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修道 以返璞歸真
達真善 以和諧圓滿
傳聖道 以繼往開來
循圭臬 以承先啟後
目錄
1.規劃推動整體道務計畫。
2.研究提昇道親對道之信心。
3.貫徹執行前人指示三多四好之目標。
4.提拔培訓道場人才。
皇母慈憫,師德浩大無邊,大道普傳萬國九洲,九六佛子因此才能得道,回歸本位。感謝天恩師德,白水聖帝聖靈加被,不休息菩薩大德敦化,感謝仁義大仙、護道天仙、護慈仙真、護誠大仙在天之靈庇佑,感謝中興道場負責群點傳師精心策劃, 和美區在各位點傳師犧牲奉獻、無為付出,以身作則帶動,忠義字班講師及各壇壇主道親前賢努力推動之下,道務班務穩定成長,人才輩出。
和美是一個純樸和諧,有著濃濃人情味的鄉村,親切的凝聚力,也展現出人親土親、道更親。因此推動社區親子兒童讀經班、和美青年志工隊、設立五種進修班,弘揚儒家思想,帶動齊家修辦,達到道化家庭、真修實辦、同心同德,共辦這末後一大事因緣。感謝和美各位點傳師的栽培,能在道務組學習,是身為小後學們的榮幸,也是報答天恩師德的機會,因此每位道務組長都戰戰兢兢,用心策劃和美區的道務。道務組長負責推動策劃、執行各項道務方案,規劃成全組研習,關心各壇求道及法會人數,協助召集小組點傳師來推動各項道務,以及關心了解各壇基層道親,發揮濟弱扶傾的功效。
相信在各系列點傳師和美區的道務目標年年達標,各壇壇主、講師、道親們同舟共濟努力推動之下,一定使命必達。往後更積極推動親子兒童讀經班;招募更多青年志工,造就青年學子加入修辦行列;走進社區、推動老安少懷拍打功,以及遠絡磁石保健、關懷渡化有緣眾生,見道成道,報恩了愿,達到三多四好。
1.計劃執行五年研究班各項班務事宜。
2.培訓傳題講師傳題能力。
3.期初、期末研習內容規劃。
4.提昇班員素質及體悟道之尊貴。
壹、緣起
感謝天恩師德,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聖德護佑。感恩仁義大仙、護道天仙、護慈仙真, 護誠大仙在天之靈助化,後學們在前人老慈悲所提倡,集體領導整體帶動,忠義字班及十組分工,完整體制之架構下,和美區班務組得以在穏定中發展,五種班之運作,更是提供一個讓所有道親學習,報恩了願的機會。
貳、捨我其誰
濟公活佛慈示訓:崇德學院教務宗旨
「教者,使眾生皆能修道以返璞歸真,務者,使事務皆達真善以和諧圓滿,
宗者,使世代皆傳聖道以繼往開來,旨者,使修士皆循圭臬以承先啟後。」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
「道場教育,是聖域基礎的紮根,學修講辦,是心性提昇的階梯。」
班務組是教育人才的單位, 深感責任重大, 是天職也是了愿更是使命,故需有義無反顧、捨我其誰之精神與信念。
參、播種
和美區乃是鄉村型態之道場,民風淳樸,道親之間親切和諧,齊家修辦。工廠林立,不僅本鎮子弟,連遙遠外縣市子弟,亦湧至和美於各工廠服務。員工們雖學識不高卻深具慧根,在仁義大仙,仁心悲願,廣開法門,引渡上法船,並由仁義大仙老人家,分成早、午、晚三個時段,不厭其煩,親自為大家開班授課,至誠感動所有道親,也奠定了日後道親修辦道的動力,及各種研究班的基礎。
肆、萌芽
經由長期的深耕易耨,苦心灌溉之下,道氣旺盛,誠心道親,越來越多,並能相約結伴, 參加前人老為中興道場所設立的辦事人員及講員班。
民國七十五年,由辦事人員班、講員班改為五年進修班【新民、至善、培德、行德、崇德】此時班務運作機制更加健全,投入的師資,人才配置更多更完整。和美區班務組在張銘顯點傳師帶著班務組各位講師、負責講師、服務講師全力以赴, 盡心了願, 並謹遵前人老對班務經營理念及健全制度下,完成五年進修班相關工作。
