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大開普渡,師尊師母共同擔荷使命,辦理末後收圓大事,天命流傳數十年,一貫天道普遍世界萬國九州,蒼生有幸得受明師一指、超生了死、歸根認,似苦海遇慈舟,荒漠逢甘泉。遙想民國三十七年一代宗師老前人奉師母之命、聽師調遣帶領永恆舵手前人老抛家捨業、飄洋過海到台灣開荒闡道。初臨蓬萊,人地生疏,語言隔閡,雖然歷盡滄桑,嚐盡千磨百折,忍人所不能忍,却仍堅定道心,恆持信念,為人所不能為。於是感動上天慈憫,諸佛菩薩打幫助道,在逆境中屹立不搖,在困境中突破萬難,終於開創出規模宏偉可大可久的發一崇德大道場。如今發一崇德在老前人聖靈庇佑,前人老睿智領導下,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國內外道務蓬勃發展,真是亙古未有的一大事因緣。方老點傳師佛緣深厚,聞道不捨勇猛精進,數十寒暑,始終如一追隨師尊師母天命的領導,亦步亦趨效法老前人、前人的犧牲。他老以一生歲月奉獻給道場,遵照前人老辦道宗旨為宗旨,帶領和美崇德壇卅餘年,渡化無數有緣佛子成為濟公活佛入門弟子,進入一道同風的彌勒家園。方老點傳師修辦數十載,兢業精進的行持,規劃和美區整體道務,走遍任何需要他老關照的角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他老福壽全歸,全體後學們千般不捨,萬般無奈,却也感受到他老修辦一生的尊貴價值,而深深感佩由衷讚嘆。後學們無以回報,謹藉語錄一隅,表逹眾後學的緬懷與感恩,並效法他老忠肝義膽,龍馬精神,但願能稍慰他老在天之靈。
老點傳師姓方諱吳慶祖籍福建龍溪,生於西元一九0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親:方楊福,母親:方周麵,家裡經營米廠家境小康,家中排行老大,有三位弟弟,一位妹妹。他老從小天資聰敏,五歲入私塾讀書,八歲時因家中帳房離去,從此帳房的職務由他接手。年僅九歲的他,因家中需要幫助,所以未再升學,但積極自學並全心督促弟弟繼續上學,不可荒廢學業。直到二十歲,因工作能力強,又急功好義,故被鄉人推舉為保正(如今之里長)。由於他自幼失學,深感學校教育對子弟的重要,興辦學校供鄉人免費就學,又在當時鄉里間常為農田灌溉用水爭奪,世代結怨鬥毆,為永遠解決灌溉問題,所以他老為地方興建攔水壩以利農業發展,從此鄉里一片平和。也因而結識當時福建省建設廳長當代名書法家朱玖瑩老先生而成莫逆之交。
方老點傳師長大成人後,與夫人高倭結為連理,生有四男一女。西元一九四八,大陸淪陷。爾時他老在大陸當糧食官,統籌七縣糧食,當時因八年抗戰民生凋蔽,他老將自己所管轄糧食『開倉賑災』,在大陸淪陷時,幸而屬下半夜告知,促其速離開,否則有生命危險,因此孑然一身逃離故鄉,經歷半年輾轉顛沛,期間面臨種種危險,都靠仙佛慈悲保佑,並在普陀山與一些修道人結緣,得到『善才』的封號。從大陸行船至基隆外海,遇漩渦,掌舵者無力挽救,宣告棄船,他老當場叩求古佛慈悲,向天禱告並親自代為掌舵,旋即獲得仙佛保佑,方使全船轉危為安。
