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灣舊照片資料庫
重陽節已過,茱萸與金黃色的菊花正盛開。在這遊賞的好日子裡。作者與友人登上紅毛城,一同欣賞風景。
縱情詩酒誰賓主,歷劫乾坤自古今。
他們一起盡情作詩飲酒,而看著紅毛城建築的時代痕跡,不禁為紅毛城先後被西班牙、 荷蘭、 鄭治政權、 清朝、 英國、 日本...佔有的歷史感慨。紅毛城不斷在各個政權手中易手,就如同台灣歷史的縮影一般。這也讓作者一行人不禁連想到當時台灣的現況,在馬關條約簽訂後,被清朝割讓給了日本.再次被外國列強支配的恐懼。
畫家筆下的馬關條約簽訂畫面
圖片來源:google map街景
雲曳觀山銜夕照,天低淡水結秋陰。
在從紅毛城走向滬尾砲台的路上,他們向淡水河的另一端眺望。雲朵在空中自由地飄動,遠方的觀音山銜接著夕陽的餘暉。淡水河上壟罩著秋日的陰霾。
北門鎻鑰餘題字,遺趾相望感特深。
作者一行人來到了北門鎖鑰砲台,望著劉銘傳親自提筆的「北門鎖鑰」四字,北門鎖鑰砲台過去曾是守護台灣北部的門戶。駐紮在砲台上的火炮,曾令強大的列強艦隊也不禁心生膽寒。然而,過去的榮光也將成歷史。如今,面對日本的入侵。北門鎖鑰砲台再也無法如過去那樣,幫助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抵禦強大的外敵。
北門鎖鑰砲台的阿姆斯壯後膛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