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9/27 (日) 14::00-16:00
地點: 千禧公園 廣東路郵局對面鷺鷥橋廣場 (廁所附近 )
合辦單位: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社團法人屏東縣萬年溪保育協會
協辦單位:屏東市 民和國小 國小師生共同完成 會動的萬年溪影片
活動主持人: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簡赫琳 副教授 (公民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研究)/ 社團法人 屏東縣萬年溪保育協會 林雅文 理事長
水與都市專題講者: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 陳志宏副教授
全程活動直播與照片請參考臉書網頁
報名有兩種方式
1. 若你有活動通帳號 可到 活動通統一報名
2. 也可做一般線上報名
為了慶祝河川日 煩請所有參加者身穿藍色系列衣服
活動由來: 世界各國與聯合國從1980年起就於每年九月第四個週日訂下的 [世界河川日] (World Rivers Day),每年的同一天世界各地的公私部門都熱鬧舉辦各種有創意的活動,企圖提醒各部門及公民們河川與人類社經發展的重要性。今年的世界河川日落在109年9月27 日(週日),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簡赫琳特於該日邀請屏科大超過100位學生與長年致力於都市河川水質監測與保育的屏東縣萬年溪保育協會共同舉辦 [世界河川日宣示系列活動],並公開歡迎屏東市民及台灣其他地區公民一同參與,並在會後將該日宣示系列活動上傳至世界河川日國際網站,與更多國際友人分享,同時也可提升屏東市在都市生態保育的國內外能見度。
13:30-14:00 簽到
14:00-14:30 世界河川日宣示開場/主辦與來賓致詞/合影
~~參加者超過150位 包含: 環保局代表/屏科大師生/萬年溪保育協會成員/民和國小師生/一般民眾~~
14:30-14:50 萬年溪主題曲演奏與表演 (民和國小師生表演)
14:50-15:30 水與都市專題分享/ 水質檢測工具與流程展示
15:30-16:00 市民座談/分享/問卷填寫
**全程參加者將頒發 世界河川日全球同步版參加證書/有獎徵答還有論壇紀念品喔!
16:00 結束
*雨備方案:穿雨衣或撐傘就地舉行/視天況調整活動時間
專題講者: 陳志宏 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博士高雄市政府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委員/臺南市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嘉義市都市設計審查委員會委員/彰化縣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委員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108年度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示範規劃案」計畫主持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專業分區輔導團(古歷聚組南區)」計畫主持人水與都市專題分享引言
水是萬物之源。承載了生命,孕育了文明。群居生活離不開水;有了水,才有了勃勃生機與改良農田後的耕作收穫。多數的城市畔水而起,也常利用載舟之水,迎送旅客貨物。然而,由於都市化、工業化的緣故,河川加蓋、與水爭地,是過往數十年都市發展的現象之一;這卻也讓幾代人逐漸忘了,我們的城市中曾有河流。
事實上,生活與水息息相關。據統計,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為280公升;一座一百萬人的城市,每天則會消耗掉28萬噸的生活用水,這還不包含產業用水的消耗。如此大量的進、排水,會如何影響人居環境,又會如何影響水環境呢? 又例如,若以鋪設硬鋪面、築高河堤、掩蓋溝渠、直接排放大量汙水入河等作法從事住宅區、商業區的開發,在面對極端氣候常見的強降雨時,都市已不是人人稱羨的宜居環境,而成為了時時與大自然競合的高風險賭局賽場。
人與水的關係應該是雙向的。或許我們可以從發展面重新檢視親近都市河川的可能性,從規劃面思考如何平衡都市地表逕流的吸納與管制。讓夢想中的「我家門前有小河」不再是夢想,重構人與水在都市環境中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