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07-10
兒童職能治療
小兒職能治療的對象包括由新生兒到青少年,因先天性疾病、染色體異常、產前、產中或出生後不久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永久性傷害、環境刺激不利或受虐等因素,而致發展障礙或學習困難的個案。常見的診斷包括腦性麻痺、智能不足、唐氏症、染色體異常、自閉症、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學習障礙、行為及情緒障礙、肌肉萎縮、腦傷、脊髓損傷、或身體病弱等。小兒職能治療服務的場所可能是在醫院、社區復健中心、發展中心、職能治療所、學校、或個案家中。
職能治療主要關心的是個案的職能活動,也就是個案每天的生活內容,包括生活自理、學習或工作、遊戲及休息。職能治療師透過有意義的活動,來幫助個案發展生活技能,讓個案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參與各種適合其年齡的日常生活、遊戲、學習及工作等個別或團體的活動。
職能治療流程
(一) 轉介:小兒職能治療的個案可能由醫師、學校老師、其他相關專業人員轉介而來,或家長主動帶個案前來。
(二) 篩檢:治療師使用快速簡便的方法,對轉介前來的個案做初步的篩檢,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更詳細的職能治療評估。
(三) 職能治療評估:職能治療師透過面談、觀察及測驗,瞭解個案的能力與問題,假設造成問題的原因,再進一步驗證。經由反覆的推論與驗證的過程,治療師與個案、家長或重要關係人共同確定個案的主要問題,以及介入的優先順序。
(四) 轉介其他專業:若職能治療師發現孩童需要其他專業的評估或服務時,應即依程序轉介孩童給該專業。
(五) 擬定介入計劃:職能治療師與個案、家長或重要關係人經由討論建立對個案狀況的共識,進而共同擬定介入計劃。
(六) 執行介入計劃:
直接治療:
職能治療師使用一對一或小團體的形式,透過適當的遊戲活動或學習活動,引導個案主動參與,並運用各種治療技巧,幫助個案體會到成功的經驗,培養個案探索環境、主動學習的習慣,逐漸提升個案的生活技能。
2. 監控:
職能治療師為個案設計可以在居家或學校生活中進行的治療活動,或指導家長、老師或個案的重要關係人,如何協助個案從事日常活動,以提升個案的生活功能,促進其身心功能的發展。治療師並定期(至少每個月一次)追踨,評估執行的成效。
3. 諮詢:
職能治療師針對個案、家長、老師或重要關係人所提出的問題提供專業的意見,引導其澄清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案。
(七) 再評估:治療師定期評估治療介入的成效,根據個案的反應或變化,適時修改介入計劃或轉介適當的專業。
(八) 結案:當下列狀況出現時,即可終止職能治療。
治療目標均已達到,且無新的治療目標。
個案狀況已達穩定(二個月以上無變化)。
個案由於醫療、心理或社會層面的問題無法參與治療。
個案或家屬希望終止治療。