伍、茁壯
起初和美區僅有新民班、至善班,並且均於晚上上課,班員也不多,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在各系列點傳師、講師、引保師及各班負責講師、服務講師同心協力,在耐心、愛心、恆心的帶動中,班員亦日漸增加。後來又增設德字班,投入的人才更多。為因應和美區道務推動之需要,李老點傳師指示,班務組由方慧珍點傳師接手, 在方點傳師精心策畫,用心思維,無為帶動班務組團隊努力經營,五年班也由晚上班,改成白天班,天佑佛院落成啟用,更是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每逢班期除了五種班以外,尚有老中青少人才,高中、國中、小天使讀經班及越語班,共有十餘班別同時在天佑宮、天佑佛院進行,班員熱絡參與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學仙佛堂新民、至善班,以及大肚、大里、水里、台南等進修班,帶班和負責講師們滿腔歡喜了愿快樂。
陸、感恩與展望
三多四好是前人老不休息菩薩, 為了使崇德道場達成標準道場的慈悲弘願,所提出的修辦方針。也就是求道、法會、進修班員多;因此班務組點傳師及各位組長為達成目標積極推動, 各系列講師前賢也努力成全前賢進班,讓進修班班員皆穩定成長。在各班程都需面對如何提高法會班員多進修班班員多,所有講師前賢必須努力成全道親達到三多。一個班的進修班員能夠救渡多少眾生;成全多少前賢一同修辦,壇主、講師前賢、負責講師都需將班務共同來推動。
【班務強化推動】
配合道場推動固本圖強,讓各區了解到班務提昇道務的重要性。前人慈悲:「一個研究班的成敗, 負責講師要負六成以上的責任。」負責講師需要負起進修班運作的責任,是協助道場培育人才的橋樑。本區班務組方點傳師及各組長參研許多議題,感謝中心班務組點傳師的指導,真正體認班務系統需重點經營。
一、擬定班員參辦能力計劃表:
如「背誦經典、佛規禮節、辦道禮節、十組參辦、法會參辦、進修班辦道、持齋提倡、清口立愿、壇務學習、加入壇主及副壇主…」等, 在各班程由負責講師來帶動班員學習, 服務講師協助班員向心力, 促使班員在道場有實質上的學習及了解道場動向。
二、班務系統化:
中心策劃班務導師制及建立道務輔導機制,在新民班至善班負責講師連續帶兩年,德字班連續帶三年,可讓班員在進入下一個班程時,負責講師與班員的互動及了解 學習狀況較能掌握。讀班時安排談心時間來了解班員學習情形 與初一、十五回母壇參辦,輔導講師更能成全班員積極投入修辦行列。新民至善班加強佛規禮學習,讓班員感受到莊嚴佛堂 的殊勝,接受佛光普照改變自身的能量來展現道氣。不休息菩 薩慈悲:「修道要修成證果,辦道要辦出成果。」
三、德字班加入壇主、副壇主:
加強成全德字班以上班員 加入壇主、副壇主修辦,讓本壇法船更大更能服務廣大眾生, 進一歩增強佛堂運作實力。德字班員具有講員愿,各壇講師前賢隨時與負責講師共同關心班員學習參辦成 果及學習護照的落實,讓班員在十組運作學 習更能了解道的尊貴。
活佛師尊慈訓:在浩瀚的宇宙,我們選擇來到這個世上在眾多人海中,我們相約重逢。中興道場是前人用心血耕耘而成,前人心繫著多少崇德人的修辦道程,後學們當思體貼與效法。前人提倡的年度精神指標,更是崇德人努力的目標,後學們當念茲在茲,用心規劃,努力經營,時時精進,年年成功,以真誠開朗懷恩喜悅的心,來圓滿生命之中 無限因緣。
道場的永續發展是傳承的使命,班務組人才一代傳一代,經驗的傳承是有目共睹,讓和美區好還要更好,人才一棒棒接續,將班務邁向另一個里程碑,是後學們自我期許,更是所當為的使命與責任。
1. 配合道場從事服務之各項工作。
2.瞭解進修班服務員之服務品質進而改善。
