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台灣有機茶,因為它的樸實。依據農委會認證之民間認證團體統計資料104年有機茶種植面積343.04公頃,種植戶數237,每一公頃年產1000斤就不錯了,所以要買到真正台灣有機茶很困難。我們為了確保茶品質替客戶把關,除了有機認證外,都會親自到茶農茶園和茶廠實地考察,試喝
種茶第三代傳人的日嶺茶廠負責人李聰福,從小在自家茶園學種茶,也曾到南投縣良久林場的茶廠工作,從事茶葉揉捻等作業,算是一位「資深茶人」。為追求自然健康,並減少土壤酸化,他決轉型種植有機茶,從頭學習經營有機茶園,如今已是台灣最高海拔有機茶園。
53年次的李聰福,回憶童年時蔣經國總統曾到訪位於南投鹿谷的自家茶園,並種下茶樹;當時年幼的他在旁觀看,現成為他珍貴收藏的照片,及日嶺茶廠文宣的活招牌。
民國70年間,李聰福曾在良久林場的茶廠工作,後來他承租位於海拔1,700至2,100公尺的林班地2.7甲,栽種高山烏龍茶,因地處高山,早期從鹿谷出發要翻山越嶺,路程需4小時,一路走來備極辛苦。
李聰福說,2.7甲地全種「非有機」的高山烏龍茶,1年烏龍茶採收量5,000台斤,春、冬茶每台斤售價1,800~2,000元,當時很暢銷,客戶都現金買茶,是他種茶的黃金期。
不過,茶園在95年被林務局收回,於是同一時間,他買下南投仁愛鄉海拔1,300公尺的原住民保留地,面積1甲,開始轉型種植有機茶,1年只能採收600至800台斤,每台斤售價4,000元,總收益遠不如「非有機」烏龍茶;此外,栽種有機茶還要負擔額外的有機茶檢驗與認證費用,1年要多花費2.5萬元。
由於有機茶價位較高,過去購買「非有機」烏龍茶客戶,根本無法轉移成有機茶客戶,讓他拓銷有機茶之路走得很辛苦。有朋友勸他放棄栽種有機茶,但他不願意看到12年的心血就此付之流水,決定繼續苦撐。
李聰福說,有機茶使用有機複合肥料,成分包括黃豆粕及花生粕等原料,且黃豆一定要採用「非基改」黃豆,所栽種出的有機茶才能外銷美國。日嶺茶廠為了推廣有機茶,不僅做到茶不落地的境界,並取得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核發的「CAS台灣有機農產品」認證,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喝得放心。
其間,他分得祖產7分多地,自己又買下5分地,共計逾1.2甲地,均位於南投鹿谷鄉,藉以擴大茶園規模;此外,2年前他再承租南投仁愛鄉2甲土地。日嶺產製的有機茶,目前已在國道一號南仁湖的中壢及苗栗泰安休息站販售;另也在日月潭「OTOP館」銷售;更打進美國台商供應商,做為飲料手搖杯的茶葉,今年訂單量100台斤,成為他外銷有機茶的一大突破。
台灣風靡比賽茶,每年春茶、冬茶比賽頭等茶創下新高價的新聞屢上新聞。比賽茶既吸睛也吸金,因此每年皆有大批製茶業者參賽,要在比賽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但根據農委會出版的台灣茶產業調查報告,茶農、製茶業者卻認為難度最高反而不是拿到比賽茶名次,而是取得「有機農產品標章」。
這份在2014年出版的調查以問卷詢問台灣製茶業者,在各種可為茶產品加值的活動中,對業者而言取得的困難程度由簡單至困難,依序從0分至4.5分,結果是通過農藥殘留(2.4分)、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3.14分)、產地證明標章/產地團體標章(3.17分)、製茶廠衛生安全評鑑(3.36分)、茶比賽名次(3.39分)、HACCP認證(3.76分)、ISO認證(3.77分)、有機農產品標章(4.03分)。
調查結果顯示,對台灣製茶業者而言,通過農藥殘留最容易,取得有機農產品標章最難。而最吸引眾人目光的茶比賽,對製茶業者而言,困難程度僅是中等難度。
這樣的結果相當有趣,茶賽要跟眾多種茶、製茶高手較高下,而「有機農產品標章」只是自己跟自己比,但要通過有機驗證竟然比茶賽得獎還難?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要通過有機驗證,至少要經過這3大難關。
1、第1關:有機農產品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有機農產品標章具法律效力,而不是像市場上有些菜販,說菜是自己種的,沒有噴農藥就說是有機蔬果,因為有機農產品必須由政府所認證的第三方單位依照「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規定」驗證通過,才能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如果冒用有機農品標章是會被罰20萬至100萬的罰款。
打個比方,「有機農產品標章」就像律師、醫生必須通過相關考試才能取得的執照,不同的是,有機農產品驗證效期只有3年,3年後還要重新評鑑,律師、醫生一旦通過考試,終身有效。如果要取得歐盟的有機驗證,條件更加嚴格,因為效期僅1年,每年都要復檢通過,才能取得有機證書。
2、第2關:不是無農藥、化學肥料就是有機
有機農業為了生態永續,因此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如化學合成肥料、農藥、動物藥劑、基因改造種苗、防腐劑、保存劑、放射線等),但是當前的環境有許多污染源存在於空氣、水等之中,所以即使不使用化學物質,也必須對種植環境做適度控制,農作物才不會受到環境污染。但是台灣耕地狹小,加上多數農民習慣使用農藥,即使有些茶農有心種植有機茶,但如果隔壁茶園依舊噴灑農藥,若無密全的隔離措施,只要風一吹,農藥飛過界就破功了,最終還是無法通過有機驗證。
3、第3關:加工、分裝場地,連倉庫也要通過有機驗證
現在有位茶農辛辛苦苦按照有機農產品的SOP,不用農藥、化肥化合物,也開闢隔離區避免遭受鄰田汙染,那他種的茶就是有機茶嗎?
不是。因為茶還要經過加工、分裝。有機驗證單位要求加工場地(製茶廠)、分裝場地,包括倉庫在內,除了要符合衛生規範,為確保生產過程不受化學物質、幅射物質汙染,標準嚴格到像早期純樸的台灣社會,長輩除禁止男女同處一室,也告誡男女生不能手牽手,否則會懷孕。同樣的,有機驗證嚴禁有機茶跟非有機茶放在同一場所,避免交叉感染。
但有機驗證更嚴格的是,凡處理過非有機產品的場地、器具等,一律都要澈底清洗才能製作有機茶。以前的男女生約會,雖然不能手牽手,但隔條手帕還是可以牽手,但如果以有機驗證標準,這條手帕一旦男生拿過,要先洗乾淨,女生才能摸,反之亦然。所以,你說有機難不難?
後語:
「有機驗證」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熱帶玫瑰」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有機認證」的甘苦。下次當你喝到有機茶時,別忘了在心裡向這些茶農及茶廠說聲謝謝,因為生產「有機茶」及其他有機農產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些人通常都有點傻勁。他們的傻,是為了生態環境,還有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