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鳥簡介

是水雉,不是水蛭!!!

在對一般大眾做介紹時,常看見對方一臉茫然地問:「水蛭?水蛭為什麼要保育?」

「是會飛的的鳥啦!又叫凌波仙子。不是會吸血的水蛭!」

「喔喔喔~是不是那個尾巴很長,都住在菱角田的鳥嗎?」

「對啦對啦,那個就是水雉。」

水雉科在全世界共有八種,分佈在全球熱帶及亞熱帶。長長的腳爪是他們的共同特徵。主要棲息在湖泊淺水區、水塘及沼澤地。台灣僅有雉尾水雉一種分布,我們通稱其為水雉。

水雉的英文名稱是Pheasant-tailed Jacana,意思是如雉雞一樣有著長尾羽的水雉科鳥類。是水雉家族中唯一具有繁殖羽及非繁殖羽及及遷徙能力的成員。主要棲息於亞洲南北回歸現之間的平原。在部分地區為候鳥,在台灣則全年可見。水雉多在有浮葉性植物的水澤活動,有人稱它「葉行者」或「凌波仙子」。在台灣,水雉常棲息於菱角田,因此又有「菱角鳥」的別稱。

4月到9月是水雉的繁殖期,這段期間牠們會換上我們較為熟悉的鮮豔外衣。夏天可以見到它黑白分明的身影穿梭在菱角田,伴隨「一ㄨ一ㄨ」的呼喚。水雉公母羽色相似,外觀僅可以體型稍做區辨,母鳥通常較公鳥體型大些。水雉為一妻多夫制的鳥種,雌鳥在一個繁殖季會與數隻公鳥配對。水雉一巢約有3~4顆蛋,多由公鳥孵蛋及育雛。

水雉的食物有水生昆蟲、蝌蚪、螺等,偶爾會吃一些植物的種子。菱角田葉子長密後像一朵朵的綠色花朵,提供了水雉築巢的地點,而菱角在水下廣散的根系,提供了許多小生物生存的空間,菱角田不僅是水雉的棲所,也是提供豐富食物的餐廳。

時節進入秋冬,水雉紛紛換去喧嘩的外衣,轉為一身樸素裝扮。此時的菱角經過數次採收後也漸漸枯萎,菱角田食物減少,水雉也會短暫利用其它濕地,如剛種稻的水田、海岸草澤等。

猜猜看


我們誰是成鳥?

誰又是幼鳥?

水雉在台灣為保育等級二級的鳥類。

目前在台灣面臨最主要的威脅為棲地面積減少。水雉在適當的濕地環境是優勢鳥種,但對於浮葉性水生植物的偏好,使得可利用的環境大大侷限。而淡水濕地在近幾十年的開發下已大幅減少。原先全台可見的水雉,在1990年代調查發現水雉數量不到50隻。

經過十幾年的相關保育措施,目前水雉數量約在1000隻左右。主要仍分布在台南地區,又以菱角的主要產區---官田---為水雉數量最多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