3.法會服務員之安排及帶班人員之掌握。
4.推動服務工作之研習 ( 會前室內研習 ) 。
5.鼓勵五種班班員參與法會服務員的學習。
前人老英明睿智領導下,積累數年經驗,為使道親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依工作性質不同,發展十組運作,人人發揮專長,相互協助共同完成道場任務。自中心規劃十組運作以來,服務組在方老點傳師的慈悲提攜,歷經了數位點傳師的帶動,道務迅速蓬勃發展,質與量俱增,各點傳師身任重責大任,人才倍增,道務更鴻展。渡人渡己,正己成人,從服務工作中學會代表道場迎接新道親來到道場的禮節,讓我們適時調整自己,忘卻分別我執之心,體驗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快樂了愿亦凡亦聖,此乃是崇德人之厚福。
1.各項活動或法會之庶務、採購。
2.交通指揮。
3.配合文書組會場佈置及善後。
不休息菩薩睿智規劃忠義字班、十組運作,而總務組更是場場道務活動的基石,總在人群背後默默付出。中興道場和美天佑由點傳師領導總務組組長,負責工作分別為棉被管理、法會用餐安排、中心公差安排,轄下不設組員,必要時由各系列輪流安排。 對外配合中心活動、法會,於福山、天元佛院、光慧、崇仁進行年終或臨時性環境打掃。對內諸如活動及法會事務安排、各項修繕。自從林純慧講師擔任天佑宮會計,而今佛院和大廟經常性或臨時性之總務工作,都由林純慧講師安排,總務組就輕鬆多了。
台灣早期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和美是紡織業重鎮,外地來求職很多,尤其十來歲年輕小夥子,離鄉背井、思鄉心切,廟方提供給這批年輕人住宿,擔任廟裡的住廟人員。當時方太太、吳太太扮演慈母角色,讓他們安心立命、把廟當家。廟裡大小事務均能負責處理,每天用餐都是兩三桌,宛如一個大家庭。當時最早顧廟人員,第一批如謝彩雲、李三妹、白淑瑛等等,後換乾道張銘顯點傳師、施永宏、黃礦樂、王永烈、王永昌、 陳有志、王育達,李東濱、李東禮、洪清奇、 陳銘傳、蔣秋圳、陳仁德、蘇國華、蘇國發等等。
方老點傳師、李老點傳師樂於助人,對於地方社會人士、鄉親耆老常能給予急難救助、排難解紛。若是道親有求職或是升遷問題,方老點傳師定會動用身邊資源予以協助,並替道親書寫表文呈報上天化解冤欠;當顧廟前賢若因道務繁忙而失業,李老點傳師皆會安插於自己公司上班。點傳師如此慈悲的領導,是眾道親們累世修來的福分。
民國六十年代,道務開始蓬勃發展。古佛殿於民國五十幾年奠基,六十二年落成,其工程委外 施工,小工由廟方前賢同心同德發心付出了願。唯一遺憾的是屋頂會漏水,前後好幾年,由幾位前賢從天花板上去觀看透光點,再從外面以蜘蛛人方式攀爬屋頂捉漏,雖然琉璃瓦蓋好後問題好些, 但每逢大雨還是漏。終於民國一O四年,李老點傳師指示下,劉講師策劃打掉重建,並將閩式建築改為北方建築煥然一新,解決幾十年困惑。
古佛殿落成後,當時和美天佑宮為發一崇德中興道場幾個大廟之一。每年有好幾次三天法會,光是食、宿、護道等就是大工程。總務工作由方老點傳師交代黃立全點傳師負責,包含許多協助人員,有前賢輩無為付出才有今日蓬勃道場。八十年代道場,總務組長那時道務繁忙又要支援中心公差,有時需要專業性公差如水電、木工。仁義大仙怕增加大家負擔,只好出錢請專業人士代表出公差。
總務組長相當盡責,其夫人更是廚房重要角色,夫婦倆幾乎天天到廟裡報到。廟裡大小庶務全包,能用則用、能修則修。替廟方省好多錢。每逢法會,一個星期前就開始策畫協助,由各壇分配曬棉被,要巡視水塔、熱水器,勿令停水停電。當時班員浴室及臨時廁所和廚房都在天佑宮後面。最早燒木材大灶,最鼎盛一餐要上百桌,分兩三梯用餐。晚餐後更是挑戰,陳兄開始協助寢務分配與布置,廚房眾人要趕在班員下課前,把餐具清洗完畢、準備好明日食材。當班員下課後需引導至後面盥洗,等大家入寢才能鬆口氣。
