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羅馬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4週 第7~8篇
(讀經:羅馬書四1~25)
第4週.第六日
第八篇稱義主觀的經歷(二)
綱目
達成神的目的使神滿足
回到生命樹
讀經:
羅四1~25
禱讀:
羅4:17 亞伯拉罕在他所信那叫死人復活,又稱無為有的神面前,是我們眾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
羅4:18 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仍靠指望而信,就得以照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的話,作多國的父。
生命讀經:
達成神的目的使神滿足
然後神也許又顯現,並且問說,『你願意同我往前麼?你要享受我進一步的顯現麼?倘若你要,你就必須放棄以撒,放棄我所賜給你的。不是要將以撒趕出去,乃是要將他獻給我。將你所經歷的基督帶來,將祂放在我的祭壇上,將祂獻給我,使我滿足。你對基督的經歷成了你的分,並使你滿足。現在我要你將這一分獻給我,使我完全滿足。』你願這樣作麼?有了這樣經歷的基督徒,一百位中也沒有一位願這樣作。每個人都會回答:『我怎能放棄我對基督珍愛、寶貴的經歷?要我放棄這個是錯誤的。我絕不會順從。』然而,神要求人將他對基督的經歷當作以撒獻上,凡不願意這樣作的,這人屬靈的生命就會變得死沉。對這樣的人,神似乎說,『既然你寶貴你以撒的經歷,不願將這經歷給我,我就把牠留給你。我不能再同你往前。你有你的享受和滿足,但我沒有得著我的享受和滿足。我在你身上不能作甚麼,以達成我的目的。』
亞伯拉罕獻上以撒,為要使神滿足;那是真正的燔祭。在摩利亞山上,神得著祂完全的滿足。在創世記二十二章,我們看見神不但是稱無為有的神(正如十五和十七章所啟示的),也是叫死人復活的神。在神眼中,亞伯拉罕將以撒放在祭壇上,拿刀要殺他的時候,以撒就死了。神阻止亞伯拉罕,禁止他殺以撒。在豫表裡,這就是神分賜生命給死了的以撒。照著希伯來十一章十七至十九節,以撒復活了,亞伯拉罕在復活裡從神得回以撒。結果,神就進一步且更豐富的傳輸、注入、並彌漫在亞伯拉罕裡面。
在摩利亞山上,亞伯拉罕屬靈的經歷達到高峰。結果,亞伯拉罕在生命上變得這樣屬靈、這樣成熟,以致在創世記二十四章他是豫表父神。他在那裡變得這樣成熟?就是在摩利亞山上;他在那裡得著神完全的分。父神傳輸到他裡面。所以,亞伯拉罕成了父,不僅是單個以撒的父,也是團體、千萬後裔的父;這些後裔是神在這地上的國,以成就神的目的。
現在我們能看見,為甚麼保羅寫羅馬三章以後,在四章有負擔用亞伯拉罕的歷史為圖畫,以顯示神稱義的高峰。神稱義的目的,是要在無數的聖徒裡面得著基督的複製。這些聖徒作基督的複製,成了祂身體上的肢體。(十二5。)然後,這身體就成為神在地上的國,(十四17,)以達成神的目的。基督的身體作神的國,在羅馬十二至十六章得著解釋。所有的地方召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作神國的彰顯。召會作神的國,不是由一個以撒組成,乃是由許多本於神的稱義而產生的以撒組成。這一切都是對稱義主觀、更深經歷的結果。
回到生命樹
然而,我們還需要看得更多。讓我們再回到創世記一章。
照著創世記一章,人不但是神所造的,人受造也是為著神並歸與神的。人受造歸與神,使他彰顯神的形像,並施行神的管治權,以建立祂的國。人乃是為著這樣高的目的受造歸與神。在創世記二章,我們看見神由生命樹所代表,指明受造歸與神的人該不斷喫這樹。人需要來到神面前,接觸神,得著神傳輸並注入到他裡面。然而,人沒有這樣作,反而到錯誤的源頭─知識樹那裡去。因此,受造歸與神的人偏離了神。這是人墮落的正確意義。
神顯現呼召亞伯拉罕離開這墮落的光景,意思是神要帶人歸向祂自己。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迦勒的吾珥時,沒有告訴他往那裡去,因為神的心意是要帶他歸向祂自己。人必須歸向神,使神能將自己傳輸到他裡面。
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帶他回到生命樹。生命樹的原則是倚靠;知識樹的原則是獨立。到生命樹這裡來,意思就是倚靠神;轉向知識樹,意思就是棄絕神。我們需要天天時時倚靠神作我們的生命。我們絕不能離開神作我們的生命。所以,亞伯拉罕被帶回神這生命樹。當神向他顯現,那也是生命樹的顯現。亞伯拉罕花時間在神面前,就享受了生命樹。每當這事發生,神的素質就傳輸到他裡面。這樣神就訓練亞伯拉罕,使他全然被神傳輸、注入並彌漫,不再憑自己行動。這對亞伯拉罕不是容易學習的功課。
今天我們也在受同樣的訓練。神已呼召我們離開我們墮落的光景,歸向祂自己這生命樹。現今我們在祂的傳輸、注入、和浸透之下。我們不可憑自己作甚麼。我們的己必須被了結。舊人必須被割除並埋葬,使神作我們的一切。然後我們就能在實際裡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裡所活的生命,是我在神兒子的信裡,與祂聯結所活的。』(加二20。)這是亞伯拉罕的生活。身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我們與他一樣。我們照他信的腳蹤而行,並在神浸透的工作之下。
當我們經歷這過程時,對神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憑基督的信相信祂。這引起從神那面的另一個反應,就是算基督為我們的義。此後,我們憑自己行動,以致產生失敗。我們到錯誤的源頭─夏甲,律法─那裡去,並生出以實瑪利。接著,我們需要受割禮。這使我們進一步經歷基督作我們今日的以撒。然後神會要求我們將這以撒獻給祂作祭物,使祂滿足。我們若服從這要求,神就再對我們回應,給我們復活的經歷,產生許多以撒。一旦我們將自己對基督個別的經歷獻給神,我們就發現自己在召會中,有許多以撒圍繞我們,我們就對基督有團體的經歷。這樣我們就不再是個人,乃是達成神目的的國度,基督的身體。
這是由亞伯拉罕的表樣所顯示稱義更深的意義。我們必須承認,這一切的源頭是神的傳輸、注入和浸透。這傳輸和注入的過程,在神與人之間引起許多反應。在我們與神之間的這個交通,這個交流,使我們與祂成為一,並產生一個宇宙的人以達成神永遠的目的。在這過程中,神性與人性調和。這就是神稱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