的翹曲影響、移除載台步驟之製程溫度對晶圓級扇出型封裝的翹曲量影響

研討會報告

最佳論文獎

心得

感謝莊婉君老師讓我參加本次的第八屆ISME台灣機電工程國際學會,並且很幸運的獲得了最佳論文獎,從參加的研討會報告中讓我收獲了很多報告經驗,也了解到自己還能改善的部分,使之後的報告能更好。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自動灌膠機

報告者自行設計雙軸運動平台及自製注膠閥,並撰寫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將控制器與灌膠機完成機台整合。最後,使用人機介面操作控制自動灌膠機的實際性能測試。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 機器人視覺辨識-五金元件分類加工系統

此報告者用Python程式語言開發一款視覺辨識系統,結合PC端、機械手臂,並利用CNN機器學習提高分辨螺絲的精確性,來快速分辨螺絲種類大小。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氣體流速與感測器溫度之多重物理量模擬

報告者使用熱質式流量計之定功率法做為模擬方式,並用COMSOL軟體逆運算以及函數計算,經過模擬驗證後,透過品質方法改變幾何與材料參數去定義原型儀器的重要參數。

研究生:陳伯恩

會議時間:2023年4月28日   

會議名稱: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he 8th Annual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會議地點:高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發表題目:模製化合物之玻璃轉換溫度對扇出型封裝移除載台步驟之晶圓翹曲量影響、模製化合物材料特性於楊氏係數對應溫度變化區間對晶圓翹曲量影響

研討會會場報到 

最佳論文獎

心得

這是第一次參加演講類型的研討會,在報告的過程中可以瞭解到自己準備的不盡完美,但藉由這次參加研討會去聆聽其他同學的報告,並學習到一份好的報告必須讓底下的聽眾能夠清楚理解內容,很感謝莊婉君老師讓我參加這次ISME第八屆研討會,也很開心能拿到最佳論文獎,期勉自己下次能夠更進步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機器人視覺辨識-五金元件分類加工系統

報告者是來自宜蘭大學的學生,報告者透過將AI視覺辨識器系統與機械手臂做結合,開發一套視覺辨識系統並利用CNN機器學習提高分辨螺絲的精確性,且整合自動化設備使其能夠快速分辨螺絲種類大小與精準判斷孔位,使得生產效率與良率能夠顯著提升。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可感測多軸切削力之智慧車刀 

報告者是來自宜蘭大學的學生,報告者針對CNC車床去研發一款具有切削力感測之功能的車刀,並利用Solidworks軟體設計車刀來感測車削過程中的三個分力蒐集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力,最後使用有效元素法進行分析並清楚的知道刀把與智慧車刀之間的接觸力,且可以從中加以算出感測器應該要裝置在哪一個位置,才能使智慧車刀有更好的靈敏度。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基於切削溫度之切削熱傳的數值模擬

報告者是來自台灣大學的學生,報告者藉由自行開發之溫度感測器量測切削時的瞬間溫度,並利用COMSOL軟體模擬出刀具切削時隨時間變化的溫度場資料,透過觀察可發現量測溫度隨切削速度增加而下降,且隨每刃進給量增加而降低,透過報告者自行開發的感測器可以瞭解銑削過程的溫度變化,並可以透過模擬出的溫度規劃出銑削過程中適合的切削參數。

研究生:王中叡

會議時間:2023年4月28日   

會議名稱: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he 8th Annual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會議地點:高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發表題目:覆晶封裝薄殼結構模型網格分割技術探討

研討會會場報到 

研討會報告

心得

感謝莊婉君老師讓我參加這次ISME第八屆研討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學術研討會,報告時有些緊張表現也不算優秀,很可惜最後沒能得到最佳論文獎,但有了這次的經驗才能更加精進自己,再接再厲期勉自己未來能有更好的表現。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自動灌膠機

報告者是來自宜蘭大學的學生,這篇報告的主題是開發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自動灌膠機,透過電腦精準控制灌膠過程的各種變因。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氣體流速與感測器溫度之多重物理量模擬

報告者是來自台灣大學的學生,這篇報告的主題是開發利用溫度流失率計算環境氣體流速的感測器,報告詳細說明了感測器的運作原理,研究方法則是利用COMSOL軟體模擬搭配實際實驗驗證有效性。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基於切削溫度之切削熱傳的數值模擬

報告者是來自台灣大學的學生,這篇報告的主題是歸納出工具機刀具切削時溫度變化的理論模型,利用實驗數據搭配COMSOL軟體得出刀具的溫度與切削時轉速和進給速度的關係。

2023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研究生:陳伯恩

會議時間:2023年1118日   

會議名稱:2023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會議地點:雲林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發表題目:不同載台種類對扇出型封裝模化成型製程之晶圓翹曲量影響

研討會出席證明

研討會報告

心得

謝謝莊婉君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參加2023 CTAM力學研討會,經過上次參加研討會後學到一些經驗,讓我第二次參加研討會在準備上比較順利,也相較於第一次報告沒那麼緊張了,透過這次的研討會可以和其他相關領域的講者分享自己在研究上的結果,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增進自己的能力,也希望未來也能持續參加類似研討會來訓練自己報告的台風與技巧。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透過神經網路增強進行多尺度斷裂損傷建模