早期法會發生幾次小插曲,有一次當晚餐用畢,廚房大灶經不起整日熊熊烈火而崩垮,幸好人員平安。一次晚餐用畢,班員準備上課,乾道由後面出入,而樓梯上方變壓器爆掉,滾燙多氯聯苯噴出,若傷到人難醫治。平常那地方人員進進出出不間斷,還好有驚無險。 總務組長請人調度變壓器,幾位前賢合力換修。當初有一台燒木柴熱水器,機台管路銹蝕已快報廢,結果班員快下課時一直猛加火,上面卸壓閥一直叫,這樣下去會爆炸,倘若爆炸會很嚴重。第一天法會結束大家都累了,為了迎接明日挑戰大家要休息,但是一桶一桶食物都排在那邊,外人可進入;擔心若有一位閃失或是不經意造成食材有毒,那麻煩就大了。這一切已成回憶,要感謝天恩師德、感謝護法神、感謝地基主,終於完成美輪美奐的天佑大樓,有現代化廚房真的幸福多了近九十年代,中心安排羅經理為總務組點傳師,因當時配合中心活動,公差多在非假日,為不增加大家負擔,公差人數在五人以下,聯絡順路道親前往。後經大家開會,公差按點傳師系列安排沿用自今。
1.兒童讀經班之規劃。
2.培訓讀經班之師資。
3.研擬社會教化工作項目。
4.培育道場新一代之青少年紮根工作。
壹、工作理念與目標—
各種教育應作全方位的思考,教育是百年大計,由其道場教育是無遠弗屆,舉凡道親之思想、言語、行為動作及態度,都有教育的功能,以身示道,不得不慎。
崇德道務,日益逢勃發展,兒童親子讀經班,青少年教育,大專高中志工,成人教育之經絡班、書法班、電腦班、烹飪班、插花班及太鼓班等等,銀髮族的教育,將來可能普及到社會,發揮道 場教育的影響力。彌補當今社會教育之不足,教化人心,啟發良知良能,是社教工作重點之目標。
貳、社教組工作綱要—
•推動道場小天使兒童讀經風氣。
•推動走入社區兒童親子讀經風氣。
•推動走入校園青少年成長營。
•推動校園圖書館志工服務。
•推動志工陪讀教導道親子弟。
•推動志工教導弱勢團體之兒女教育。
•推動志工教導外籍新娘、外籍勞工之中文。
•推動成年加冠禮之舉辦。
•推動志工與讀經班百孝經之夏令營、冬令營
•表揚模範父母,提倡孝道。
•推動倫理教育,改善社會風氣,端正品格。
•配合本區義診捐血活動,關懷弱勢家庭之品格教育。
•推動兒童讀經師資的研習。
參、現況與展望—
和美道場社教組,今日在點傳師帶領下眾講師下,應用財團法人天佑宮、慈音慈善會天佑分會,和社區兒童讀經班。結合長青樂活、學校機關團體、和社區、寺廟等共同服務、輔導社會大眾,提供溫馨熱情的關懷;至全省各地舉辦關懷社會弱勢、鰥寡孤苦及邊沿人士,兼外場設壇辦道渡化有緣人等工作。深入基層,將師恩母德發揚推行、滋潤群生。
和美社教組,將盡道場之所能,做好社會文教工作,舉凡道親或非道親的思想、言語、舉動,若能以身示教的帶動,可移風易俗、淨化人心、改善社會善良風氣,更可使崇德道務日益蓬勃發展,將社會教育作全方位的思考:舉凡兒童讀經,青少年人格培養,長青樂活身心靈健康,建構成一個完整的終身學習制度,從道場普及到社會各階層,發揮『道』的影響力, 啟發良知良能,教化人心向善,此是社教組的重點工作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傳承工作:首先招募志工,培訓仁德學養、道德情操,及多種特殊才能。先從待人處事,進退應對的禮節,做人方面要真誠、熱情、愛心奉獻等全人教育著手。再施以讀 經明理、孝順齊家、健康養生、樂善好施、帶動和美崇德道務 發展,且加強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鼓勵行功立德,將來都能 道成天上,名留人間。未來做個崇德的白陽仙真,大家努力,全力以赴!
