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鳴節 (Sechseläuten)
在瑞士蘇黎世,每年四月中旬的第三個星期一,當地人都會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春天慶典——六鳴節(瑞士德語稱 Sechseläuten,意為「六點鐘響鐘」)。六鳴節這名稱,來自過去規定夏季工作日延長到晚上六點報時,象徵白晝變長、春夏來臨。
早在18、19世紀,蘇黎世民眾就有春天燃燒稻草人偶的習慣,以驅趕寒冬 。後來從1902年起,官方將燒雪人儀式和傳統行會遊行結合,形成現在的慶典模式。對蘇黎世人來說,燒雪人節就像他們的「春節」一樣重要,全 城幾乎總動員。
燒雪人儀式
在活動當天下午,蘇黎世各傳統行會的成員會穿戴18、19世紀的古典服飾,騎馬舉旗遊行穿過城市街道。沿途樂隊演奏、鮮花飛舞,觀眾為他們歡呼鼓掌。遊行後,人們聚集到寬廣的六鳴節廣場,一同見證燒雪人儀式的高潮時刻。
當天黃昏六點鐘,隨著城市教堂鐘聲敲響六下,一個名叫“Böögg”的巨型白色雪人玩偶被置於柴堆頂點燃。這個雪人裡頭塞滿了爆竹火藥,熊熊火焰漸漸燒上去,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砰!」地一聲,雪人的頭突然劇烈爆炸!現場圍觀的人群發出歡呼聲,騎着馬繞圈的傳統公會成員也揚鞭疾馳慶祝 。當巨大的雪人玩偶被燒成灰燼,隨後許多人會湧向湖畔和公園野餐慶祝,享受春日的暖陽。
根據蘇黎世的民間傳統說法,雪人頭顱爆炸得越快,預示當年的夏天將越晴朗美好;如果雪人久燒不炸,那夏天可能天氣較涼爽不佳。雖然這只是一種有趣的天氣預測習俗,但也為節慶增添了刺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