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普查,會希望調查員能找到負責樣區內的所有水雉並統計數量。然而要如何進行地毯式搜索,卻又不會有區塊重覆導致重複計數的情況發生,這就跟事前的路線規劃有密切的關聯了。
分區名稱:各個分區基本上是以行政區來作劃分,請直接填入分區名稱與編號即可,例如:官田區官田里-4。
**注意:一份記錄表只紀錄一個分區的資料。
分區編號:為4碼的英文字,取行政區羅馬拼音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合而成,例如:官田區官田里的分區編號為GTGT。
**注意:以官田里為例,官田里又分為1-4四個樣區,因其行政區依然為官田里,故四個樣區的分區編號皆填寫GTGT即可。
**各個樣區的分區編號之後會附在各個樣區地圖上。
時間:為24小時制,如上午10點9分,請填入10:09。
調查序號:從數字1開始的流水號,每一個序號代表一群水雉。 以活動的棲地類型區分是否為同一群水雉的。
舉例來說:調查員A在負責樣區內前後發現三大群水雉,這三群水雉的活動狀況為
1. 同一塊田上有10隻水雉
2. 兩塊種植相同作物的田上共有15隻水雉,一塊有5隻,另一塊有10隻。
3. 兩塊種植不同作物的田上共有17隻水雉,一塊有8隻,另一塊有9隻。
第一群在同樣的棲地上活動,所以視為同一群,給予調查序號1,水雉數量紀錄為10隻。
第二群雖然跨田區,但兩塊田種植的作物一樣,視為棲地相同,故該群水雉也視為同一群,給予調查序號2,水雉數量紀錄為15隻。
第三群一樣也是跨田區,然而兩塊田種植的作物不同,視為棲地不同,故該群水雉視為不同群,分別給予調查序號3及4,水雉數量分別紀錄為8隻跟9隻。
棲地屬性:填入該群水雉活動的棲地狀態對應之代碼。文件下載有整理好的表格檔案可以下載列印。
濕地:
已有耕作之水田:
菱角(F1):表示棲地以種植菱角為主。
稻作(F2):表示棲地以種植水稻為主。
睡蓮(F3):表示棲地以種植睡蓮為主。
荷花(F4):表示棲地以種植荷花為主。
尚未耕作之水田:
未耕田地(F5):表示田地經過整理但尚未種植的狀態,或沒有植被的田地積水所形成的泥濘地。
未耕作之田地:
休耕、荒廢田地(F6):表示有積水的休耕、荒廢田地,其上長滿雜草或綠肥作物。
水池、魚池、埤塘或其他深水域:
漂浮性水生植物(P1):表示水池長滿漂浮性水生植物(如大萍、布袋蓮等)。
草澤(P2):表示水池長滿草生植被,如:蘆葦、空心菜等。
空水域(P3):表示水體無任何水生植物生長的魚池、埤塘或水池等。
其他溼地(A):其他非前述項目的溼地,請在表格「附註」欄位敘述此濕地之植物相。
非濕地:
暫時性非濕地(B1):表示棲地若有積水或經過變動,則可能會有水雉棲息,例如:旱田。
永久性非濕地(B2):表示未來有水雉棲息的可能性很低的棲地,例如:人造建物、水泥鋪面等。
座標:紀錄觀察水雉時的調查員位置座標即可。
**注意:若在同一位置觀察到多群水雉,則給予不同調查序號與相同的經緯度座標。
為了讓調查記錄標準化且加快資料輸入流程,建議使用 WGS84 經緯度座標, 且單位設定為「度」而非「度分秒」。(DD.DDDDDD°,十進位,度記錄到小數第六位)
若採用 TM2 座標請在記錄表開頭勾選 TWD67 或 TWD97 系統。
WGS84 座標緯度為開頭「21-25」的數字,TM2 座標則為 7 位數字。
WGS84 座標經度為開頭「120-121」的數字,TM2 座標則為 6 位數字。
調查結束時間是早上11點,結束後記得要回來園區回報數量並繳交調查紀錄呀~不要做完調查就跑掉了。
11/30(六)有個行前說明會,如果看完以上說明還是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來參加行前說明會,我們會再講解一次調查方法與流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