1.社會關係之建立與聯繫。
2.崇禮尚義的推動與執行。
3.培訓彌勒真經唱誦人員。
4.舉辦各項社會服務活動。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聖德護佑,自中心規劃十組運作以來,本區社服組長早期由點傳師帶動講師學習。社服組工作除了配合大道場活動,對區內工作主要有分:發一崇德慈善基金會、養生養慧。
壹、發一崇德慈善基金會:
民國七十二年方老點傳師因應道親之間送往迎來,生死大事之關懷,而成立和美孝義聯誼會,民國八十七年前人老不休息菩薩成立發一崇德慈善基金會,本區就將孝義聯誼會結合其中,社服組在李老點傳師等慈悲帶動下,平時服務的對象,為道親歸空的助念,住院慰問及貧困救助,並關懷社區、服務地方。
主要工作綱要活動如下:
•和美鎮道路清掃活動。
•年終辦理冬令救濟活動。
•單親、清寒家庭獎學金。
•社會清寒急難救助。
•育幼院、教養院關懷。
•九九重陽敬老餐會。
•社區服務、社區免費義診。
•崇禮尚義、傷病慰問。
•設壇祝賀。
•臨終關懷、助念部分:
1.
社服組助念團,承天恩沾師德,發揮崇禮尚義的精神, 幾年來風雨無阻,只要有人申請需要助念,透過助念總聯絡組 長柯姐美玉調派連絡社服組員、司機集合在天佑宮門前共襄義 舉、義不容辭,不管是就近和美,還有台中、南投,最遠台北,皆能到達,讓家屬感到特別的溫馨,特別感謝,及特別安心,為往生者菩薩,盡人世間最後的一份貼心服務。
和美天佑佛院社服組每年平均約有一百場上下左右,平均每場參與人數都在二十人上下,有時仙逝的仙人特別與眾生有結下善緣,助念時人數超過三十人的大有人在。一O三年助念人數一五三三人,一O四年助念人數一九六三人,一切都要感謝天恩師德,前人睿智創辦社服組來利益眾生,使眾生能後之、安之。天佑佛院的社服組共分四組:其中分 ( 仁組 )( 義組 )( 禮組 ) 還有 ( 機動組 ) 仁、義、禮組是夜間助唸、機動組是負責白天申請在各地殯儀館助念及白天的告別式申請,特別挑選幾位自由業,白天有空的前賢參與。
•仁字組組員有十七位
•義字組組員有十八位
•禮字組組員有二十二位
•機動組組員有三十位
2.
辦理社服組研習 ( 殯葬文書與治理事宜,道化禮儀與傳統禮儀 ) 讓組員與道親能了解各方習俗及注意事宜,在臨終關懷及守喪期間及告別式都能圓滿。
孟子曰:「生死事大」,吾人素得天道,遇有道親親友發生喪事應該都多多關懷,廣結善緣,使之深感道場之溫馨,且日後可以渡化成全其親友,為師尊師母佈德。
道場禮儀,重點在於提升道親的生命教育與喪葬禮儀水準,讓道親能更加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也更加堅定對道之信心,讓所有道親感到無比幸運與光榮,對道務更加努力推動。
辦理喪葬禮儀時,道親參與協助,除了為歸空者圓滿後事,讓歸空者心安之外,也希望能藉此 成全歸空者的家屬、親友,喪禮幫辦人員都是我們成全的對象。社服人員助念關懷時,可告知沾到 天恩師德殊勝之因緣。
發一崇德以文教、社教,結合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加以宗教博愛的情懷、企業的精神經營效率,期望對於現代社會朝向急功近利、冷漠淡薄的走向中,從心靈直至實質,注入一股溫情暖流,藉此 拋磚引玉的行動,期對社會國家有整體性、全方位的回饋與貢獻。
•急難救助部分:
平時服務的對象,住院慰問及貧困救助,並關懷社區,更配合中興道場募集資金,大地震,濟助南部八八水災,日本大地震,尼泊爾大地震賑災及認購建造組合屋,及每年慈善園遊會等活動,讓一貫道發一崇德的博愛精神遠渡重洋,也讓一貫道發一崇德和美天佑佛院成為眾生的避難所。
貳、養生養慧部分:
前人老不休息菩薩宏慈悲愿,以救世救人為宗旨,目的在推動人類身心靈合一,達到全民健康、 提升生活品質、促進精神涵養、開發潛能智慧為基本服務精神,在光慧道務中心結合中醫界開設養 生養慧班期,可在度假中學習養生保健的技巧,是現代人必備的養生知識,如有:
•如何吃才符合健康的條件、瞭解物性及身體的生理時鐘。
•茶道與養生、音聲與養生、養生保健DIY。
•刮痧、拔罐、溫灸、養生氣功...等等。
