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

楔子/ 親子天下:優質的戶外教育---別讓孩子繼續在教室關十二年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591-%E5%84%AA%E8%B3%AA%E7%9A%84%E6%88%B6%E5%A4%96%E6%95%99%E8%82%B2---%E5%88%A5%E8%AE%93%E5%AD%A9%E5%AD%90%E7%B9%BC%E7%BA%8C%E5%9C%A8%E6%95%99%E5%AE%A4%E9%97%9C%E5%8D%81%E4%BA%8C%E5%B9%B4%EF%BC%81/ (感謝 陳校長分享)

在教育現況,跟全國大部分的班級比起來,敝班一年約四次,看似略微頻繁的戶外教育,

(1)不是想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所以我們要努力寫計畫申請經費補助;

(2)也不是要平添行政部門業務,所以我們尊重會計專業考量、兢兢業業而卑微的尋求會計部門專業的支持與首肯;

(3)更不是要沽名釣譽、特立獨行、我行我素。

而是讓老師們願意冒相對多一些的負擔與風險,只是因為覺得我們的教育不該只是在學校--不管是室內或室外;讓老師們規劃非「主流遊樂場」玩樂的「山海河港」體驗行程,只是因為覺得孩子需要多親近大自然,吃些苦、花體力去爬爬山、涉小水、體驗農漁牧,多一些生活體驗、多嘗試一些室內課程的「戶外實作課程」,用五感親自去感受--重點當然不僅僅是七大領域、七大議題,教育的範圍何其廣。

至於配合課程的問題,真的,課程包山包海,議題融來融去,即便去大型遊樂場都可以解釋成「有教育意義」。

真正促使老師甘願「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踩線踏查、規劃校外教學、戶外教育的原因,是我們「觀察」到戶外教育的功效,的確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推手之一,而這些不是作作成果報告、寫寫作文、做些調查所能量化的,而且這些成長也無法速成,偏偏這正是我們難以說服家長的地方。感謝上蒼,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是傾全力支持,甚至讓我們帶孩子去撿了兩次的海漂垃圾,去工作、去吃苦。

這樣的戶外教育,社經地位高一些的家長自會利用假日組成小團體的親子學習團,但是,有些孩子是缺乏這樣機會的,這些另類弱勢孩子,是我們應該努力服務的,雖然一路走來略顯孤單與辛苦,仍要代替這一群幸福的學生,由衷感謝全力相挺的各位教育界先進與政府德政,更謝謝校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