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心,第一步驟:要想慈悲的價值,然後增加其信念,再來產生對此的強烈希求。為此,要每天練習,熟悉其義,可以的話,任何時刻,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應思維且觀修其義,讓這種模式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方為正道!
像是獲證羅漢果位的偉大比丘們,他們的成就絕非一日促成,不是嗎?都需經歷數個十年,再數個十年的累積,持之以恆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一般知識,只需花幾個小時或幾週便可得知。但是,內在的覺受需要長期的串習,即心的訓練,這叫修行。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第一步驟就是要重視學習,然後專注思惟空性,且將其思惟轉成覺受,越熟悉時,越會自然發起這種覺受。其實悲心Karuṇā也一樣。
關於慈悲心,第一步驟:要想慈悲的價值,然後增加其信念,再來產生對此的強烈希求。為此,要每天練習,熟悉其義,可以的話,任何時刻,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應思維且觀修其義,讓這種模式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方為正道!
像是獲證羅漢果位的偉大比丘們,他們的成就絕非一日促成,不是嗎?都需經歷數個十年,再數個十年的累積,持之以恆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一般知識,只需花幾個小時或幾週便可得知。但是,內在的覺受需要長期的串習,即心的訓練,這叫修行。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忽略他人的利益,太看重自己的利益,愛我執所產生的痛苦。如果要斷除這個痛苦的話,只能透過愛他人,增長愛他心的方式而去斷除愛我執,又如同上師薈供中說到修行最主要的心髓,就是將自己的安樂迴向給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取受。以這種方式減少愛我執,使我們獲得安樂。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寂天菩薩在造《入行論》之前,就已經寫了《集學論》,他告訴弟子們:「你們必須要去重複閱讀《集學論》」。弟子們問道:「這本書在哪呢?」寂天菩薩回「就放置在我睡覺時頭部的上方」。
此二論互相補充,《集學論》中廣說的部分,《入行論》就略說,《集學論》略說的部分,《入行論》就廣說,你們若能將這兩部論結合一起來閱讀,那是極好。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保持內心的慈悲,自己會被溫暖的氣氛包圍,勇氣亦依此而生。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真正的悲心,是要建立在清楚的接受並確認他人跟我一樣,都想要快樂,也都有權力斷除痛苦。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培養對他人的福祉的關注,這才是真的悲心,這種悲心不會被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所影響。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當慈悲在你內心中升起,你的祈求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回應。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當我們試著修練菩提心後,心若往外渙散,仍會忘失已發之善念,因此需要依著不放逸而修,因此要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個修練菩提心的人,我不能去傷害、欺騙他人,必須誠懇與人互動,必須去利益他人」。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師長若帶著慈悲和關心的態度來教導徒弟,師徒的關係會變得非常緊密。只要抱著慈悲與關愛的態度,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會變得很有意義。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菩提心與空正見,就是我早上起床最主要的思惟內容,這對我真的有很大幫助。即使你們不相信後世或輪迴涅槃,但是,你們一定要知道,因為一直看重自己的緣故,使你非常的小心眼、思惟狹隘。所以,如果你希求自己好,你想要減緩負面情緒,那麼你應當減少愛我執。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菩提心的法門看似犧牲自己的利益,但這是錯誤的觀念。仔細去思考,菩薩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減少愛我執,因為有強大的愛他心。所以,佛菩薩們是以非常有智慧的方式愛自己,我自己是如此認為,他們很懂得愛自己,因為愛自己、希求自己真正獲得利益,所以放棄愛我執。比如,以我這一生來說,我遭受過很多挫折,但是我仍然保持強大的心力,主要原因就是愛他的思維、減少愛我執。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