•專業醫師群授課、內容豐富,參加授課,一生受用,本區道親參與養生養慧後都受益良多。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不休息菩薩睿智,每一位道親都懷著感恩的心報恩了愿。
感謝天恩師德,祖師弘慈、師尊師母聖德,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大德敦化,發一崇德道務宏展,宏遍萬國九洲,印證道真、理真、天命真。
前人老大德不休息菩薩倡導「集體領導、整體帶動」之運作,並於八十二年睿智的成立十組運作,落實職務分工,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以締造發一崇德可大可久、永續經營之大道場。
和美區接待組在黃點傳師帶動之下,圓滿達成各場接待活動,並落實道場禮儀之訓練,維護道場形象、美化道場內涵、表現道場的修行團隊精神。
和美區接待組工作綱要如下:
一、道場各種活動接待,任務執行與勤務編組。
二、道外來賓之送往迎來的接待執行。
三、推動道場禮節培訓研究,維護道場良好形象提升道中素 質。
從接待工作中,學到如何包裝自己,樹立個人美好形象, 內外皆是真善美的代表,襯托高雅氣質風度,文質彬彬的道中君子。
1.文書資料之整理建檔。
2.法會各項文書製作。
3.道場大活動會場美工佈置。
4.廣納電腦人才執行海報或手冊設計。
5.推動崇德雙月刊之訂閱及文稿。
在天恩加被下,祖師的鴻慈悲愿,為三曹普渡一大事因緣,師尊、師母應運降世,開啟了白陽修道史的新頁,是亙古未有的殊勝因緣。吾等何其榮幸,能追隨師尊、師母天命,及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聖德領導下,我們才能夠得聞天道,進而體認道之尊貴、天命之殊勝,肯定這條路是正確的,在道場上學修講辦行列中,參辦學習,盡心了愿。
早期中興道場和美區,六十年代道務漸漸開拓蓬勃,道場工作日益頻繁,道親日眾,有賴文書書面作業來處理,以達到道親各種資料之建檔歸檔;又因應天佑宮經常舉辦兩天殊勝的法會,文書、書訓、刊物及法會板書、訓文之建立及各種會議記錄之所需,所以方老點傳師 ( 仁義大仙 ) 慈悲,指派講師與其他資深的前賢成立和美文書組,積極投入辦道文書與法會文書專職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參辦運作,人才輩出。
而時代的演變,就在工商產業科技的發達,前人老不休息菩薩卓越圓融的智慧,以「集體領導、 整體帶動」的方式,積極廣納人才、培育人才,排除萬難,建構三界一元化、忠義字班、十組運作的道場建制,並揭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大道場的職務分為十組來運作,強調專人專事、各有所司、各有所事,天上果位人間證。為促進道務行政革新,「天生我材必有用」,前人老知道人雖非全才,但是如果能夠廣用其才,隨個人才情而發揮,則人人也可以長袖善舞,各有擅長,盡情發揮潛能,揮灑生命報恩了愿,開創崇德新紀元,以達成標準道場。因此,和美區依照大道場健全體制,重新調整文書組組長,前後五屆由王秀麥、黃松森、黃志清、葉美燐、陳紀志、陳雅雯、 陳珮綺、潘岳志,擔任組長一職。
組員採各壇指派輪值,其組員皆來自道親或講師之兒女,共同組合在文書組參辦。師尊云:「有事建功易,無事建功難;替天 辦事天助咱。」白陽修道,貴在身體力行,非關文字言說。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前人老以集體領導、整體帶動,是最符合白陽修行,盡心了愿的力行做法。希望大家秉持著正確的理念,在幫辦中,互相切磋砥礪、充實學習、教學相長、服務成全,相互提攜,心性上的提升。讓人人可以奉獻所學於道場,發揮專長於道場,力量用於現在,眼光在將來,亦凡亦聖,此乃是崇德 人之厚福也。
文書組主要實務工作有:
( 一 ) 仙佛聖訓的整理與印製。
( 二 ) 舊有訓文的整理與鑑存。
( 三 ) 定期刊物及特刊編輯與製作。
( 四 ) 道場書庫管理與聯繫。
( 五 ) 善書賢文的蒐集與提供。
