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小故事

我們不是農業或歷史學者,若您覺得筆記內容有誤,歡迎來電: 06-5907232、來信: JF1872@hotmail.com,或直接來店內討論指教。謝謝!

稻米種類簡介

從米店的角度來說,米可以分為幾大類:

1.稉白米:又稱蓬萊米、圓米。是台灣最普遍煮飯的米,也是日本人和韓國人喜歡吃的米種。

2.秈白米:又稱在來米、長米。直鏈澱粉的比例較高

3.白糯米:直鏈澱粉的比例低(<5%)。可再分為長糯 (尖糯) 和圓糯。長糯多用來包粽子、炒油飯。圓糯米常用來製作甜點、湯圓或煮甜粥。

註:各種白米的熱量和澱粉含量其實都差不多,影響「是否容易消化」、「是否容易造成血糖波動」的主因是澱粉的組成(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比例)不同。可參考表一。

4.香米

5.糙米:稻穀去殼、保留米糠層,得到的就是糙米。

6.有色米:有色米都是糙米,只有外面的米糠層是有顏色的,中間的胚乳層仍是白色的喔。台灣常見的有色米有:黑米 (黑秈糙)、紫米 (黑糯米)、紅米 (也有分糯性和非糯性)。

  • 黑米被稱為「米中藥王」、「長壽米」,富含花青素。

  • 黑米和紫米外觀都是紫黑色長型,要如何區分?黑米是秈糙類,胚乳是半透明的;紫米是糯米類,胚乳是白色不透明的,糯米支鏈澱粉的比例高,消化快但不易消化完全、有些人吃多了易漲氣。若米粒切開了(去除糠層後)仍分不出黑米或紫米,可以滴碘液測試,非糯性的會變成藍紫色,糯性的呈茶褐色(不變色)。

  • 紅米含鐵質高。紅糯米是早年花蓮太巴塱地區阿美族女性作月子時的主食。


世界的稻米

稻米在生物學的分類屬於禾本科、稻屬 (Oryza)。稻屬有兩種栽培稻「亞洲栽培稻 Oryza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 Oryza glaberrima ,其於約20種均為野生種。全世界種植的稻米絕大多數是亞洲栽培稻,另一種非洲栽培稻只在西非有少量栽種。

亞洲栽培稻可再分為三個亞種:

1.印度型秈稻 (indica):分蘗強,穀粒細長,較抗不良環境。

2.日本型稉稻 (japonica):分蘗較少,穀粒短圓,能抗較低溫環境。

3.爪哇型稉稻 (javonica):又稱熱帶型稉稻。穀粒較大、短圓有芒,較不耐低溫。因為產量較低,在全世界的栽種面積少。

稻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分布相當廣,從北緯53度到南緯40度,從水平面至海拔3000公尺高,從深水到旱作均可種植。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栽培、淘汰與散播,現在除了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栽種。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稻米種植和消費都在亞洲地區。

台灣的稻米

台灣稻米的栽種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南科考古遺址出土了上萬粒的碳化稻米,每粒稻米的大小外型差異不多,學者推測當時已有選種、甚至育種技術,這批稻米是已經馴化的「栽培稻」。且經DNA檢驗,發現大部份屬於爪哇型稉稻(熱帶)javonica。四千年前的墾丁史前遺址陶片上發現稻米印痕。約三千年前的台中惠來遺址也有碳化稻米出土,這批稻米型態有短圓型、長粒型,變異相當大,學者推測是混合不同種的結果。

明朝的「東番記」是最早有記載台灣稻米栽種的文獻,其中寫到:「無水田,治畲(ㄕㄜ;用火燎原而後種植的耕作方式)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華稍長,且甘香。 」

明清時期,台灣的稻米絕大多數是印度型秈稻 indica,由大陸移民帶來的。

日治時期,日本人吃不慣秈稻的口感,引進了日本型稉稻(溫帶)japonica。1922年才在台北竹子湖試種成功,1926年台灣總督將在台灣種植的稉米命名為「蓬萊米」;原本的秈稻則稱為「在來米」,以前就已在台灣栽種、在地既有的米。當時日本政府推行「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政策,蓬萊米是當時台灣非常重要的外銷產品。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基於戰後農村基礎建設受損、人口快速增長…等因素,政策主要目標在提升產能,希望人人能吃得飽。台灣稻米產量逐年增加,在1970年代末(民國65至70年間)達到最高峰,馬路到處都在曬稻穀,甚至學校走廊都被借用來曬穀。

1980年代因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改變,台灣的稻米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1983年開始實施「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期望減少稻米栽種面積。同時期也開始追求良質米,希望人民吃得飽,更要吃得好,1986年開辦「輔導良質米產銷計畫」,並舉行冠軍米、十大經典好米、精饌米獎……等等各種稻米品質競賽。

名人堂

  • 磯永吉博士 (1886-1972):台灣蓬萊米之父。

  • 末永仁技師 (1886-1939):台灣蓬萊米之母。

  • 郭益全博士 (1946-2000):用從日本引入的稻種「絹光(日語:キヌヒカリ)」與台灣本土品種「台稉四號」配種出台灣第一種香米「台農71號」,卻在米種發表前積勞成疾過世。台農71號因此也被稱為「益全香米」。

  • 崑濱伯 (1929-2021):種植稻米超過50年,2004年參與紀錄片「無米樂」的拍攝,2006年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全國總冠軍。

一些台灣米品種

米的品種繁多。因為育種家的努力,持續有不同品種出現。在此記錄其中一些米品種。

  • 台中65號:1929年問世,一年可栽種兩次,台灣85%以上的蓬萊米品種都是它的後代。

  • 台稉九號

  • 台農71號 (益全香米)

  • 台中秈10號

  • 台南11號

  • 台南16號

  • 高雄139號、145號、147號

  • 桃園3號

  • 台中194號 (七葉蘭香米)

稻的生長過程


稻米碾製

稻米的碾製分為兩大部份:將稻穀去殼成為糙米的「壟穀」程序和去除糙米糠層變成白米的「精米」程序。

米的營養


好吃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