西元一九四九年他老使命未了,大難不死終於回到台灣,沒想到卻被生意場上競爭對手威脅,要求協助經營管理事業,否則將要誣陷他是匪諜。當時時局不穩,對方又有特殊背景,為保平安,故暫時答應為對方經營輪胎生意。他老再次展現生意長才,三四年間生意宏展,成為台灣唯一車胎再製原料供應商,然而未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報酬。卻也因生意往來,認識車胎下游廠商的緣故,結下定居「和美鎮」的因緣。上天的安排,累世的緣份,方老點傳師在台與夫人黃碧月共組家庭,生有四女一男,個個成就皆高,齊家參與修辦行列,盡心盡力實乃修道者之楷模。
方老點傳師定居和美後,從事織帶、織布的事業,標售軍方的採購。後來歷經了二次水火劫難(八七水災、工廠大火),心中深深體會「無常一到萬事休」的道理。五十五年因緣俱足,求得先天大道,求道後拳拳服膺,對俗事看淡,西元一九七一領天命,開荒闡道,開始渡化眾生的一生。
諸佛菩薩以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知見,弘法利生點醒愚迷,但願眾生能離苦,不求自己得安樂。方老點傳師宿世積修,慧根深厚,曾於民國三十八年在南海普陀山朝拜南海古佛,在潮音洞親眼目睹古佛慈顏微笑,因而種下日後學佛的因緣種子,更與古佛結下深深佛緣。
西元一九六六年,斗六廖前賢聞知本鎮有位方先生禮佛最虔誠,即刻登門造訪,並請方老至雲林道場崇信壇,講述朝聖顯化之經過,隨後方老即齊家求道。由於廖前賢的犧牲與用心,而後何前賢的苦心與成全,方老點傳師聞得大道便鍥而不捨,不久即參加法會,立下宏誓大愿,效法古佛,到處弘法救眾生。同年十月十六日恭請老前人、前人老慈悲蒞臨安座,更每逢初一、十五定期辦道。由於點傳師立志恆誠且精進不懈,因而道務慢慢推展開來,感化一些道親參與辦道行列。如此邀得天心,活佛恩師慈悲賜壇名:『崇德為名化大千』,因此方氏佛堂改為崇德壇,成就更多人才,擔當更大責任。西元一九七一點傳師受前人老提拔領受天命,此後修道辦道更是不遺餘力,常以「聖事為要,凡事抛後」來自勉勉人。他老默思天意,心存菩薩悲愿,矢志立身行道,替師分憂代勞,追隨老前人、前人老上山下海始終如一。
民國五十七年在方老點傳師開創第一間吳氏(欽)家庭佛堂,五十八年成立吳氏(石樹)佛堂,接著邁入第二階段的發展期,方老點傳師在西元一九七六年展開籌建「和美天佑宮」相關事宜,並擇期動土奠基興建,從此邁向和美崇德道場新紀元。雖然如此,建築期間,經費不足,入不敷出,在大家憂愁煩惱下一步該如何之時,他老竟毅然決然賣掉唯一賴以生計的工廠,以償建廟之債務,以安眾人之心,以佈師尊師母之聖德。思念至此,不禁令後學們潸然涕下,淚滿胸襟,前賢的用心與犧牲,換來後學們的福份與安頓,此恩難報萬一,此德天地可鑑。
天佑宮直到六十八年後殿落成,其間六十七年本道場增加學仙,正慧、正慶、正華四處公共佛堂,這一階段的道場注入一股新生命、新希望、新活力,更有一批清修前賢全心奉獻道場,真正捨身辦道。六十八年又增設正觀、正瑞、正英等三處公共佛堂,此時,除了方老點傳師積極栽培化育人才,李澄濤點傳師亦領受天命,襄助道務之推展。六十九年正宣、正圓、正芬佛堂安座,短短三年間總共開創十處公共佛堂,天恩師德之加被、老前人聖德、前人老大德慈悲的領導,方老點傳師的推動,誠不可思議也。