( 六 ) 各種研習手冊的編製。
( 七 ) 配合活動發放善書結緣。
( 八 ) 道場文獻的記錄與蒐集。
( 九 ) 道場三表五愿等資料之書寫。
( 十 ) 道親及佛堂資料之電腦檔案管理。
( 十一 ) 推動道務、班務表格之製作。
( 十二 ) 各種會議之記錄。
( 十三 ) 文書組專業人才的培育。
( 十四 ) 文書辦公室設備的管理。
( 十五 ) 道場大活動會場美工佈置。
( 十六 ) 電腦文書的研習與製作。
( 十七 ) 配合道場文書組各種作業規定從事文書工作。
附註:檔案係包括道場所持有或保管之文書、圖片、紀錄、照片、錄影 ( 音 )、微縮片、電腦處理資料等,可供聽、讀、閱覽或藉助科技得以閱覽或理解之文書或物品。在道場中處理公務或因公務而產生之各類記錄資料,足供道場內外部使用,依檔案相關歸檔作為管理,具保存歷史文化、典章制度之價值。
文書組的工作理念與目標:
( 一 ) 認知方面:
1.我們應真誠感恩,感謝此一大事因緣中,有學習了愿機會。
2.參加道場文書工作是最直接、最簡易、最善巧方便之修持法門。
3.有事建功易,無事建功難;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4.擔任道場文書工作,可昇華智慧、充實生活、重現生命價值與光輝。
5.日日承擔道場文書工作,即是天天行仁義,可養吾浩然正氣。
6.眾善奉行,一日修來一日功,以務實態度來行功;道場工作捨我其誰!
( 二 ) 行動方面:
1.自我精進,接受考驗。
2.主動積極,勇於負責,接獲任務應有勢必達成的勇氣。
3.藉承擔工作,加強品格、功德、火候、禮節四門修道課程。
4.天生吾材必有用,善用己之長才,好好發揮。
5.活佛老師慈悲:「修行路上多考驗,磨其心性至善焉」
6.實際從事文書工作是行的功夫,提昇自己之機會,亦是登天之梯。
7.真修實練,以身作則。
8.同心同德,不分你我,分工合作,再創佳績。
9.集思廣益,異中求同,達成共識,發揮整體力量。
( 三 ) 充實能力:
1.一門深入,全力付出,專心學習。
2.加強專業及學以致用:文書工作往往涉及專業知識及技術經驗,有必要自我充實,學前賢的經驗,並參加道場所舉辦的各項專業研習,藉著不斷的演練及學習付出,來提昇自己本職學能。
3.積極參辦,以服務達到學習:貴在身體力行,能積極參辦,養成真知真行的良好習慣,找到專業的訣竅,與成長的要領。
4.不因善小而不為:大小之事皆有,不因善小而不為,積沙成塔,勿輕小看。
5.文書工作是默默耕耘,雖然無名也頂天立地,是實現真功實善的好機會。
6.善與人同,不落人後。工作只靠個人是無法完成,需要大家團結合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揮團隊精神,你是石子我是沙,團結就是力量大。
發一崇德道場遍地都是功德,只因它是一艘大法船,無時無刻穿梭在人生此岸與彼岸間,可說隨時隨地都有行功了愿的機會。我們三生有幸,生長在臺灣,進而在道場參辦,我們應珍惜今天,知恩感恩報恩,找機會行功了愿,尤其修道貴在身體力行,道場有許多實務工作,我們應知行合一,聖人云:「君子不器」,修道人需要多元學習,多元技能,多元磨練,才能多元成長。況且修道生 活化的落實,就在今朝,希望大家貢獻所學於道場,發揮專長於道場,力量用於現在,眼光看到將來。 仙佛一再提醒我們,崇德人有一份白陽的使命,我們莫再猶疑懈怠,應努力讓生命活得更精釆,付諸於行動,以展現未來。後學們與有榮焉,感恩歡喜之餘,更自我期許,未來經常舉辦各項文書、作業之研習,以培養優秀之文書人才,以棒棒相繼,傳承永續,是責無旁 貸的。
1.活動攝影、錄影、錄音之聯繫與搜集。
2.海內外道場大事紀之編撰。
