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多樂趣」
「讀寫多樂趣」
在香港,有些家長和教師對於有特殊學習需求的小朋友理解不足,常誤以為他們的學業表現不佳,是因為缺乏用心和學習動機,使得這些小朋友面臨巨大的壓力。這種誤解可能對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引發各種情緒困擾。
我們深知這些小朋友的特殊學習需求,因此,我們採用謝錫金教授的「綜合高效識字法」作為教學策略。
「綜合高效識字法」旨在結合小朋友生活經驗,鼓勵小朋友掌握心理詞彙 (能說、能運用的口語詞彙)。小朋友掌握心理詞彙後,擴充小朋友的識字量,提升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們致力於培養小朋友「學會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持久的成就感與自信。
【讀寫多樂趣特色】
有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童其學習能力普遍較弱。為了讓他們更有效地獲取知識,本課程「讀寫多樂趣」運用多種識字策略,幫助學童從不同角度接收訊息和理解字詞含義,促進他們的識字能力。
圖文互補
根據「雙重編碼理論」(Dual Coding Theory),腦中存在兩個獨立但互聯的語言處理系統,其中非語言系統能更有效地處理圖像信息,增強理解。理論強調同時利用文字和圖像可以提升學習效果,研究也證明結合插圖或照片的識字教材,能有效幫助學童理解文字含義。因此,我們在設計教材時,會盡量輔以彩色實物照片,幫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詞彙內容。
愉快學習
傳統識字教學過於依賴默書和抄寫,導致小朋友承受沉重負擔,並可能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相反地,我們的教學設計包含了有趣的學習遊戲,這些遊戲特別配合教學內容。加上,我們結合有效的識字教學法與認知心理學,編寫了一個新課程,內容貼近小朋友生活,旨在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小朋友「學會學習」的能力。
部件識字
人類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記憶力佳者通常能記住七至九個無關項目,而較差者則為五至七個(Miller, 1956)。漢字的平均筆劃數為十二劃(黃沛榮,2001),這使得小朋友記憶中文字變得困難。然而,一個中文字通常只有少於七個部件,有助於小朋友減輕記憶負擔。因此,我們教授小朋友「部件識字」,幫助小朋友學習。,例如透過部件「包」聯繫其他相關詞彙。
心理詞彙 (Mental Lexicon)
小朋友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了大量口語詞彙,這些可口述的字詞稱為「心理詞彙」。雖然孩子們未必能書寫這些詞彙,但他們已掌握其音義,只缺乏字形的配合。
因此,相較於學習陌生詞彙,我們會教授與兒童生活經驗相關的題材,找出小朋友的心理詞彙,並教導相應的字形,這樣能顯著提高學童的識字速度。
認讀、默寫和應用
我們將識字劃分為三個階段——認讀、默寫和應用。最初我們強調以認讀能夠快速辨識字詞,隨後再逐步引導他們進入書寫和應用的階段。(謝錫金, 2000)
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於強調默寫與抄寫,我們期望可以減少這種壓力。我們會先專注於認讀辨識字詞,著重於教授生活中常用的漢字,後輔以適量抄寫,希望先提高小朋友的閱讀和溝通能力,後提高默寫漢字能力,以提升小朋友學習文字的成功感,避免感到過於挫折。
Ms.Chan Chan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成立「 Ms Chan Chan情緒教育 」 (5750 Followers),在Facebook分享她設計的遊戲手工資源,推動情緒教育。她入選「賽馬會今生不作機械人夢想計劃」,在社區中心推動情緒教育工作坊,運用遊戲、手工、音樂,幫助基層家庭提升心理健康,目前舉辦了 300場活動。
過往及現正合作的機構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