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

校刊

林高「三好校園」推手--校長專訪

撰文/20301 簡妤庭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全國各階層學校積極推廣「三好校園」的精神,其中包含大學、中學、小學。

知名教授洪蘭女士:「品德教育從生活做起,心態改變使生命不一樣!教育不是口號,教育是樹人的志業;品德不是八股,品德是做人的基礎。如果說教育是絕對不會虧本的投資,品德就是它最重要的資產。」這段話深深影響許多教育界的人們。

在林高校園內,高校長同樣對品格教育多有宣導,所謂「三好校園」正是本期校長專訪的討論重點,校長想和各位同學來好好談談「三好校園」的精神與生活品德之間的關係。

在林高校園推廣 在日常生活落實

高校長表示「其實,前幾年,我在板橋高中擔任校長時,就執行了很多年,學生的改變,顯而易見。近年,來到林口高中,我同樣希望同學能因此受益。」在執行過程中,校長期許學生能落實生活品德和情境結合,譬如:早上朝會時互相問好,傳遞彼此間的一種關懷,就是從這些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做起。

校長高度認為,他推廣三好校園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同學養成良好的生活品德。在採訪過程中,校長也再三強調「三好」的真實意涵--「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三好校園精神 從個人推廣到大眾

「教育者,當然希望從高中生開始,關注這些議題,實踐並執行。所以,透過這樣的一個機制,來建立一個友善的校園。這『三好』意涵裡面涉及到『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是相當廣泛的議題。」我想,校長這麼一說,大概是因為,現今的社會大眾,比較不注重這些基本的生活規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應當不只是一句口號,那參與的空間、層面和內涵相當大,在學校實施的效益會是最好的。重要的是,要去實踐。例如:「說好話」可以是同學彼此鼓勵、支持,或常用正向話語;「做好事」包括個人做好自己該負責的工作;「存好心」無非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關懷大自然。

三好精神 深植林高

校長常在各種場合不斷宣導「三好」行為實例,例如:導師會議時,鼓勵導師規劃班級一些相關活動。或者,邀請老師在課程安排上,讓同學藉由班級「三好」相關主題布置,了解其意涵。在校園空間上,也會做相關情境佈置,如樓下中庭旗幟教室裡,訓育組有展示學生的海報作品就是推動最好的方式。如此一來,大家隨時能沐浴在這種情境裡面,隨時能提醒自己。

校長觀察林高學生對三好校園的瞭解,從生澀懵懂現在充分了解三好校園的精神。過去不會關心的事務,但實際這些在生活當中無時無刻都存在,例如:

在過馬路時,同學間互相關照,在學習上成立課業小組,互相幫助、成長,這些都是體現三好校園的精神和具體實踐。

畫出心中的三好校園——圖文創作比賽

校內訓育組也舉辦相關圖文創作比賽,校長看了好幾位學生的作品,覺得近年來,同學已愈發理解三好校園的真實意涵。像是第一張照片中,同學們在掃落葉,他們能做好打掃工作,顯示彼此對周遭環境的關心;第二張則是,日本同學到林高參訪,同學對於外來賓客顯現出關心及照顧,禮賓精神,令人感動;最後一張照片,充分展現同學能關心周遭動物,以上這些都是落實「三好運動」的實踐。

採訪心得:

朝會時,林高人站在操場上,耳際常頻傳窸窸窣窣的聲音,風,一次次吹過落葉,落葉落下,每當這個時刻,我總會特別感謝掃地的同學們,因為有他們在打掃時間清掃各個校園角落的努力,我們的校園才能維持整潔的環境。

但我也觀察到,校園內仍是有些人並不重視校園環境,甚至有些同學們常說:「不過是一片落葉而已。」且說:「一點點的垃圾,我不掃,在意的人,他自然會去撿,不要太在意!」其實,把這些話這麼掛嘴的人們,是一種長期品德缺失的體現。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好品德,是人生的根本,要從此刻養成。「三好」就是一種好品德的體現,如果我們仍然無法改正缺失,那麼那些將會影響人生。反之,如若我們能養成好的習慣及行動,那麼良善的種子,便能種下,如同大樹的幼苗,由株長成,向下紮根!

三好校園圖文創作比賽學生作品選

<台日友好>

圖文/ 10301 陳柔伊

距離不是問題, 國界不是問題, 語言不是問題, 我們互相釋出善意。以友善解決問題, 以肢體表達語言, 以熱情化解尷尬, 你我之間沒有一絲隔閡。

善待對方, 並主動關懷。幫助彼此, 互助合作, 沒有謾罵、責怪。禮貌待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正是你我之間的橋樑, 點亮彼此心中那一根溫暖的、具希望的火柴,給彼此一絲微光。

< 校園對動物的友善>

圖文/ 10805黃郁雯

因為,我很喜歡小動物。所以,當我進到林口高中,看到學校有一隻那麼可愛的校狗,當下真的很高興。人與動物的友善校園,才是我心目中的三好校園。我認為每個校園都應該如此友善的對待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或是大自然。

在校園,我等著你

圖文/ 21301 鄭秉昇、21324 江青原

斑駁不知不覺竄進校園

也伸向同學的心

等待某天的清醒

心重新跳動

再次被翠綠包圍

等待被包圍

等待

我在等的期待

<午後的掃地時分>

圖文/ 10704 陳欣妤

在微涼的午後,金色的落葉伴隨著風跌落到地上,片片落葉如同鳳凰所遺落的羽毛一般飄落到地上鋪滿道路。宜人的微風配上那景象,再來點下午茶小口啜飲,實在是繁忙人間的一大享受啊!但,落葉卻也為環境來了莫大的困擾,多虧有班上同學願意挺身而出維護環境的整潔。真的要好好感謝他們,以及他們那股存好心、做好事的態度。