民國七十二年方老點傳師因應道親之間送往迎來,生死大事之事務需求而創辦「孝義聯誼會」。同年正觀、正修、明德三處公共佛堂安座。七十三年老前人、前人老慈悲舉辦懺悔班,和美天佑宮亦開了一班「克己歸仁」,很多道親因此發大心立大愿。也就在這一年,黃滿良與林珊合(護慈仙真)同領命點傳師,一起幫辦老前人,前人老及方老點傳師關心照顧和美區道務之推行,七十四年聞道精進不已的蔡鳳飛(護道天仙)領受點傳師之職。
民國七十五年間,由於受老前人,前人老大德感召,方老點傳師策劃推動第二次和美區「齊家法會」,感動仙佛慈悲臨壇,賜『作』妙訓一篇,鼓勵成全良多。也在這一年,先後成立正偉、正徑、正君三處乾道公共佛堂,家庭佛堂廿八處,真正「處處蓮花開,家家彌勒佛」。
民國七十六年老點傳師效法老前人、前人老開荒闡道的精神、開荒下種的悲愿,以將近八十高齡的長者,風塵僕僕地帶領各點傳師、講師、壇主們海外各處廣渡有情眾生,前後十年(七十六年至八十五年間),足跡走過日本、大陸、泰國、印尼、新加坡等等國度,輝映出一幕幕一景景他老龍馬精神的寫照。仁義大仙對印尼用心良多付出成全。
民國七十六年羅吉領命點傳師,又正忠、正伸二處乾道公共佛堂安座,七十七年他老返回大陸故里安設方氏佛堂,七十九年楊清江亦領受點傳師命。八十年印尼成立正德佛堂,同年,經請求前人老慈悲准許,在泰國舉辦第一屆法會,八十一年再度舉辦第二屆法會,就在年底成立泰國第一處公共佛堂,前人老慈悲賜壇名曰「泰慶壇」。
八十二年紫竹寺安座,八十三年黃立全領命點傳師,八十四年開荒成立羅東族德佛堂以及和美正學佛堂,八十五年正豐佛堂安座。八十七年其女方慧珍領命點傳師,克紹箕裘、父慈子孝,齊家修辦堪稱楷模也。細數開道歷程,和美崇德在他老帶動下,國內外相關公共佛堂計有廿五處,大廟一座、佛院一處落成中,家庭佛堂二百餘處,講師二百餘位,壇主將近三百位,渡化道親逾八萬餘人。
方老點傳師一生的修為,道範之德風,無形中引導著後學,更是感人無數。誠如他老「侍母至孝」那份孝心令人動容。當老太夫人六、七十歲之時,曾有兩次身體欠安,即將離開人間之際,他老因不忍親人早離,故早晚焚表祈求上蒼為母加延福壽。更發愿渡人、講經說法、成全道親,每天分早、午、晚三場講課。這份孝行感動蒼天垂憐,慈悲為其母延壽兩次,共計二十四年。一時道場傳為美談,誠可謂「孝可格天」。
古佛「聞聲救苦救難」的精神,為方老點傳師一生所敬仰與效法。所以道親有任何困苦,一定幫忙到底,數十年來他老化解了無數的冤欠債案,因而盛名遠播四方,這般能力除了他老慈心悲懷外,實乃彰顯天恩浩大,師德無邊,在在證明「道真、理真、天命真」天命在人間的事實。如此眾生方得以逢凶化吉、躲劫避難,大道之尊貴,誠然不虛也。
民國五、六十年間,一貫道未明朗化之前,可說官考連連,譭言謗語常見於報章雜誌,直可說天考人驗。幸而方老點傳師在地方上德高望重,且具「忠肝義膽、浩然正氣」每逢法會或佛堂大廟出了考,他老總是有請必到,不憂不懼地挺身護道,斡旋其中,圓滿結局。這種愛道場,保護道場,實在令後學們敬佩。
