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media

Experiment, Curiosity, Passion
and Head in the Cloud

實驗寫作:一篇千律?——《燕詩》白居易

881 T02 LamNgaiYin 11860853Assign02 Final.docx

集全人類智慧大成的翻譯器是真正的作家,詩的路向由它主宰,而我只是謙卑的代言人和解密人

但我會以最「真實客觀而專業」的態度去演繹新詩《燕詩》,並提供「可靠」的分析

在世界的意識底下,閱讀中國文學是怎麼一回事呢?

作品概念 按下閱覽)

從小到大,我們飽覽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故事,當中寓言故事和青少年/兒童讀本佔了很大比重。各出版社、學者、以至同好都積極投放資源去推動翻譯及校錯的相關事務。

另一方面,中華文學的作品儘管也陪伴着我們的生活,但要跳出亞洲卻舉步維艱,多數作品只能由一小撮研究人士管理和分析,而且翻譯、整合的過程總是錯漏百出,也因為研究人士的文化因素而誤解。

互聯網和全球化下,翻譯工具成為了解我們不熟悉的文字的一大渠道,但翻譯器的可靠性參差不齊,甚至成為一種新的流行文化。

創作手法 按下閱覽)

  1. 把詩詞分成每兩節(10個字)一份。

  2. 每一節都運用網上翻譯器翻譯《燕詩》為另一語言,再轉回中文。

  3. 每節選擇的翻譯語言和轉換次數不定。

  4. 重新拼接每一節成為新詩《燕詩》

  5. 為新詩創作「白話譯本」,並詮釋拓展成完整的故事

  6. 進行詩詞賞析,針對用詞、意境、抒情,深入再解讀新詩

書寫視覺文化:文字與圖像

系列:安全用字.避免責任

作品1:有效殺死亡99.9%細菌

創作理念:

在日常的廣告和溫馨提示,經常能看見多此一舉的聲明,或者巧妙地用迂迴的字句,目的是讓消費者無法追討。這種但求避免「背鍋」的文字藝術已徹底滲透於我們的血液,我們的言行也被這種模式洗腦。我運用了網絡素材進行拼貼,用兒戲、低質迷因的手法去嘲諷這種逃避責任的聲明,因為它們已成為閒談的金句經典。

作品2:小心地滑

詩畫並行

組詩兩首:對我們好的植物

以鮮明的繪畫配上新詩,描述這些被視為「好意頭」的盆栽如何造福人們。

文字上是一個小故事,視覺上是一個小劇場,二合一便是生活菲林的一小截。

愛德華·霍普《夜遊者》1942年

《夜遊者.日下回顧》

(按下閱覽詩歌)

我是飛蛾。夜裏醒着,看到光就進去

我坐,我喝酒,我垂下頭

有新的飛蛾吸引過來,我認得你

你知道我認得你,但你雙眼放在旁邊的紅

你一直清醒地坐在位子,酒不能弄醉你,暖光不能催眠你,你失去了睡眠

你以為你能埋在女人的懷裏安睡一夜,但這只是夢

所以你在這裏

她在這裏

我也在這裏


你記不記得這樣的一個夜晚?你生命中的其中一個夜晚。

你在懷疑我監視你和你的情人。我沒有

我垂下了頭,只見褐紅的桌面

我不知道淑女的豔紅衣裳,不知道侍應的紅臉,不知道外頭充滿紅色

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紅色,這只是一幅畫

由一個無聊的人把瑣碎的事紀錄下來

你覺得這些都不重要,儘管你記得所有,因為你曾經在裏面活個一整夜

你曾經走過這個街角,每天四次,最後一次是第二十三年

這地方充滿冰冷的溫暖,你說。我聽着。

粗糙的玻璃工藝,令再溫馨的燈光都被它剔除了。

防蛀防鏽的漆油,令樑柱跟鈔票翡翠一樣市儈,銅臭遍遍。

所有的溫暖都困在室內,離開牆壁天花就得不到任何一點。

有誰會抬頭,看紅磚牆,留意日升日落,影子在陽光下移動?


我聽着,你就是個批評家。

創作解說

本詩運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令作者和讀者都代入場景人物之中,進行心與物的交感互動。

詩歌分為兩個部分:
1)身處畫中場景,實時經歷
2)畫家描繪了(1)的畫面,「我和你」其後閱覽《夜遊者》這幅畫


第一部分

作者和讀者都身處畫面當中,作者「我」是坐在一旁的戴帽男子;讀者「你」是坐在女子身旁的男士。第一部分侷限在「我」的視角,去描述餐館的環境和氣氛。「我」的精神狀態影響下,聚焦在自己的切身行為,以及長桌另一端的男女,尤其是「你」,反而對整個客觀環境缺乏深入。
讀者從中感受深夜餐館裏,心的交感代入,表現氣氛和想像性的視覺感受。帶動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共享感官,以及「角色扮演」中的互動。

第二部分

作者和讀者站在較客觀的角度去表達和訴說視覺畫面。時間處於「第一部分」之後,有畫家以旁觀者身份紀錄了那一夜,而畫中的當事人緣份下見到這幅畫。「我和你」都從客觀的一幅畫憶起當時的畫面。
看似客觀、像照片一樣的畫作,人物地點都是真實存在,但「我」卻不認為這是真實的視覺表現,對「視覺」的紀錄抱持質疑。而「我」的記憶已經不清晰,「我」不相信畫作,卻只能跟隨畫家的描述。
「你」則沒有對這幅畫表態,但「你」對這幅畫產生共鳴,牽引到個人的視覺世界。「你」表現的視覺大部分跟畫作吻合,但有更多的是個人評論和畫中沒刻意交代的感官描述。


這是三種視覺的表現,由最內層的餐館人物,到旁觀的畫家,再到人物閱覽自己。身處現在的人物嘗試跟過去的經歷互動,感受當時的身心思想。讀者也從代入人物經歷其境,再單以讀者身份看着作者的描述,理解一個場景下的多重視覺表達。

多媒體創作:《論12月21日的大事件》

從作品談討「何謂重要、偉大」和能夠名留青史的準則,以及現今資訊過量下帶來的存在價值危機。

本作品是以類似網站形式創作,請按:

書籍設計:民族特色景區攻略

推廣海報

書籍封面

書籍封底

寫作發展的路途上,商業宣傳和刊物印刷也是息息相關。尤其電子書和自資出版的普及,每一位作者都希望作品的每一細節皆能表現心中的聲音,準確連接讀者的大腦。

在這個旅遊書籍的設計裏,運用了各種元素都切合理想的核心受眾精,同時明確從視覺上表達內容大綱。

  • Memo紙/紙膠帶風格猶如作者特地貼Tips,表現年輕、追上潮流感

  • 極簡主義背景,突出前方的手和精細的布料拼貼,布料是取自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特色

  • 路旁各自放上不同的特色自然風光,象徵遊走各地
    形態上展現景深,表達「地大物博」,遠離市區煩囂也是近年熱門的打卡類別

  • 手、山、道路指引讀者視線走向,焦點最終落於書籍重點文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