台日友好 雙校交流 再添新篇章

編版、主文/20301 簡妤庭 Q&A/20933 許貴捷

「颱風『哈 吉貝』肆虐日本,許多臺人募款與自費到當地協助災民重建家園、打掃房屋爛泥。災民雜著日、英、中文,向臺人道謝……」新聞播報著,不禁令人想起,在311大地震、福島核災與近來颱風『哈吉貝』,確實重擊日多地,眾人傷亡,數千流離。而,臺人每回的即時應援,往往讓當地災民們相當感動。其實,多數日災,提醒臺、日重視天災人禍的共同議題,除了從中學習謙卑外,更暗中牽起一條「臺日友情線」。猶如,《走過311 重新定義幸福》闡釋臺人助日復興日本,及過去臺東地震時,日臺交流協會予臺慰問函。雨過天青,臺日關係逐漸重新定義,雙方的國際交流,真誠地走向更心心相繫,更溫柔深耕。

深耕著彼此的土地,也溫暖著彼此的心!最特別的臺日交流,莫非是近來在高中層,各高中所舉辦的臺日雙校交流,跨越年齡的差距、語言的問題。本校林高不落人後,邀及池田高校來訪。本校師長與班聯會以及各社長,事先進行了一系列的參討,過程相當辛苦忙碌,所幸最終如期規劃出日校來訪的活動,以及本校學生展演等行程。「他們終於到我們班!」許多同學在日生進班時,一陣歡呼,可見我校學生,萬分期待認識彼此!

交流過程中,我們也看到日生展演日本舞蹈,感動的是,日生舞蹈裡的熱情,以及他們社團表演時,每一分的賣力。一同上課時,我校學生也盡力用翻譯軟件比手畫腳、有限的英語能力解說課題內容,日生也很認真傾聽,並全力答覆各類問題,幾位日生甚至體貼地自備翻譯機。藉由這交流的過程,我們從微小的細節裡,理解所謂真摯與體貼,相信這些回憶碎片,會讓彼此留存在心中一角,偶爾想起,還能會心一笑呢!

Q:來到林高有發現事物跟貴校不太一樣的地方嗎?

A :教室擺設有差異,教室後方沒有櫃子,也不會有電視。

Q:在到台灣之前,對於台灣的印象是如何?

A:大概是因為台灣的緯度比日本還要低,氣候較為炎熱,食物十分美味

Q:來訪台灣之後,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嗎?

A: 語言不通(只能用英文+比手畫腳溝通),氣溫比想像中更低

Q:你覺得,台灣和日本在飲食文化上有什麼樣的差異?又試問普遍日人有較為想嘗試或喜歡的台灣小吃嗎?

A:台灣食物的口味普遍較為濃郁;而,日人大多喜歡或欲嚐滷肉飯、小籠包和珍珠奶茶

藝人阿翔和副市長PK槍法 手抖掛蛋好漏氣 - 生活金鐘主持人阿翔今天上午來到林口高中,和副市長謝政達體驗特色射擊課程,兩人在練習幾次後,阿翔竟大膽向副市長要求PK,只見謝政達第一發就擊出五分,阿翔卻慘痛掛蛋,還好教練趕緊換成大氣球,才讓阿翔順利擊破,保住顏面。林口高中以獨有的射擊課程,獨步新北市,教育局為推廣新北市高中職多元的特色課程,邀請金鐘獎主持人阿翔來到學校,和副市長謝政達一起射擊初體驗,在教練郭孟熙指導過後,阿翔自信滿滿的要求和謝政達PK,金鐘主持人阿翔今天上午來到林口高中,和副市長謝政達體驗特色射擊課程,兩人在練習幾次後,阿翔竟大膽向副市長要求PK,只見謝政達第一發就擊出五分,阿翔卻慘痛掛蛋,還好教練趕緊換成大氣球,才讓阿翔順利擊破,保住顏面。林口高中以獨有的射擊課程,獨步新北市,教育局為推廣新北市高中職多元的特色課程,邀請金鐘獎主持人阿翔來到學校,和副市長謝政達一起射擊初體驗,在教練郭孟熙指導過後,阿翔自信滿滿的要求和謝政達PK,證明自己才是神槍手。只見謝政達氣定神閒,第一發就射出五分不俗的成績,而阿翔舉起槍後,卻不斷高喊「手會抖」,好不容易扣下板機,靶子上卻只見掛蛋的成績,讓他直呼副市長太厲害,「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時一旁的教練,趕緊貼心換上大氣球,阿翔為證明自己,決定閉眼射擊,還好順利一發命中,讓頂著食尚玩家稱號的他,成功挽回顏面。

一點光都不浪費--太陽能發電系統在林高

地球暖化,導致全球形成極端氣候。節能減碳,似乎已經成為全民話題。在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及經濟發展局長葉惠青的全力推動下,由市府團隊,與大同公司共同簽署太陽能光電系統,開啟林口高中節能減碳的大門,為臺灣的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心力。

在校園內的教學大樓、行政大樓及活動中心屋頂分別裝置,共計1740片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不僅解決本校長期屋頂直曬的問題,也有效降低頂樓教室溫度,節省空調的負載。 除了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之外,更在穿堂設置用電管理監控螢幕,積極控制負載。

我覺得,這樣做不僅降低全球暖化帶來的傷害、節約能源,更能省下一筆電費。且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學校實施,一起對節能減碳提出解決方針,共同維護環境,提升校園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