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德(1886-1964年)
號潤庵,新竹人,後遷居臺北艋舺。其父魏篤生是日治時期文人,於「啟英軒」書房授課。魏清德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並學習漢文,又從張麟書學文、曾吉甫學詩,漢學根底深厚。
魏清德以傳統漢學素養兼容現代學校教育,先後畢業於新竹公學校(1903年)、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1906年),而後擔任新竹廳竹南郡中港公學校(1906~1908)與新竹公學校(1908~1909年)的訓導,並於1909年通過臺灣地區第二回普通文官考試。
來源:國立歷史博物館
來源:維基百科
1910~1940年任職於《臺灣日日新報》,歷任記者、編輯員與漢文部主任,在職期間曾於報上撰述詩作、翻譯與改寫西洋小說、日本歷史小說及發表旅行遊記類文章,在當時文壇極具影響力。
除報社之外,魏清德亦曾加入臺灣文化協會並積極參與詩社活動。1910年與北臺詩友共同創立「瀛社」,並於1953年接任第三任社長。1930年加入由日本人所創立的「南雅吟社」,為該社唯一的臺籍成員。魏氏素以詩人及書畫品鑑知名於世,致力於推動藝文發展,在臺灣文學史上,扮演了宣揚、品評與贊助的重要角色,著有《潤庵吟著》、《尺寸園瓿稿》等詩集傳世,文才受日、臺雙方文人的肯定。
戰後,魏清德則轉而從商,曾任臺灣省合會儲蓄公司總經理,其餘時間仍投注於詩社活動與漢詩創作。晚年(1963年)更是獲得「國際桂冠詩人」的美譽。
國立歷史博物館-魏清德 https://artistsday.nmh.gov.tw/art12.html
國家文化記憶庫-魏清德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216380
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 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0091&searchkey=%E9%BB%83%E7%BE%8E%E5%A8%A5
臺灣日日新報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6%97%A5%E6%97%A5%E6%96%B0%E5%A0%B1
台灣瀛社詩學會 https://www.tpps.org.tw/web/about/about.jsp?cp_id=CP1645098111614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1_002_0000362383&lang=chn
UPLI國際桂冠詩人聯盟 https://www.upli-wcp.org/
戰爭聲中,迎來台灣史上第一場選舉:《光與灰燼》選摘(2)https://www.storm.mg/article/1020870?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