方老點傳師「好與人助」,常常幫人解紛排憂,出錢出力,然而言謝者不在少數,不知感恩而誤解、陷害者亦有之。有時因為仁心慈念而吃虧上當,甚或遭受威脅傷害,他老唯有「公道自在人心,一笑泯千愁」,如此灑脫,不曾記掛心頭。這種寬大胸襟,誠屬難能可貴,更顯他老一生修為定力之深厚。不僅如此,每當得知天災抑或急難之發生,他老即憂心忡忡,總是默默一萬叩首,為國家祈福、為眾生祈求。
「樂善好施」亦是他老另一個寫照,鄉里讚譽之處良多,他老五十餘歲時,曾懷抱理想「門口掛牌、舉辦無息借貸」民國五十九年更獲得本縣好人好事代表。多年來,每當冬季寒風刺骨時,他老總是惦念、憐憫貧困人家,辦理冬令救濟、發放物資,真正「雪中來送炭、溫暖滿人間」。
「尊師重道、謹守佛規」乃是方老點傳師一直奉行的圭臬。他老追隨老前人、前人老天命領導,兢兢業業,必恭必敬。他老常告誡後學們「有命不敢違,無命不敢自專」,更是以身示教,引導後學們修辦方針與作為。他老不僅恭敬聖德老前人、大德前人老,尤其是「天恩師德」常提倡,要後學謹記在心,奉行不渝。
「禮敬諸佛」,很貼切地描繪出方老點傳師出自內心的那份虔誠與中肯,感動仙佛連連稱讚有加。他老每天清晨五點即獻香禮拜,數十年如一日不曾稍歇,這份恭謹之心,敬神之意,感佩天人。因此他老每每叩求仙佛慈悲指點,幾乎「有求必應」,一則顯示他老之赤誠,一則助他老救渡眾生,確實天人合一、神人共辦,良有以也。
「養生有道」是他老福壽全歸,典型足式之處。方老點傳師直到耄耋之年,身子仍然健康硬朗,此乃歸功於他老每日清晨必以恭敬感恩之心,奉行演練「南極老仙翁健康法」一遍,再來一套香功健健身,更帶著愉悅心情爬山賞景,隨後來個數杯養生茶,不知老之將至。如此情景數十年不論寒暑不曾中斷,他老此等恆心和毅力之堅定,正是我等後學所當敬佩,所該學習之處。
「報恩了愿」、「全力以赴」是方老點傳師數十年來的修辦理念,也是他老修辦的準則,更是他老對後學們再三叮嚀交待的要求。他老奉老前人聖德、前人老大德之命擔任光明仁愛之家董事、崇仁文教基金會之常務董事等等,均以一份知恩感恩報恩之心,全力以赴地盡心盡力,自我期許務必圓滿達成所承命之任務。他老總是告誡後學們要「立愿、了愿、盡忠、盡孝」。猶記得他老參與當年在大甲鐵鉆山七天法會,鄭成功大仙批示「勸化鸞音」是如此;嘉義溪口「開元殿」建築期間,有時候一天嘉義和美來回四趟從不言累也是如此,這種「過化存神、功而不居」是後學們從他老身影中,感受到的一份典範,永誌在心不敢或忘。
民國六十五年張良大仙於和美天佑宮法會中慈悲批示「和美」妙訓。其中冠頂詩曰:「和氣致瑞祥,美德侔天長,團結同心辦,法航行四方,悠悠末路創,滿載凱歌洋」,卅多年來,方老點傳師以龍馬精神、浩然正氣帶動和美崇德道場,他老的犧牲奉獻讓後學們萬分感激,他老的真修實辦,後學們由衷讚嘆,一年多來他老臥病在床無法言語,總是以「筆談」關懷道務洋溢著殷切之情,令後學們刻骨銘心。
如今天人永隔,您老永登聖域,功圓果滿。和美崇德全體後學們衷心祝福您老永伴慈顏,理域逍遙遊。後學們矢志「團結同心辦、法航行四方」,將您老犧牲的精神傳承下去,直到永遠永遠。臨別前夕,後學敬謹表達對您老的感念,做為後學們知恩感恩報恩之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