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下數據人的生存法則📈(本網站宣傳照)
圖/JackYi
文/JackYi
© 照片版權皆歸本網站作者所有
初稿時間:2024.12.2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1.10
這是一場關於「AI時代下第一線數據工作者生存法則」的線上直播活動,由「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社群主辦。
活動邀請到數創智能的執行長Vincent分享他多年在數據領域的經驗,並探討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數據工作者如何應對挑戰,提升自身價值。
Vincent在演講中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討AI時代資料科學家的轉型方向及分析了AI的發展趨勢,並對數據分析、數據科學、數據工程等不同職務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預測。
此外,他強調了軟實力在未來的重要性,例如領域知識、說故事能力和顧問能力,並預測AI工程師將成為炙手可熱的職位。
此外,直播也包含與聽眾的互動環節,討論資料科學家的不同角色定位、產業趨勢以及如何持續學習與提升自身競爭力,鼓勵數據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掌握AI工具,才能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
○ 主辦單位:「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社群
○ 主持人:維元
○ 講者:數創智能執行長Vincent
○ 分享主題:AI 時代下,數據人不被取代的生存法則 | 開箱 #第一線資料科學工作者 系列活動 #3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sqZZiZZNU&t=151s
○ 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 的發展階段:
■ Level 1: box (2022年,例如:ChatGPT 3.5)
■ Level 2: reason (當前階段,模型具備推理能力)
■ Level 3: AI agent (預計2025年,AI 代理元年)
■ Level 4: AI輔助人類創新
■ Level 5: AI主導大部分工作
■ 傳統機器學習 (Classic Machine Learning) 的應用持續擴展,並與生成式AI結合。
○ 淡化數據人角色局限,將自己定位為解決問題的人
○ 軟實力 (Soft Skills) 比硬實力 (Hard Skills) 更重要**
■ 軟實力:理解業務、溝通、領導能力
■ 硬實力: Prompt engineering、原理性知識
◎ Prompt engineering:善用自然語言調用AI模型,穩定產出結果
◎ 原理性知識:深入理解數學原理,避免AI產生不會報錯的錯誤
○ 定義:調用大型模型API,完成產品搭建的工程師
○ 技能組成:領域知識 (Domain knowledge) + Prompt engineering + Agentic workflow + RAG
○ 無需深入了解深度學習,只需理解概念
○ AI發展趨勢:生成式AI發展迅速,將經歷從推理到AI Agent的階段,最終可能達到AGI (人工通用智慧)。同時,傳統機器學習的應用也會持續擴展,並與生成式AI結合。
○ 數據職務的轉變:數據分析師的角色將轉變為一種技能,各領域專家都需具備。資料科學家需更重視工程能力,將模型部署到實際應用。數據工程師需掌握新工具,與軟體工程師的界限可能更模糊。
○ 軟實力的重要性:在AI時代,軟實力如理解業務、溝通、領導等更為重要。數據工作者應具備全局觀,將自己定位為解決問題的人。
○ Prompt engineering 和 原理知識:
Prompt engineering:善用自然語言調用AI模型,確保產出結果的穩定性。
原理性知識:深入理解底層的數學原理,避免模型產生不易察覺的錯誤。
○ AI 工程師的崛起: AI 工程師將成為熱門職位,他們利用大型模型的 API,搭建各種 AI 應用。其技能組成包括領域知識、prompt engineering、agentic workflow 和 RAG。
Slogan
擁抱AI,數據賦能,智領未來!
AI時代的來臨,對數據工作者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AI的快速發展,我們不應感到恐懼,而是要積極擁抱變化,不斷學習新技能,掌握AI工具,將AI轉化為助力,提升自身價值。❤️
[以上文章內容參照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直播內容進行重點整理,版權歸本網站所有]
QA問答
1. AI時代下,數據人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
○ 淡化角色局限:不要將自己局限於「數據人」的角色,而要將自己定位為解決問題的人,從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
○ 提升軟實力:注重培養理解業務、溝通協調、領導能力等軟實力,這些能力難以被AI取代。
○ 掌握AI工具:學習如何使用 AI 工具,如大型語言模型、數據分析平台等,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
○ 深入學習原理:深入理解機器學習和AI的數學原理,能夠避免模型產生不易察覺的錯誤。
○ 擁抱變化:數據領域變化快速,要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適應新的技術和趨勢。
○ 成為領域專家:成為具有數據分析能力的行業專家,能更深入理解業務,提出更有價值的分析。
2. 數據分析師哪些能力不容易被AI取代?
○ 領域知識:深入了解特定行業的知識和業務邏輯,這是AI難以模仿的。
○ 問題定義能力:能夠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分析問題,這是AI無法獨立完成的。
○ 創新思維:能夠結合數據分析和行業知識,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是AI難以企及的。
○ 溝通與協作能力:能夠與業務部門有效溝通,將數據分析結果轉化為可執行的建議,這是AI難以取代的。
○ 全局觀:具備全局觀,能夠理解公司的戰略目標,並將數據分析與公司發展相結合。
○ 判斷能力:能夠判斷數據的品質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確保數據驅動決策的有效性。
3. 如何善用AI工具,創造數據新價值?
○ 自動化重複性任務:使用AI工具自動化數據收集、清洗、整理等重複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輔助數據分析:使用AI工具進行更快速、更深入的數據分析,發現隱藏的模式和趨勢。
○ 輔助模型建構:使用AI工具輔助建立機器學習模型,提高模型準確度和效率。
○ 生成分析報告:使用AI工具自動生成分析報告,節省撰寫時間,並提高報告的可讀性。
○ 開發創新應用:利用AI工具開發新的數據應用,例如推薦系統、智慧客服、預測分析等。
○ Prompt Engineering: 學習如何通過自然語言與AI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穩定產出高品質的分析結果。
4. 如果對於AI工具還是新手小白(指完全陌生,不懂有哪些工具)的階段,有哪些AI工具適合作為新手的敲門磚?
○ ChatGPT:作為自然語言處理的代表,可從與AI聊天互動開始,了解AI的應用和原理。
○ Plexity: 體驗 AI 搜尋引擎,了解 AI 如何輔助資訊搜尋和整理。
○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學習使用 GCP 的 BigQuery 等工具,了解如何使用自然語言進行數據分析和查詢。
○ LangChain or LlamaIndex: 作為構建 AI Agent 的框架,了解如何整合不同的 AI 模型和工具,搭建AI應用流程。
○ 相關雲端服務平台:如Google Cloud, Microsoft Azure等,這些平台提供許多AI相關的服務和工具,適合新手入門。
○ 開源資料庫/平台:使用開源的資料庫如PostgreSQL或平台如Anaconda,了解資料處理的流程與工具。
○ 參與社群活:加入數據科學社群,和其他新手交流學習心得,並獲得更多資源和指導。
○ 線上課程或工作坊:參加相關線上課程或工作坊,系統學習AI和數據分析的基礎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