報告者是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報告者提出了一種多尺度神經網路(NN)增強有限元素法(FEM),在代表性體積元素上使用預先訓練的神經網絡(RVE),該框架產生可在具有較粗網格的宏觀場景中部署的均質代理模型解析度可以透過FEM建模,從而節省大量計算成本,最後透過求解一系列問題來驗證所提出的方法基準問題並與 DNS 進行比較,提供了多尺度斷裂損傷建模的解決方案。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預測樹突結構生長的深度學習模型

報告者是來自成功大學的學生,講者提出了一個深度學習模型來預測枝晶生長凝固過程的形態,以及一個強化學習模型來控制凝固過程。 透過使用相場法產生的資料訓練深度學習模型可以成功預測凝固過程,並設計了透過調整深度學習模型中的過冷程度來改變晶體生長結構,同時實施強化學習來控制樹突動脈,對於未來先進材料的加工與改善材料設計的目標性能開闢了新途徑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超薄二維 MoS2 橋接結構增強韌性的分子動力學研究

報告者是來自成功大學的學生,作者創建了具有不同寬度和長度的矩形缺陷的原始 MoS2 樣品,目的在探索它們對二維 MoS2 的強度和行為的影響,並在研究結果表明平行橋形式的缺陷長度顯著影響斷裂韌性,較長的橋樑能夠顯著增強 MoS2 的韌性。

聆聽場次4

演講名稱:利用分子動力學探討有機半導體光催化劑在產氫系統中的微觀作用機制

報告者是來自成功大學的學生,作者通過結合第一原理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不同高分子光催化劑的性質,並透過多樣的高分子模型和不同的模擬環境,建立了能夠觀察和分析微觀尺度下分子間的作用情形,最後提供了一種有效設計和優化高分子光催化劑的方法

聆聽場次5

演講名稱:利用深度學習模型預測機翼繞流物理場

報告者是來自成功大學的學生,講者針對翼型開發領域提供了一種準確且高效的開發方法,利用兩種深度學習模型來加速計算流體力學,分別為條件式生成對抗網絡模型(cGAN)和雙重輸入之卷積神經網絡模型(CNN),條件式生成對抗網絡模型能夠透過幾何和流體力學條件輸入來預測翼型繞流壓力場。雙重輸入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結合翼型繞流壓力場輸入和流體力學條件輸入,透過 cGAN預測的壓力場圖像和流體力學條件數值來預測升力係數。

2023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研究生:王中叡

會議時間:2023年121日   

會議名稱:2023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會議地點: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發表題目:覆晶封裝薄殼結構翹曲模擬模型

研討會會場報到 

研討會報告

心得

謝莊婉君老師讓我參加2023 CSME研討會,有了上次參加研討會學到的經驗,使我這次報告時比較不緊張表現也更穩定了。這次的研討會也讓我有機會與其他領域的講者分享我在研究上的成果,透過這樣的交流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期望未來還能持續參與類似的研討會,以培養更好的報告風格和技巧。

聆聽場次1

演講名稱:可撓式七合一微感測器嵌入釩液流電池即時微觀測量

報告者是來自元智大學的學生,作者開發了一種七合一微感測器可測量氫氣、導電度、溫度、流量、壓力、電壓及電流七種物理量,並使用聚醯亞胺薄膜作為感測器的基材,以對抗釩液流電池內部的強酸環境。

聆聽場次2

演講名稱:均一化再生型燃料電池微觀診斷技術開發

報告者是來自元智大學的學生,作者開發了一種合一微感測器可測量氫氣、氧氣、導電度、電壓、電流、溫度、濕度、流量及壓力九種物理量,用來即時監測燃料電池內部各種物理量之變化,並調整反應狀態與效率,藉以提升燃料電池之性能及安全性。

聆聽場次3

演講名稱:質子電池堆內部即時感測技術開發

報告者是來自元智大學的學生,作者開發了一種合一微感測器可測量氧氣、鎖合壓力、氫氣、電壓、電流、溫度、流量及濕度八種物理量,並嵌入質子電池堆中即時監測數據,同時以三種不同溫度測試,找出最適合之運行溫度。

聆聽場次4

演講名稱:無線可撓式三合一微感測器應用於中央氧氣系統之氧氣流量、濃度及壓力即時監測

報告者是來自元智大學的學生,作者開發了一種合一微感測器即時無線監測醫院病房中央氧氣系統接口之氧氣濃度、流量及壓力確保能達到醫療需求。

聆聽場次5

演講名稱:自製可撓式三合一微感測器即時監測暖通空調之風速、溫度及濕度

報告者是來自元智大學的學生,作者開發了一種三合一微感測器應用於暖通空調冷風管內部環境之即時監測,並對三種物理量進行數據分析尋找最佳內部環境控制參數。

國立中山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微系統設計與分析實驗室 [EN3040-1室]

804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TEL: +886-7-5252000 ext.4265




國立成功大學 工程科學研究所 微系統設計與分析實驗室 [41121]

701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TEL:+886-6-2757575 ext.63342#24

Copyright © 2024 微系統設計與分析實驗室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