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了兵马俑墓,以作为自己陵寝的安放之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文明的演变,以及他伟大的能力。中国历代皇帝都有两个最高追求:第一是寻找长生不老药;若未能找到,则第二是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使自己得以永远安息。
古代中国人相信每个人有两个灵魂:一个叫“魄”(Po),从婴儿出生时便随之而来;另一个叫“魂”(Hun),是天神赋予的灵魂。两者在出生时即一同附体,而当人死去时,魄会留在尸体中,而魂则返回天界。如果死者未得到合适的葬礼,魄将会成为孤魂野鬼,四处游荡。因此,中国人必须按照传统为死者举行正确的葬礼,将尸体埋葬在合适的陵墓中。此外,秦始皇还特别命令道士寻找童男童女,数千人乘船东行,去寻找蓬莱岛、方丈岛和瑶池,认为这些地方是仙人居住的禁地,将赐予他长生不老药,但直到他去世,关于这些探险队的消息和他们的命运都未曾传入他的耳中。
秦始皇自公元前247年即位后,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时,工程仍未完成,直到秦二世在公元前208年才完成这项工程,历时38年。陵墓被命名为“骊山园”,建造时间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由于秦始皇对死后世界的信仰,他命人制作了大量的兵马俑、战车和战马,目的是让这些陪葬品在来世继续为他服务和守护。兵马俑、战车和战马的大小都与真实相同,甚至连每个兵马俑的表情、动作和衣着都各不相同,反映出战术布局的精妙。兵马俑的阵列分为11排,包括:
武将
文官
长矛兵
刀兵
战车车夫
战马
这些兵马俑的身高约为1.8米,面貌、姿态、服饰各不相同,连一个也不相同。中国政府对这一历史遗址的发掘非常谨慎,虽然目前已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但还有五个坑尚未发掘,因为政府担心进一步发掘可能会导致陶俑的色彩褪去。在最初的发掘中,这些陶俑的脸颊呈粉红色,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但由于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颜色褪去,变成了黑色。
根据目前的考古研究,秦始皇陵位于一个原本高约115米的土丘上,最初呈方形,长约350米,宽约345米,深度超过30米。考古学家估计,地下宫殿的深度达到120米x160米,约为40个篮球场的总面积。使用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发现陵墓内有大量的汞,浓度是正常水平的100倍以上,这与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的史记中所记载的:“...其中有汞流动,像江河和海洋一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