古之孔子作《春秋》一言一字都寓有褒貶,《春秋》, 有明確的創作宗旨: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左丘明作《左傳》《左傳》的行人辭令之所以傳頌千古,成為史家絕唱,諒非經營草創,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 一手。司馬遷出身史官世家,首創「太史公曰」的史論形式, 有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他發憤撰寫史書,亦欲「究天人之 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當佛陀滅後,為了使佛陀教法常存人間,以摩訶迦葉為上首五百大阿羅漢相聚一處, 將佛過去所說的法,結合集成為佛教的三藏經典以備後世之用。不管是史家、或是佛家都擔心沒有傳承,無法讓世人依循,才有歷史與經典。
現今我們沾到天恩師德,前人的高瞻遠矚,成立十組運作,是多元學習,是理事圓融的專業成長,十組運作為道場横向功能性的運作,十組運作除了道場與區之外可做全面性的規劃。落實推動到每一位道親身上,況且修道生活化的落實,就是白陽入世修行的具體的精神。聖人云:君子不器,修道人需要多元學習,多元技能、多元磨練,才能多元成長。而大事紀組是前人老提倡十組運作架構中之一,主要透過文字及影音方式,為使道場世代傳承,必須有歷史的見證,以資稽考。從事長遠的道場修辦記事,有歷史的軌跡可循,有照片存證,有現代化錄製影片可供傳承。
感謝天恩師德,大事紀組的人員,學習借著文字影像,見證前輩們披荊斬棘的心力,闡道化宣廣結善緣的足跡,讓後世人能留下追尋的依據,以見證了道真理真天命真,天命流傳在人間的 事實。也因為如此跟著前輩的足跡卻感動自己,常想如何呈現最好的畫面,憶起普賢菩薩,悉以清淨身語意業來一念迴光,以誠心懺除業障,將貪瞋癡刮垢磨光回復清淨的本心。才能將最好的 畫面呈現,心美一切祥和心領神會的絕妙境地,讓眾生看到這此文字影像,心生歡喜願意投入這彌勒家園。
大事紀組工作綱要:
1.執行有關大事紀組之仼務與工作分配
2.道場整體性活動之攝影、錄影、錄音及重要記事之工作。
3.區整體性活動之攝影、錄影、錄音及重要記事之工作。
4.道場刊物之推動護持與資料內容提供並替刊物徵稿。
5.區重要活動之推動護持發行刊物。
和美大事紀組成立時, 由王秀麥、柯鈴鳳、劉慶豐、 陳立身、陳慶隆、林子平所組成的團隊。後由組長帶領來自道親講師之兒女的組員, 共同組合在大事紀組參辦。在參辦中,可以在事務上,心性上琢磨提升,現今科技發達,許多各種資料、文字及影音刊物、記錄影片等已利用電腦來作處理與存檔,期許未來經常舉辦各項大事紀組、作業之研習,以培養優秀之人才。
1.各項大活動或法會餐飲事宜。
感謝天恩師德、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在天聖靈庇佑。在不休息菩薩睿智下,提倡十組運作,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然而炊事組承蒙前人老慈悲指示,鼓勵各區組長、組員多參加炊事研習,提高廚藝,也因這份殊勝的因緣,在炊事組造就出眾多的炊事人才。
舉凡每月初一、十五及道場所舉辦的各項活動,像是率性進修班、五種研究班、人才班等等,在廚房都能看見戴著「小粉帽、 綠圍兜、白口罩」之炊事組,盡心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餚,觸動享用者的味蕾,讓每個人吃出營養,吃出健康,真正達到「呷菜 尚蓋讚」的境地,進而鼓勵持齋。
炊事組內心始終存著一份感恩,感恩前人老推動了十組分工,讓後學們有行功了愿的機會,更能在了愿中冶煉心性造就自己,進而展現出四和「和諧、和平、合作、合心」。
【地區炊事組】
1.工作理念與目標—引導道親瞭解飲食的目的與方法:
讓道親能夠從世俗的飲食理念,邁向講求理性飲食之精進料理。道場道務日益蓬勃發展,各種活動,不斷在推動舉行,炊事工作的研究,有其必要性的需求。
炊事工作人員,是實務修行中最具意義的事項,亦是默默行功了愿,造就自己冶煉心性的最佳工作場合。
2.炊事組工作綱要:
•配合大道場所舉辦之各項活動,從事炊事工作。
•配合本區道務所舉辦各項活動,從事炊事工作。
•掌握了解各佛堂之炊事人才及工作編組。
•本區炊事烹飪人才的培訓研習。
•素食烹飪藝術之研究與發展、及推廣素食烹飪藝術的宣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