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火紅於樂高玩具的抒壓小物Tensegrity Sculpture (Floating compression),畫面中看起來像是浮在半空中的結構,其實這是利用張力的原理看起來像是反重力,就算是使用一般的縫衣線或釣魚線也可以達成相同的效果。
這樣的配置是由藝術家 Kenneth Snelson 受到美國建築師Buckminster Fuller所啟發而發明,因為張力的關係讓整體處於平衡的狀態,相關的應用最大化可說是生活中常見的吊橋與斜張橋。如果不使用樂高改幾根金屬棒也是可以完成相關的作品。
『張拉整體』原理
這些看起來似乎是違反重力的漂浮物體,關鍵在於中間那條繩子。由於繩子無法壓縮而只能提供緊繃的拉力,因此若是缺少中間那條繫線,上方的平台就會垮下來。所以只要拉緊中間那條繫繩,就會將上方的平台向上抬升,從而拉緊四周的繩子(可以是2條、3條或4條)。
對於上方的平台而言,中央的繫繩施予它向上的拉力,四周的繩子則施予它向下的拉力,平台重量加上這些向下的拉力總和等於向上的拉力。但是只有合力為零未必能撐起上方的平台,還必須符合「向下的合力作用點恰位於中央繫繩的正上方」。
這個”向下的合力作用點”就是以此點當支點時,重力與四周繩拉力對此點的合力矩為零,如此才能符合合力為零(不移動)且合力矩為零(不轉動)的靜力平衡。因此必須細心調整四周各繩的拉力,這也是這個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
「張拉整體結構」由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最初創建,主要用於描述「由繩索、電纜等剛性構件組合而成的結構系統,該系統具有張力與拉力」。換句話說,該結構系統的張拉整體性是其一大特質,整個系統通過具有拉力的繩索和具有剛性的構件組成,在一定應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阻力與穩定性。該結構的每個構件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同人體肌肉與骨骼相互作用一般,二者相輔相成。
根據Fuller的說法,這個系統通過對抗力量形成,它「以自然的機構基礎,運用最少的元素,形成堅固的結構」
世界各地玩家都開始以Tensegrity Sculpture的結構進行改造創作,
你也快來一起用手邊的物件達成奇妙的「力矩平衡」吧!
運用鐳切機設計切割組合------鐳切版
生活中常見材料版,適合同學在家實作!
樂高(智高)組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